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心中想著月牙河
袁野睡不著,看了會兒手機又扔一邊兒。突然,穿著大褲衩子的他站起身,到書櫃上麵取出一本老舊的《唐詩三百首》,在燈光下翻看起來……
…………
劉萍“評價”袁月亮狠心,讓孟靜特別驚訝,她像看陌生人一樣盯著媽媽看,問道:媽,你怎麽能這麽說我月亮姐呢?
“不狠心能拋下家人去那麽老遠的伊仁市?不狠心能這麽長時間不回家?”
“媽,我姐那叫有魄力,那是年輕人的闖勁兒和拚勁兒!她長時間不回來,那是因為她工作出色、敬業。你們啊,都是太以自我為中心,總希望孩子圍在身邊轉。這回好,我天天在家,能有啥出息?還不如兒月亮姐一樣在外闖了呢!”孟靜說得有些激動。
劉萍同樣像看著陌生人一樣看著女兒,說:你這孩子,在我們身旁委曲你了唄?我們當老人的過的是什麽?過的不就是孩子嗎?你們年輕人可好,長大了、翅膀硬了,東一個西一個,想想我們的感受了嗎?
正在看電視的孟國忠聽著母女倆的議論,趕緊加入進來,他知道,再這樣爭論下去,肯定會兩敗俱傷。
“你倆可別爭論了,這是一個大的社會課題,不是你我能解決了的,都說得有理,都不犯病。還是說說眼前吧,我聽說月亮現在比以前更忙了?”
孟靜接過話頭兒說:爸,她現在可是總經理助理啦,工作老忙了,哪有時間啊。哈哈,今天終於給我回話了,月亮姐說,她剛寫完一個材料,正好有空兒,這回可得好好聊聊……
“唉,說是狠心啊,其實這孩子真不容易,讓人惦記著,更讓人心疼啊。”
劉萍邊說邊盯著孟靜的電腦看她們的聊天。孟靜回頭說:媽,你別看啊,這是隱私知道不?
劉萍不滿地說:嘿——看把你得瑟的。你是我閨女,月亮和我閨女一樣,你倆聊天還不行當媽的看看?這孩子,唉——我還真想她了。
“媽,快學你的王府刺繡吧。再不上心啊,都趕不上人家的十字繡嘍。”孟靜起身推媽媽。
“瞎說。我那是正宗的王府刺繡,那可是得了你其其格嬸子的真傳啊。”
孟靜不屑地撇了撇嘴,說道:媽媽哎,拜托,就您那手藝,還好意思說是得了王府刺繡傳承人的真傳?求您了,以後千萬別在外人麵前說起,要不然,把我嬸兒的名譽都搞臭了。
“你這孩子,嘿——”劉萍無力反駁,隻好揭出孟靜的糗事進行還擊,又說,“那也比你強,普洱、木耳都分不清!”
孟靜撒嬌的對孟國忠喊:爸,管管我媽,抓住人的錯處嘮叨快有八百遍了。她繡壞多少塊好布了,我說了麽?
孟國忠轉過頭來插話道:我閨女說得有道理,不犯病。我看啊,做什麽事兒都得認真,浮皮潦草地學幾回針法,就敢以傳人自居,特自負了吧?
“你倆就打擊我吧,看我不繡出個精品讓你倆開開眼,小心眼珠子掉下來我可不接著。”劉萍說完假裝賭氣,又拿起了刺繡。
…………
月牙河村的一個小院落裏,悠揚的馬頭琴聲傳了出來。院外街路上行走的人放慢了腳步,有的人幹脆停下來,或依靠著牆或蹲在路邊傾聽起來。
這個小院的主人非常受人尊重,人們平時路過門口兒都會自覺地放緩腳步,就連孩子們走過這段路都不會打打鬧鬧的。
小院的主人今年六十二歲,叫作格根。這位名字漢譯過來為“明朗”的蒙古族老人,做人更是“亮亮堂堂、清清朗朗”。
格根老人有個遠近聞名的綽號——“活字典”。反正是隻要是你不認識的字——當然,得是世界上存在的——不管是漢字還是蒙古文字,找到他沒有不認識的。甚至某個版本的新華字典,他幾乎都能背下來,隨便提出一個字,張口就能說出在哪頁、意思是什麽……
“活字典”格根還有一絕,那就是講評書、說故事。過去,在信息渠道匱乏、沒有電視且缺少收音機的年代,他的評書和故事,就是月牙河村人重要的信息和知識來源。他的另一絕,那就是在音樂上了,尤其是在馬頭琴方麵,造詣深厚。
“活字典”格根曾是月牙河小學校的老師,後來成為紅樓市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音樂教師,現如今退休在家。老伴兒馬明豔前兩年離他而去後,老人就孤獨的一個人生活。子女都已學成在外就業,他沒有硬別著孩子們回到自己的身邊,讓孩子們留在他們自己認為最需要、最想去、最合適的地方。格根常說“不能因為我這個老家夥而拖累兒女”。孩子們幾次想讓他跟著去,老人都不同意,他離不開月牙河村,他說“這月牙河是我的魂魄,一旦離開了,我就成了行屍走肉了”……
陪伴格根老人的還有一隻長相萌萌的大黃貓。當然,還有時常走進小院兒欣賞和學習馬頭琴、聆聽老人“國學講座”的大人和孩子。
“活字典”格根與音樂結緣,具體地說是與蒙古族音樂結緣,雖然退休在家,傳承民族文化的擔子始終沒有放下。月牙河村所有四十多歲以下的人,都是聽他的馬頭琴和蒙古長調長大的。格根是月牙河人的文化驕傲,也是鄉村民族文化的領軍人物和一張特殊的名片。
退休人不閑,“活字典”格根正在收集整理著民歌和民間舞蹈,並開始自己動手製作馬頭琴。人們都說格根老人製作的馬頭琴有靈性,因為那是他的孩子。
…………
孟國忠突然想起了袁振富下午打的電話,說:對了,振富下午給我打了電話,請咱們一家三口周六或周日去家裏坐坐呢。我差點兒給忘了。
劉萍停下刺繡,指著孟國忠責怪道:你啊你,這麽大事兒都能忘?腦袋裏淨想著那些破材料呢吧?是啊,是有段時間沒去了,這回正好,讓其其格再幫我參謀參謀這幅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