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王之死(四)--黃雀在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王之死(四)--黃雀在後

  順化東南,約兩百海里的水面。一排鋼鐵巨艦,正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的向順化城靠近。


  船艙內,張嘯和劉衛國正指著攤開的順化地圖,研究著進攻策略。為了打阮朝一個措手不及,張嘯和劉衛國他們制定了夜襲之計。這是從上次攻打西山朝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而且從海邊到順化城的路上,已被大明收買的阮朝官員把守。也不怕走漏了風聲,耽擱了行程。


  可以說,這次攻取順化,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到了晚些時候,夕陽從西邊沉入大海。使得整個海面,都鍍上了一層金光,耀得人連眼睛都睜不開。待涼爽的清風吹來,南洋艦隊也越發靠近順化城。站在甲板上的陳文紀,心裡竟有些沉甸甸的。因為這勾起了他對西山朝的回憶。


  「當初大明,也是這般從海上過來的吧?然後用大炮,埋葬了我們的西山朝。」,他語氣略顯傷感的說道。


  站在他旁邊的阮文名,立即捂住他的嘴,語氣很重的斥責道:「你在瞎說什麼?我們現在是大明人了!別再提那個落後、腐朽的朝廷!」。在大明進修了幾個星期,他的西山朝,就變成了腐朽、落後的代名詞。


  陳文紀笑了笑,像是自語道:「是啊!我們已經是文明的大明人了,不再屬於那個充滿壓·迫、剝·削的朝廷。」。字裡行間,也帶著官腔。


  自被帶回南洋后,他們這些西山朝舊臣,就被單獨流放越國島。那本是一座無人的荒島,他們成了第一批定居的島民。位置應該在爪哇島附近,但具體是哪裡,他也不清楚。


  這島嶼的名字,也是他們自己取的!

  那裡與世隔絕,大明只派了一百多位士兵駐守。不準任何商船、漁船靠近,每半個月大明會運來生活物資。就是一些簡單的吃食,沒什麼其他的。


  會分給他們一點點,但只能保證不餓死,別想吃飽。如果想多要些糧食,就得自己掏錢買。那價錢,也貴得很。因為忍受不了當地封閉落後的生活條件,前半個月,就有幾十人自殺。大明對此也不管不聞。死了就直接扔到海里餵魚,想死沒死成的,大明還會幫他們一把。


  也有人想偷船離開海島,結果被抓到的人,全家被處死。也有人發瘋了的,結果被駐守的士兵擊斃。


  不到一個月,登島時的兩千多人,就變成了一千五齣頭。好在他對生命看得很重,表現得也比較配合。所以一個月前,大明突然派船過來,將他和家人接離海島。阮文名跟他一樣,表現得不錯,所以也得以離開。


  到了新山鎮后,他才知道大明讓他們離開,是要將他們送回順化。


  當然,送他們回去,不是將他們獻給阮朝做俘虜的。而是讓他們回去輔佐越南新君,處理朝政。很難想象,之前被他們認為死對頭的阮朝,卻成了他們輔佐的對象。


  不過他們心裡清楚,這實際上,是為大明做事,給大明效忠。但這卻是升官發財的好事。他們倆,想都不想的答應了下來。畢竟沒人願意回到那荒蕪的海島。


  此次南洋艦隊突襲順化,他們便跟著回來了。


  再回故土,兩人也有頗多感慨。不過時過境遷,好多話,他們想說又說不出來。最後只有一聲長嘆。


  曾經的西山朝,如今的阮朝,都淪為了大明的踏腳石。


  這樣想著,天色也暗了下來。兩人正欲回到船艙,海上卻突然划來一艘小漁船。看到上面飄揚的五星紅旗,兩人就明白是大明安排在順化城的探子。近些時日,海上經常飄來這樣的小船,都是通風報信的。他們也瞧著習慣了。


  直到那船靠近大明將軍和部長所在的戰艦,陳文紀他們,才回到船艙歇息。


  而劉衛國和張嘯,則從探子口中,得到了順化城最新的消息。


  原來在情報司的挑撥下,今夜所有駐守城外的軍隊,都大規模入城。好像是準備斗個你死我活了。


  這可把張嘯他們高興壞了!

  先前他們還想著怎樣才能處理掉城外的軍隊,又能悄無聲息的入城。現在好了,這些軍隊自己進去了,他們也不用費那個心思。


  於是抵近碼頭后,被收買的阮朝官員。立即卑躬屈膝的迎上前,滿臉賠笑著。張嘯他們也不刁·難他,只說差事要是辦得好,大明會有獎賞。


  一路小跑,大明軍隊來到順化城外時,漆黑的夜空,已被燃燒的大火照亮。隔著城牆,還能聽到裡面的喊殺聲。四個城門也都肆意洞開,竟然沒幾個士兵把守。大量背著大包小包的百姓,驚恐的從城內逃出來。也沒人阻攔。


  看到全副武裝的大明軍隊后,一個個嚇得。像兔子一樣,跑得飛快。接連問了幾個百姓,都只顧著說饒命。最後大明士兵沒法,威脅他們說,要是再答非所問,就把他們殺了。


  這才打聽到裡面的情況。


  卻是各鎮軍隊,已在外城打了起來。這洶洶大火,就是從外城燒起來的。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劉衛國就讓大明軍隊,分成四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速佔領四處城門。有阮朝士兵、官員以及可疑的人出來,就抓起來。誰若反抗,就地格殺!


  等亥時一到,無論任何人,都全部抓起來。寧可抓錯,不可放過。


  這次跟隨南洋艦隊來的雇傭軍,只有爪哇一團。不過西山朝的降軍,卻有一萬。後面還有四萬,正從紅河三角洲,快速向這裡趕來。


  當初大明派一支軍隊北上,收編了不少西山朝降軍。最後裁裁剪剪,留下了七萬來人。他們不算大明的正規軍,也不算雇傭軍。待遇比雇傭軍還低。


  收編他們后,大明就在搶佔的紅河三角洲分田分地,建成軍屯。讓他們邊訓練,邊種田。收穫的糧食,上繳半成,剩下的,留給自用。也節省了軍費開支。


  這使得軍屯發展得比較順利。畢竟這些人在家種田的時候,有八成都交給了地主豪強。大明與其相比,就仁慈多了。


  只是在雇傭軍眼裡,這降軍的待遇,實在差得可憐。致使他們也有了鄙·視的對象。免得正規軍瞧不起他們的時候,只能幹瞪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