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我不求仙> 第二百零一章 貨幣(一)

第二百零一章 貨幣(一)

  郭大路點了點頭:「你這法子不錯,說到底貨幣是依附於物質流通的,只要我們手裡有足夠豐富的物質,那就能建立起自己的金融系統,貨幣體系,而這金融的力量,嘿嘿,現在和你說你也無法體會,等以後你就知道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切都要以我后隆村出產的貨物為根基,沒有大批的貨物,老百姓對我們的產品需求能力不強,我們也無法藉機推行自己的貨幣。」


  李波笑道:「這我倒不愁,郭大哥一拍腦門就是一個點子,什麼雪糖、衛生巾、酒精還有如今的精鋼農具,都是我有人無的獨門生意,今後郭大哥一定還會發明出更多新奇的貨品來。后隆村在全國各地的店鋪,非被老百姓擠破頭不可。郭大哥,就在上個月,各地又新增了67家店鋪,處處都在催貨,咱們村的生產能力還得再提一提啊。」


  郭大路點點頭:「我已經在考慮這方面問題了,不過,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無農則不穩,大李朝當下最大的問題琿是農民困苦不堪,尤其是失地農民,成了最大的隱患。嘿,說得難聽點,這些失地農民就是一枚定時炸彈啊,如果有一天他們忍無可忍--」


  李波知道郭大路想說什麼,他打斷了郭大路的話:「忍無可忍又能如何?還能造反不可?大李朝立國兩千餘年,也曾經有過造反的,可只要仙人一出手,還不統統灰飛煙滅?好死不如賴活,就這樣苦熬著吧。」


  郭大路苦笑:「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等鋼鐵農具推廣后,我想鼓搗些更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也能助我們的新貨幣進一步在民間推廣、立足。」


  李波一邊回想著此前郭大路對自己描繪的建立起獨立的貨幣體系的好處、金融的一些粗淺知識,以及貨幣戰爭的可怕之處,一邊耐心給面前的農民講解著后隆村的貸款政策。


  那農民聽了半天才弄明白,原本借后隆村的這種小圓片,不僅只還本金,而且買店鋪特有的東西還有優惠,他迫不及待問道:「那我要買這精鋼的鋤頭,得要多少這個小圓片?」


  李波笑道:「這個大的圓片是一元,小的是一角,這個黃澄澄的,是五角,我給你算算啊,嗯,一把精鋼鋤頭只要三角錢,也就相當於一斗小米。」


  農民嚇了一跳:「什麼?這樣好的精鋼鋤頭只要一斗小米?我以前的一把生鐵的鋤頭,都要兩斗小米才換呢!」


  李波道:「咱們后隆村的東西,就是這樣價廉物美。這位大叔,今後啊,我們后隆村還會出產更多的東西,樣樣件件都便宜又實惠,不過,都得用這硬幣來換。」


  那外地農民一咬牙:「這貨款我辦了!我要一把鋤頭,還有犁--」外地農民用貸款買了好幾把中意的農具,當李波知道他家裡還有一對兒女時,還額外送了他一小包雪糖,給孩子們甜甜嘴,感動得外地農民漢子拉著李波的手一個勁道謝。


  李波又道:「大叔,你開荒山時,如果看到什麼稀奇古怪的石頭,可以帶來給店鋪,如果這石頭被我們看中,我們也會付你硬幣的。」


  外地農民樂了:「你們城裡人真會玩,這石頭也能玩出花樣來,這不值當什麼,我們開荒山會遇到各種奇怪的石頭,給你們帶一些來就是。」這農人哪裡知道,這是郭大路在藉機找礦石呢。


  在此之前,郭大路也沒機會這樣大規模地找礦,一則動靜太大,二則他手下也沒那樣多人手--此前到封神山找礦,就遇上了妖牛大黑,差點折了浩哥兒,他可再也不敢亂來了。


  而如今因為修行者的貪婪,大批農民失地流浪,官府和修行者門派不得不同意失地農民們開墾荒山--畢竟荒山開墾出來,對官府和修行者也有好處,又可以多收點租稅了--這些農民在開荒過程中必然會發現各種礦石,他們只當這些是亂石,可在郭大路眼裡卻都是寶貝。他只要付出一點點雪糖或酒精,就能得到這些免費的找礦勞力,何樂而不為?

  后隆村店鋪推出的精鋼農具,不到短短半天就銷售一空。


  然而,知道詳情的人,個個都說后隆村人是傻子!


  因為,他們的精鋼農具只銷售給失地開荒的農民,而且還是白送--這不收利息的貨款,可不就等於白送嗎?


  要知道,當時僅在鄞縣城內,就有不少好武之人堵在店鋪門口,願意高價買這比烏茲鋼還鋒利的農具,可是人家店鋪就是不賣--嘿,這天下,居然有人連送上門的肥肉都不吃?!

  也有人腦筋活絡,轉而找到那些憨厚的臉上滿是笑意,粗糙的大手緊緊摟著新買到的精鋼農具的農民,願意以數倍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農具。可是那些農民卻掏出一把從來沒見過的大大小小的圓片來,說在後隆村的店鋪,只有用這種「人民幣」才能買到精鋼農具,如果把農具轉手賣給各位大老爺,雖然能賺到銀子,可這銀子在後隆村的店鋪卻再也買不到這上好的精鋼農具了。


  而且人家后隆村店鋪的掌柜說了,要是有人倒賣農具被他們知曉,不僅要收回貸款,還要倒貼利錢,這叫什麼懲罰性措施。更放話稱,這樣搞投機倒把的人,將被后隆村店鋪列入黑名單,成為不受歡迎的客人,永遠不得進店購貨。這可不是做假的,凡是貨款買了精鋼農具的農民,都在一份合同上按了手印的。


  不出半旬,后隆村的精鋼農具就鬨動大李朝大江南北,這還是后隆村的生產、運輸能力有限,要不然,精鋼農具銷售範圍還會更廣。與此同時,眾多失地農民也和后隆村店鋪簽訂了貨款協議,用上了「人民幣」,成了后隆村的探礦員。


  事實上,郭大路這精鋼農具至今都是賠本賺吆喝,光運輸費就倒貼了不少,本金要等明年秋後才收回來,幸好有雪糖和酒精等利潤補貼著,但是,等到大李朝的農民離不開郭大路的精鋼農具,人民幣大行天下時,那郭大路擁有的利益,就不是常人能想象的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