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無限世界之戰爭之王> 第四百七十三章:上校改造計劃

第四百七十三章:上校改造計劃

  第四百七十三章:

  心理學意義上的催眠,是指由各種不同技術引發的一種意識的替代狀態。此時的人對他人的暗示具有極高的反應性。是一種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態。並在知覺、記憶和控制中做出相應的反應。


  然而事實上,「催眠」這個名字本身是帶有一定誤導性的。


  蕭慕白使用的這種方法,與其說是催眠,還不如說是經過不斷進項強化暗示的洗腦,儘管洗腦這個詞語暗含貶義。


  學術意義上的洗腦,其實在蕭慕白的系統中被定義為操縱技能,用一切手段將符合自己利益的認識與思想去灌輸給他人,意義是用外部壓力將特殊的思想進行灌輸,這是一種精神控制的方法。


  蕭慕白不知道這種方法高級模式會是什麼樣,但就眼下的初級模式下,其實與電影中的那些催眠並無兩樣。


  不過有一點不同,催眠是在特殊的環境,而蕭慕白對施陶芬伯格上校進行的洗腦,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只要他人在蕭慕白身體附近,就要受到這種精神領域覆蓋的影響。


  這是無形的。


  有形的,是蕭慕白不斷進行的灌輸。不斷灌輸,揭露政客的醜陋面目,反覆強調政客在以往兵變發生時的拖延甚至是阻礙作用,最後,強力灌輸兵變是有軍官和士兵主導。


  從七月初到施陶芬伯格上校身邊擔任他的副官開始,經過例行辦公時間相處,還有私下休息時間閑聊,施陶芬伯格上校對蕭慕白產生信任,蕭慕白就默默開始這種暗示。


  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暗示的進程開始加速。


  今天的這次會面,要不是貝克上將刻意和稀泥,以歌德勒為首的文官刻意排擠軍官,施陶芬伯格上校沒有看到這一幕,沒有心懷失望,蕭慕白怎麼會一舉成功。


  今天是施陶芬伯格上校精神活動最劇烈的時候,當他滿懷希望來參加會議,得到的,卻是政客對計劃的否定,這讓他心裡如何能好受,政客們爭權奪利這沒有什麼,可是以行動為代價這就有點兒戲了。


  施陶芬伯格上校作為一名理想型的軍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種局面的。


  原來的歷史上,因為貝克上將的默認,歐布利特少將的支持,施陶芬伯格上校孤掌難鳴最終妥協,可是現在,有了蕭慕白的暗示,他顯然比以往更果斷了。


  蕭慕白很想看到那一幕。


  歷史上,這次政變行動是完全具有成功可能的,失敗的原因回想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第一個:史陶芬貝格上校既然是行動的指揮官,那麼就不應當成為刺客深入大本營,這樣的風險太大,如果刺殺行動當時就暴露怎麼辦?誰來指揮整個行動?

  蕭慕白就是要確保施陶芬伯格上校,他不是以執行者,而是以指揮者的身份參加行動,這樣軍事政變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高。


  第二個:行動缺乏果斷和殘忍,預備役部隊調動速度緩慢,到刺殺開始后的3個小時才進行,在對黨衛軍分子和納粹黨中央分子的逮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糾纏甚至是抵抗。


  陸軍部沒有果斷下達命令採取強制手段,特別是處決關鍵人物。


  這一點,同樣是因為缺乏軍官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甚至還有軍方高層對納粹分子的寬容,他們低估了納粹分子的反動程度。


  第三個:政變的計劃設計很巧妙,利用元首自己制定的在其遇到風險時啟動的動員柏林預備役軍人的「瓦爾基里計劃」來搞定黨衛軍。


  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政變者居然沒有在預備役部隊的一線安排自己人擔任指揮員。


  這就是蕭慕白在穿越伊始,留在柏林警備師策倫多夫補充營的原因,這一萬人的兵力,足以瓦解任何柏林的反動力量,施陶芬伯格上校必須掌握它。


  第四個:沒有掌握通訊中心和廣播電台。政變者居然低能到只是切斷了狼穴和外界的電話聯繫,狼穴的通訊室並沒有遭到破壞,只是拔掉了電話線。


  另外,政變者居然沒有佔領軍事通訊中心和廣播電台,導致最後政變一方的通訊聯絡被全部切斷,導致希特勒可以通過廣播電台向全國發表講話。


  這一個,只要施陶芬伯格上校留在柏林進行指揮,就可以完成,蕭慕白後面會提醒他的。


  第五點:所有政變者,包括史陶芬貝格都不願意走上街頭,直接指揮預備役部隊。


  施陶芬伯格上校在擔任後備軍參謀長后,完全有權力指揮柏林的預備役師,如果能夠這樣,清除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的行動將會出奇地乾脆。


  第六點:沒有控制柏林的機場,在政變開始后一個小時,戈培爾居然安然回到柏林指揮平叛行動。


  連機場這種交通設施要地都沒有佔領,組織者究竟是有多搞笑,這是蕭慕白不願意將指揮權拱手相讓的原因。


  如果施陶芬伯格上校不能擔任指揮官,完成蕭慕白賦予的任務,到那時,蕭慕白會毫不猶豫的親自上場。


  至於第七點:行動時沒有即時聯繫盟軍,以得到盟軍的有力支持,特別是空軍的支持,如果能將狼穴的地址通知盟軍,無論如何盟軍可以迅速到狼穴上空投下炸彈或者傘兵。


  歷史上,瓦爾基里行動的密謀者們只是想挽救失敗的德國,並不想因為聯盟軍幫助刺殺希特勒,而讓民眾和士兵誤以為密謀者背叛德國,所以盟軍在此次行動中保持著靜默。


  不管是不是得到消息,反正盟軍一直沒有出動任何行動,後世的揭秘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但蕭慕白傾向認為他們並沒有得到瓦爾基里行動的消息,要不然他們能知道的話,希特勒早就提前得知了。


  蕭慕白原本是不想聯繫盟軍的,但考慮到國防軍密謀者實在是太坑隊友,他決定還是要準備進行聯絡,到時候即使面臨失敗的緊急關頭,也有預備隊可以扭轉戰機。


  只是,此時的國防軍儘管明知己方戰勝不了盟軍,但心裡未嘗沒有對其的敵視,所以到時候如何處理士兵的情緒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要不然,感到背叛的士兵們可是會投向納粹黨,反戈一擊的,到那時可就搞笑了。


  所以,在初步完成對施陶芬伯格上校的改造后,下一步,蕭慕白要準備聯繫盟軍了,他已經選擇了幾位目標。


  第一位:弗里茨·科爾貝。


  第二位:風流007達斯科·波波夫,也就是電影《007》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人物。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