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張三丰培訓課
【多謝各位書友支持!更新是硬傷,0-0,我會加油的!】
「你這孩子,倒是著急。」
張三丰聞言,微微搖頭,笑罵了句,倒也沒有怪他。
對於自己這個徒孫,他還是挺滿意的,因此他也沒拒絕,轉而對著宋遠橋等人道:「遠橋,你們先回去吧,我且看看青書帶回來的這些秘籍,至於青書,暫且留下。」
「是,師傅。」
宋遠橋幾人聞言,看了看沈魚,最後還是十分聽從張三丰的話,點頭應下。
當然,宋遠橋離去之前,倒也不忘用眼神警告沈魚,讓他規矩些。
沈魚有些無奈,不過想著自己這也算是張三丰給開小灶了,心情倒是好了許多。
「太師傅,我這?」
待到宋遠橋幾人離去,沈魚這才又看向張三丰。
張三丰哪裡不明白他的心思,搖頭一笑:「隨我進來吧。」
說罷,也不等沈魚反應,直接又轉身往他閉關的屋內走進去。
沈魚見此,也急忙跟上,說起來,他對張三丰閉關的居所還是有些好奇的。
隨著張三丰走進屋內,一入眼的場景,倒是與他心裡想的差不多,簡樸的內室,牆壁中央寫了個大大的『道』字,而字的前方,有一個古樸的蒲團,應當便是張三丰參悟武學的地方。
不過在屋內多看幾眼后,有些地方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想象,因為除卻如靜室般的修鍊場所外,屋內竟有不少的書架,其上滿是典籍,並且還有以書桌放置其中,上面筆墨紙硯具有,更像書房。
不過很快,沈魚也就明白了這擺設的意義,張三丰畢竟是在這屋內參研武學,而他一身武功,分屬道家,自然少不了要借閱典籍,來參悟武學奧妙。
就好似創出『九陰真經』的黃裳一般,這些典籍,對於武道顯然很有幫助。
不過走在前面的張三丰倒是不知道他有這麼多想法,畢竟他在這裡待習慣了,也不會認為有什麼奇怪。
只見他走到蒲團前坐下,旋即又不知從哪裡弄來了第二個蒲團,指了指,示意沈魚坐下。
沈魚自然不會拒絕,當下便坐在了張三丰的面前。
張三丰見此,點了點頭,旋即也不理他,直接看起了兩本秘籍。
到了他這等境界,一切秘籍讓他們去看,都不會花費太多的功夫,雖然不能記下,但是大致了解其中道理還是能做到的。
因此沈魚沒等多久,張三丰便從秘籍中回過神來。
「確實是『九陽真經』,精妙異常,我藉此殘篇創出的『武當九陽功』還是差了不少。」看完九陽真經,張三丰有些感慨,轉而對於沈魚從朱武連環庄弄來的令幾門武功,也是做了點評:「至於另外幾門功夫,也不愧是五絕傳承,確乃神功絕藝,說起來,你這孩子還真是好福緣啊。」
兩者觀摩一番之後,在不知道沈魚弄來秘籍的真實情況下,饒是以張三丰這等心性,都免不了感嘆沈魚的運氣逆天了。
對於張三丰讚歎自己的福緣,沈魚多少還是有些無奈,不過也習慣了,畢竟真相自己知道也就是了,只怕日後也少不了這種鬱悶。
想了想,他小心出聲詢問道:「太師傅,這幾門功夫對您可有幫助?」
他倒是真的好奇,張三丰已經創出了一門在大家看來都不遜色與『九陽神功』的功夫,『純陽無極功』了,以沈魚的境界,對於張三丰對九陽的需求度自然好奇。
張三丰聽得沈魚此言,知道他的好奇,也沒有什麼不能說的,捋了捋鬍鬚,倒是直接道:「說起來也是託了你這孩子的福氣,這些年來,我創出『純陽無極功』后,已經入了瓶頸,雖然覺得尚有不完善處,短時間卻也不能有所突破,因此才閉關參悟道佛典籍,但求領悟,如今你帶回這些秘籍,算是幫了我大忙。」
「太師傅,以您老的武功,這些秘籍也不過是添磚加瓦罷了,有您說的這麼厲害?」
沈魚聞言,摸了摸頭。
卻見張三丰搖頭失笑道:「若是單單一門『九陽神功』,雖然能彌補幾分基礎,讓我多幾條思路,卻也不至於如此,但是你帶回秘籍中卻有當年五絕的武學,尤其是這門『一陽指』,對我有極大幫助,待我領悟其中關竅,突破起來,卻是省卻了不知多少時間。」
沈魚聽到張三丰這話,還是有些雲里霧裡,雖然他明白這些秘籍顯然對張三丰有著極大幫助,但是到底是怎麼幫助,他畢竟不懂。
他倒也乾脆,知道張三丰隨性和藹的性格,直接問道:「太師傅能同青書說說么?」
張三丰見他如此模樣,又是微微一笑:「也罷,我便與你講講。」
說著,他便開始講解其中道理來。
「且不說其他,單說九陽,你既知道這們功夫與我的關係,自然也該明白我這一身武功基礎卻也是在九陽殘篇,而這門九陽真經,博大精深,當年我得了殘篇,雖然之後走出自己道路,但畢竟還有幾分牽扯,如今回過頭能看到全卷真經,自然是有極大好處的。」
「再者,這門神功保羅萬象,練成后神妙無雙,內力自生速度奇快無窮無盡,對於普通拳腳也能使出絕大攻擊力;至於防禦力則無可匹敵,自動護體功能反彈外力攻擊成金剛不壞之軀;習者輕功身法勝過世上所有輕功精妙高手。而且更是療傷聖典、百毒不侵,專門克破所有寒性和陰性內力。練到極致,陰陽並濟,也能讓我有許多借鑒。」
說到這,張三丰又微微嘆了口氣,像是想到了什麼,轉而又道:「想當年,我師傅覺遠大師在圓寂之際矇矓囈語部份《九陽真經》經文,而我與峨眉郭襄女俠,少林無色大師各默記了一部分。
因為悟性各有不同,所得也有差異。以武功來論是無色大師最高;以博聞來論則郭女俠所學最博;而你太師傅我正因當時武功全無根基如此所學的部分反而最精純。是以禪師、郭女俠、與我三人,一個得其『高』、一個得其『博』、一個得其『純』。三者各有所長,但也可說各有所短,但說到底,終歸還是比不得這原本真經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