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一百零一章 文化武器

第一百零一章 文化武器

  神佑區是一個比海防區還小的轄區。在明京市的四大轄區中,最為墊底兒。


  但這裡的人口密度最高。大量的教職人員,都住在這裡。


  這也是大明的規定。沒有特殊原因,教職人員,不能輕易離開自己的教所。


  於是在這個地方,圓頂的穆·斯·林教·堂、哥特式的基·督教堂,青磚碧瓦的佛堂等眾多教所,都鱗次櫛比的矗立在轄區內。


  比如穆·斯·林教堂的對面,就是它的死·對頭,基·督教堂。雙方之間,可是爆發過延綿了好幾個世紀的宗·教之戰。


  最有名的就是十·字軍東·侵。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至今都沒哪個宗·教能打破記錄。


  而在這兩所教堂的周圍,又分別矗立著是佛堂、印度教神·廟、猶太教堂。


  到了舉行宗教儀式的時候,各個身著不同服飾的教徒,都會湧進神佑區,分流到不同的教所。


  這景象,也只能出現在大明。


  因為在別的地方,這麼多不同教義的信徒擠在一起,很難避免衝突。


  畢竟在信·仰問題上,很多信徒都是非常激·進的。而宗教又帶有排他性與唯一性,不承認其它宗教的信仰。


  這種矛盾,是根植於宗·教文化之中的。


  難道大明不知道這一點么?


  當然,大明是知道的,也是故意安排的。大明將這些教所安排在一個地方,一是便於管理,二是讓這些宗教互相影響,削弱、混亂信徒們對信仰的堅定性。


  並且大明依·法治國,執法嚴·謹。


  若是因信·仰問題,而產生爭執。或者引發群·體性的沖·突。


  那麼,大明的法律,會讓這些信徒們明白後果!

  所有參與者,都會在宗教司的勒令下,被所在教會當眾開除。並且還要勞改,依照行為的嚴重性,判年份不等的刑·期,最少也要十年。


  而且在開除教籍的事情上,也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開除那天,其它教會都要派出代表,進行現場觀摩。並且還要召集信徒,在眾人的眼皮底下進行。


  按照教義,穆·斯·林不能吃雜·食性的動物,諸如豬肉之類。


  那麼在開除教籍時,就得當著眾人的面,吃豬肉。


  就算不吃,也改變不了開除教籍的事實。那些普通信徒,反而還會因為違背大明宗·教法,被·迫進行勞動改造。


  根據官面上的說法,這樣的人,在被剝除信仰的那一刻,就不配遵守該教會的教義。否則,會有礙教會的聖·潔。


  且他們拒不配合的做法,已構成對大明法律的藐·視,對神靈的褻·瀆。


  屬於極其嚴重的思·想問題。


  所以向來崇尚文明、尊崇理·性與自·由的大明,當然要好好幫他們提升思想覺悟。


  在勞改營里,除非願意吃豬肉,否則只能勞動到·死!對於這樣的信徒,勞改營舉雙手歡迎,從不嫌少!

  像其他宗教,例如印度教,由於牛是濕·婆的坐騎,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製品。佛教則是不能吃葷·腥的肉類。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不能吃動物的內臟。猶太教只能食用某些特定種類和魚類,豬肉和兔肉,絕不能吃。


  放在開除儀式上,這些禁止的東西,都必須碰!必須吃!


  而且宗教司像是特·意惡·心人似的,規定在吃禁·忌食物時,必須吃剛從動物身上,割下來的生肉。


  於是一隻只豬牛等動物,被帶到眾多信徒面前。由專業屠·夫,割下它們的肉,取出它們的內·臟。


  趁著那熱乎勁,逼著被開除的信徒吃下去。


  看著那上面滴答答的鮮·血,就讓人胃裡忍不住翻騰。


  不過和關進勞改營相比,這噁心只是一時的。大多人,還是會強忍著翻江倒海的胃,將其艱難的咽下去。


  其實很多宗教都是不允許叛·教的。比如伊·斯·蘭·教,一旦加入,終身就是穆·斯林。


  但大明修改了教義。所有宗教,都允許信徒叛·教。只是有個限制,那就是一旦叛·離原來的宗教,那麼就不允許再信教。


  若有違反,那迎接他們的,就是大明的嚴·懲。


  以現代社會的標準,大明這樣的規定,顯然過·激了。


  但這個時代,誰敢反對呢!

  且這樣的做法,不但沒引起教會的反感,還引來了更多的敬重。


  因為大明只允許信·徒信仰一個宗·教,變相的保證了信徒對教會的忠誠。且叛·教的後果就是開除教籍,那惡·心人的食物,讓很多人都望而卻步。


  特別是在開除教籍后,任何宗教都不允許接納這樣的信·徒。使得很多人,在叛·離宗教時,都要好好思量一番。


  於是為了保留信仰,信徒們,全都像溫順的綿羊。即使對其他教會有很多看法,但也不敢明著表現不滿。


  在信徒身份的認定上,大明也出台了明確標準。


  一般來說,只要嚴格遵守宗教規定的生活習慣,按時禱·告、禮拜,參加宗教儀式的人。並願意將自己的名字,收錄在教會的花名冊中。那這樣的人,就符合信徒標準。


  在信仰稅上,稅收的多少,不是由教會制定,而是由宗教司直接下達指令。


  其中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作為歷史最長,最為悠久,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教派,收稅也最高。


  每人每月都要上繳兩華元。


  雖然和個人收入相比,占的比重很小,但那麼多信徒合在一起,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若是有超過半年沒繳信仰稅的,也要開除教籍。


  所以在信仰面前,信徒們只能甘願繳錢。


  而猶太教、印度教等影響力稍差,或局限於某一特定種族的教會,稅收就減了一半,每月只收一華元。


  像道教,根植與華僑。但多數華僑,卻不信教。或者說,不是堅定的信徒,沒有登記註冊。


  因此這樣的宗教,影響力較小,信徒不多。


  每個月就只象徵性的收零點一華元。


  在這麼多宗教里,儒教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因為這是大明唯一的,不收信徒,不收信仰稅。卻又掛著宗教的名頭,在神佑區,擁有正規宗教場所的教派。


  和其他宗教不同,儒教比較現實,沒有無所不能的神·靈。


  它的影響力,更多的體現在道·德方面。


  畢竟經過千餘年的傳承,儒家思想,經久不衰。在東亞文化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於是大明將其曲解、糅合了很多符合大明價值觀的思想定義。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剔除。比如對女子三·從四·德,忠·貞的要求,就被大明改成了男女平等。至少在法律地位上,男女的價值是等同的。


  這樣的新儒教,幾乎被改得面·目全·非。從某種程度上說,完全只有儒教的名頭。


  而大明,最為需要的,也是儒教的名頭。


  因為對華僑來說,儒家思想,在他們的文化體系中,佔據了很大地位。使得他們無論到哪裡,只要還會說漢話,就很難忘記自己的華夏基·因,自己的文化根源。


  這對華人歸心,增強華人對大明的認同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讓大明沒想到的是,那些澳洲土著,比華人更認同大明,也更容易接受大明的價值觀。


  在新儒教中,佔有很大比例。


  他們的思想,深受大明初建者們的影響。


  看來,文化永遠是最不易引人察覺,殺傷力卻又最嚴重的武·器。所造成的影響,深遠持久而又具有毀·滅性。


  想想等澳洲土著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誰還認為自己只是土著。他們的骨子裡,估計比大明還大明。


  於是一個民·族,一個單獨的文化族群,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