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慈母手中線
慈溪宮便是如此。不論外頭春夏秋冬,屋裏都是一樣的光景。像是沉悶,像是清冷,像是寂寥,又都不像。不過於靜善而言,細思種種已是於事無補,她已無可救藥地迷戀上了這宮裏說不明道不清的氛圍。她仰了仰拗得發酸的脖頸,看著窗外的景色,像是在賞一幅遙遠的山水圖。
“可是倦了?索性多歇歇吧。”孟太後見她一曲未盡就罷了手,心知必是果真疲累到不行才會如此,忙連哄帶勸地把靜善懷裏的琵琶奪了過來,遞給了斂容,“早知你這麽著魔,哀家就不該給你這把琴。看你廢寢忘食的架勢,怕是張貴妃當年都趕不上你!”
“也沒彈多久。”靜善溫順地笑了笑,“隻是每次到母後這裏,心裏就莫名的安穩,琵琶彈得也要比平日裏順手,就忍不住多彈幾曲。擱往日裏也是犯懶著呢。”
孟太後無可奈何地笑了笑,也不理論,仍舊做著手裏的針線。
“怎麽母後也知道貴妃當年的事?算起來,那時母後應連皇兄都沒見過吧。”
孟太後抬頭看了看她,有些自嘲地笑著道:“怎麽沒見過,你父皇剛登基時還接我回宮住了些日子。有次你皇兄進宮看他母妃,哀家遠遠地瞧上了一眼。”她的聲音漸漸沉了下去,“不過環兒說得沒錯,張貴妃剛過門的那幾年,哀家被你父皇趕出宮,與王室失散,如何能親見她當時瘋魔的樣子。不過是宮裏人人都當真事兒傳,傳來傳去哀家也願相信是真的,願意相信自己一直陪著你皇兄,從來沒有被二度廢黜,沒有看盡人間涼薄……有時候覺得,老了,糊塗了,反倒踏實了……”
“母後……”靜善有些呆住了,她不曾想隨意地一句試探竟引出這樣的話來,“是環兒不好,惹母後傷心了。環兒無心一問,母後切莫多想才是……”
孟太後不留痕跡地擦了擦溢到眼角的淚花,笑著搖了搖頭道:“多少年了,早過了哭天搶地的時候了。有什麽可傷心的,再說傷心又能有什麽用呢。”她把手裏的活計舉遠了些端詳了一會兒,掉了個麵兒,繼續繡著。
靜善自覺言語有失,明知孟太後不會計較,但還是不自覺地沒話找話了起來。
“這兩天總看母後手裏拿著針線,繡什麽呢這麽精細?”
“恩?”孟太後微微抬了抬下巴,可眼睛還是粘在手裏的物什上,“這是給你的護身之物。”
靜善聽了心下好奇,索性走到跟前兒,蹲下身細瞧了過去。隻見孟太後手裏的是一個像錢袋一般的物件,隻比一般錢袋小些。正黃色的緞子正中用五彩絲線繡著一隻小巧的鵪鶉,最下麵零散的用綠絲勾出了三片葉子,第三片還沒有全繡完。
“好鮮亮的活計!”靜善禁不住讚了一句,“可母後剛說這是護身之物,環兒怎麽看著覺得到像是個錢袋子?”
“傻丫頭,哪有這麽小的錢袋子,這能裝幾塊銀子?”孟太後笑著扯斷了連著的絲線,把那物件放在了靜善手裏,“這是給你裝長命鎖的。”
“長命鎖?”靜善訝異地看著她,“環兒的那把早就被金兵搶去了,哪裏還能留到現在?”
“哀家知道……”孟太後生怕惹她又想起被擄走的事,忙拉她起來挨著自己坐下,解釋道:“這也是機緣巧合。前兒個雲安師太來,說起她有一個愛徒,與你有幾分相像,隻可惜不喜佛門清苦,半路便還俗離庵了,臨走的時候把雲安師太給她的長命鎖留了下來。那鎖原是師太當年拿出畢生的積蓄請巧匠用赤金配著罕見的紅瑪瑙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打出來的,她弟子走了之後這鎖又被日日供在佛前誦禱,更添了幾分靈氣在裏邊。如今雲安想答謝哀家收留之恩,又看你有眼緣,便把這鎖轉送於你,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靜善剛聽個開頭便知道孟太後說的那把長命鎖正是自己當年逃離乾明庵前留下的,一時心神恍惚。驚懼猜疑有之,感慨歎息有之,卻不得不裝出專心致誌地聽下去的樣子。
“……這長命鎖一向都是當娘的打給孩子的,既然你母妃給你的那把丟了,母後理應再給你一把。但這鎖是雲安的,母後就隻能親手給你繡一個裝鎖的袋子。你是大姑娘了,不方便再戴在脖子上,以後就把那鎖放在這袋子裏,佩在腰間,隨身帶著,母後也能放心了……”
“母後想得周到。”靜善木訥地應了一句,手指撚著那袋子輕磨娑了兩下,竟是雙層的。
“外麵的緞子再怎麽精貴都比不上縫一個結實的裏子來得實在。能受用一輩子的。”孟太後紉好了針,又把那東西拿回了手中,就著剛才的地方繼續繡著。“也快好了,再繡三片葉子,也就成了。到時候和長命鎖一起給你。”
靜善一聲不吭地在旁邊看著孟太後一針針地將那片未完成的葉子繡好。屋裏檀香的氣味已散得不剩多少了。
“鵪居落葉……安居樂業。”靜善輕撫著緞麵上微微凸起的細膩的紋路,“這個花樣在宮裏可是難得的很。”
孟太後揉了揉有些幹澀的雙眼,笑道:“宮裏糊塗人多,自是懂不得這裏的道理。烈火烹油有時盡,鮮花著錦終成空。到頭來才知道細水長流的現世安穩才是求不來的大福氣。”
“母後心清目明,環兒受教了。”
孟太後笑著搖了搖頭。替靜善把散下的長發捋到一側,順著肩頭垂了下來。
“你現下頂多就是聽全了,要說真正受教恐怕要再等上幾十年了。”
靜善聞言忽覺心下一動,仿佛有所開悟卻又不知所以。像是深夜的天幕上一顆星星冷不防地閃耀了一下,又刹時重隱於無邊的黑暗。她剛想開口問下去,忽見宜蘭風風火火地闖進了內室。
“宜蘭!”淨荷一見之下忙低聲喝住,“撞著鬼了?慌成這樣!”
卻不想宜蘭竟都顧不上回淨荷的話,徑直來到了孟太後眼前,躬身回稟道:“孫德順那邊派人來說,張貴妃打早起就帶著小公主在政和殿外跪著了,一直跪到現在,滴水未進。小公主已經快挺不住了,娘娘還是快去勸勸吧!”
孟太後聞言卻無半點驚慌之色,又重拿起針線開始繡第四片葉子。倒是把宜蘭生生地晾在一旁,進退都不是,隻能幹站著。
“這倒是怪了,貴妃娘娘是皇兄心坎兒上的人,什麽話不能好好說,竟能鬧成這個樣子?”
孟太後見她開口了,也不好再不聞不問,向宜蘭道:“去和孫德順說,此事哀家不便插手。也告訴他別那麽直心眼,多派幾個人去給貴妃送水打扇。要真是有個三長兩短,皇上少不了要拿他出氣的!”
“可孫公公說,皇上嚴令不準任何人靠近貴妃娘娘,說……說隨娘娘跪去。”
“行了!”孟太後壓了壓聲調,沉著臉道:“她跪不下去時自會回宮的,哀家去了也隻會更縱她鬧下去!”
一旁的淨荷見宜蘭還想說幾句,忙使了個眼色讓她退了出去。自己把桌上新拜好的涼茶倒了一盞,送到了孟太後眼前,勸道:“這大熱的天兒,娘娘竟發這莫名的火,何苦來呢?”
孟太後默默地接過茶盞,呷了一口就放下了。
“看母後的神情,似是知道是怎麽回事?”靜善趁她稍微消了火,忙問了一句。
孟太後望了淨荷一眼,淨荷立刻會意地轉身出了內室,在外麵關緊了房門。
“咳……還不是為著秀王兒子的事。”
“秀王……皇兄提起過,說是想養在宮裏,讓貴妃娘娘親自撫養。可是那個孩子?”
“對對…名字倒記不起來了。是進宮後你皇兄新賜的名。”
“那孩子一直在行宮?”靜善不禁失聲驚呼了一句,“環兒怎麽連個影兒都不知道。”
“此事原是要瞞著前朝的。皇嗣乃國本,豈能不小心行事?這孩子進宮來一直在廢院後的那片竹林裏。就隻一個前朝的上年紀的宮女照料著。一應用度都是哀家這麵派人暗裏送過去。當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
“可貴妃娘娘如何……”
“那孩子野著呢,聽照顧他的嬤嬤說昨日又跑出來了。整撞進和恩殿裏,天黑了才回去。。”
又跑出來……靜善的腦海裏突然閃過一個身影。
“娘娘是以為那孩子一來,瑞陽就要被送去吳才人那裏了,這才方寸大亂,行此魯莽之舉吧。”
“唉,她的苦哀家如何不知。可此事真沒有哀家說話的份。哀家是真的有心無力啊。”
靜善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母後確實不好出麵,不過這樣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畢竟瑞陽還小,真要是出了什麽事,皇兄後悔也晚了。”她試探著看了看孟太後的臉色,繼續道:“不如環兒去勸勸,總比僵下去要好。”
孟太後稍稍想了想便準了,隻囑咐她拿捏分寸,不要逞強。
靜善應下來便匆匆忙忙地去了政和殿,誰知剛進外門,便聽院裏一陣嘈雜聲伴著大呼小叫傳了出來。
“瑞陽公主暈過去了!快!快傳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