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請教主回總部
藍大人動作很快,第二天就把奏折寫好了。
他專門請秦曜陽看過,秦曜陽沒給他任何意見,叫他就那樣呈上就好。
第五天,藍大人將證據找齊,再把宿大人關進入囚車,送上船。
雖說宿大人曾是宣河漕運使,在宣河這一條線上很重話語權,可如今這是裕王爺擺明了也要辦他,那些想救他的人不得不掂量掂量。
與裕王爺叫板的後果,他們承受得起嗎?
加上宣河這一段的江湖勢力以臨江壇為主,藍大人更沒有什麽好擔心。
鳳青翎甚至發話,叫臨江壇這艘船專程送宿大人一趟。
上船的時候,宿大人提出要見秦曜陽,說“做人不能這樣”。
藍大人笑問:“宿大人,請問做人不能哪樣?”
“我要見王爺!”宿大人語氣很強硬。
“宿大人該不會惦記著你的金瓜子吧?”藍大人笑問。
宿大人一雙眼睛頓時就瞪圓了。
沒錯,他確實想用金瓜子說事。
秦曜陽收了他的禮,就算不關照他,也不應該把他關進大牢。
不厚道,實在太不厚道!
“查封宿家的時候,宿大人寢室床上放著兩食盒的金瓜子,還有一些糕點水果等物。”藍大人沒說得太明,可聽的人聽懂了,秦曜陽將他送的禮原封不動退回來了。
“來人,把宿大人推上船。”藍大人揮了揮手。
兩個衙役立即推著囚車登船。
藍大人與臨江壇的人做簡單登交流,過了一會兒,他再次聽到宿大人在叫:“你怎麽來了?誰許你來的?”
藍大人轉頭,便看見之前跟在秦曜陽身後那個侍從。
一個年輕的少年,十五歲的樣子。
人長得斯斯文文,可看著宿大人的目光裏卻透著一股子狠戾。
這個少年,好像叫閻清。
被宿大人囚禁過的少年之一。
“喂,路上盯著點,別讓這少年把宿文驥弄死了。”藍大人叮囑隨行的衙役。
“是,小的明白。”
……
宿大人和閻清的離開,對秦曜陽和鳳青翎來說,誘拐奸YIN幼童的事就算暫時告一段落。
宿大人沒機會翻身,而至於扳倒國丈爺,還需要時間運作。
秦曜陽和鳳青翎沒急著走,住在庭院裏處理先前派人查探的案子。
一樁樁的陳年舊案,浸透了多少人的冤屈,多少人的血淚。
秦曜陽一直在寫折子,有的呈給秦皇,有的交給刑部大人,折子上都有寫建議如何如何。
京城裏那些小尾巴或隱在庭院暗處,或守在庭院外麵。
當他們看見秦曜陽這些屬下進進出出,想起秦曜陽竟沒有追查那日刺殺鳳青翎一事,一個個還有什麽不明白?
宿大人之事,他們是徹頭徹尾被秦曜陽利用了!
特別是榮王的人,他們在信函裏著重講了秦曜陽如何陰險,如何狡詐。
先收了宿大人的重禮,再派人找出宿大人的地下室,然後趕在查封宿大人宅院時,把宿大人送的重禮還回去……
至於秦皇派來那三個人,從頭到尾,他們都沒出現過,隻看著其他人怎麽一次次被秦曜陽戲耍。
皇上,裕王不簡單。
他不但有手段,還有實力。
“主子,送到皇宮的鴿子,要不要攔下來?”有灰衣人出現在秦曜陽的案前。
“不用。”秦曜陽頭也不抬,他的手上握著毛筆,正在工工整整的寫折子,他的語氣很淡,“讓父皇多一點本王的消息,他的心裏就會多踏實一點。”
“是。”灰衣人抱拳。
“你們也小心點,別讓他們知道你們已發現他們。”秦曜陽再叮囑。
“是。”灰衣人再抱拳。
“退下。”秦曜陽道。
秦皇的暗衛第一天出現在他周圍時,他就已經發現了。
他沒有采取任何舉措,隻當做不知。
該利用京城那些小尾巴的時候,就盡情利用;該戲耍他們的時候,就盡情戲耍;隻要秦皇認為一切都在他老人家掌控之中,就沒有任何問題。
而一旦有一天,秦皇的暗位查不到任何事情,或者秦曜陽的消息傳遞不回去,秦皇怕就會猜忌了。
這世上,沒有皇帝會允許皇子的勢力大於自己。
……
再五天後,所有案子都已抽絲剝繭梳理清楚,秦曜陽派人往京城送去。
便也就在這一天,夏國驚雷壇那三位來了。
刀疤,禿頭和判官。
帶來的消息是好消息:驚雷壇歸順教主,天狼峰歸順教主。
魔教勢力分布圖也帶來了。
不光有十二峰的具體位置,峰主名字,峰下有哪些江湖勢力;還有各峰旗下江湖勢力的分布範圍,經營範圍;以及四大護法現今居住地方。
“不錯,比我想象更完善。”鳳青翎讚。
“回稟教主,這份魔教分布圖是追日護法提供的,追日護法說,若教主得空,請回魔教總部一趟。”判官的道。
“追日護法?”鳳青翎的興趣再大了點,“四大護法之首。”
“是。”判官抱拳,“教主即位一事,茲事體大,壇主不敢擅自做主,帶著小的們請示了峰主,峰主再請示護法,護法便請教主回總部一趟。”
鳳青翎點頭:“這位護法挺識時務。”
刀疤禿頭和判官不敢接話。
當時,峰主曾擔心鳳青翎名不副實,名聲高於勢力,無法服眾,追日護法便說:是騾子是馬,先拉過來看看在說。
如今魔教群龍無首,若有個教主扯一麵大旗也好。
若鳳青翎無法肩負起魔教重任,廢了便是,左右不過一個小丫頭。
“魔教總部在哪裏?”鳳青翎問。
“回稟教主,小的們沒看過分布圖。”判官道,“隻聽說追日護法多年來一直住在總部。”
判官說的同時,鳳青翎的目光已落在分布圖某處:
夏國,向陽峰。
這是一座雪山,終年積雪不融,取名卻叫向陽。
“原來是這裏。”
秦曜陽的聲音傳來,他的目光同樣落在地圖上向陽峰所在的位置。
“30多年前,這座山不叫向陽峰,而是叫玉帶峰。”
“後來,當地居民說山上有神跡,神跡指示,這座山應叫向陽峰。當地官員一層層上報,皇上不以為意,便遂了當地居民這一要求,將此山改名為向陽峰。”
“現在想來,向陽峰這個名字,應該是上一任教主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