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實在人
母女三人到了趙家大門口的時候,已經有人在候著,還聚了不少看熱鬧的。
梁氏上前微笑著高聲道:“陳鍾村暮家次女暮煙前來拜師,還請趙老先生收下此愚徒。”
隻聽見裏麵有人說:“裏麵請。”
母女三人進了院子,見老先生正端端正正坐在北屋廊下的太師椅裏。
梁氏先上前行禮道:“陳鍾村暮梁氏見過趙老先生。”
老先生拱手還禮,梁氏將暮煙領到近前:“這是我家次女,名喚暮煙,欲拜老先生為師,學習說書技藝,還望老先生不棄,收下此女。”
旁邊眾人道:“收下吧!收下吧!”
暮煙捧著托盤上前磕頭:“徒兒暮煙,拜見師父。”
有人將托盤接過去,將暮煙扶起來,暮煙道:“師父,徒兒家中貧寒,沒有什麽像樣的拜師禮,隻備了個小段子,想在此說與您和在座各位聽,師父覺得如何?”
“好!”老先生笑得很開心。
眾人鼓掌,暮煙站起來,開始說故事,她說的是春秋裏的一段故事,管仲箭射齊桓公那一段。
當日老先生就是因為說了春秋裏的段子,大夥都聽不懂,所以才被暮煙頂了活計。
本是段文縐縐難懂的故事,被暮煙一改,說得通俗易懂,眾人都聽進去了。
說罷了,暮煙朝眾人拱手行禮,老先生手一拍椅子扶手站起來:“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徒弟我收對了。”
老先生朝旁邊一伸手,有人遞過樣東西,暮煙一看,這不是老先生那塊醒木嗎?
老先生將醒木拿過來,雙手遞給暮煙:“這塊醒木跟了師父一輩子,如今,師父老了,今日便正式將它傳與你。”
暮煙過去接了醒木,謝了師父,這拜師禮就算是成了。畢竟隻是個江湖技藝,比不得什麽名門世家的拜師禮正規,連祖師爺都不知道是誰。
趙家在這村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老先生收徒弟,人家徒弟做得有禮有節,他們也不能失了禮。
趙先生早吩咐家裏人備下了酒宴,還請了兄弟一家也過來給老人道賀。
老人今天非常高興,連誇暮煙是少有的聰明。酒宴上,梁氏自然也是一番恭維,誇老先生兒孫孝順。
老先生道:“說起來,我們趙家算是人丁興旺,兩個兒子,五個孫子,卻獨獨沒有個孫女。煙兒這孩子,我看著稀罕得很,今日既然行了拜師禮,日後咱們便是一家人,要常常走動。”
吃罷了酒宴,老先生帶暮煙去了他的房間,將一摞書拿給她:“煙兒,我聽說你識字?”
暮煙點點頭:“字是認得一些,不過寫得不好。”
“那這些書就都是你的了。”
“這麽多?”
老先生手撚胡須,輕笑道:“我可是說了一輩子書啊!這是我攢了一輩子的。”
“那您舍得?”
“我老了,說不動了,能有人好好對待它們,我也能安心入土了!”
“師父身體如此硬朗,定能長命百歲,以後我逢年過節都來給您請安,您得好好受著。”
來時的六禮換成了滿滿一托盤書。一路上,暮煙將那塊醒木翻來覆去看了又看。那醒木被摩擦得光滑油亮,呈暗紅色,不知道是什麽材質,不過拿在手裏是有些分量的。
晚上再去說書的時候,暮煙便將那醒木帶上,裏正平順叔認得那是老先生的醒木。
暮煙朝眾人拱手道:“如今我已正式拜趙老先生為師了,這醒木便是他傳授於我的。”
如今師出有名,暮煙更有底氣了,書也說得更好。
生意耽擱了一天,明日不能再耽擱。今晚暮玲沒有去打麥場,在家裏切鹹菜絲,做茶葉蛋。她聽了暮煙的話,要將這些手藝都學會。
準備好了,梁氏又去納鞋底,暮玲又進了裏屋,去繡那條束腰。束腰已經完成了大半,她拿在手裏仔細端詳著,想象著它圍在田先生腰上是多麽好看。
梁氏在外麵咳嗽,她趕緊將束腰藏在被子下麵,從針線笸籮裏拿起條帕子來繡。
次日又是趕集的日子,鍾誠照舊來送鴨蛋,暮玲為了上次的事表示感謝和歉意,給他做了套大餅夾雞蛋,還加了些鹵肉。
“鍾大哥,上次的鴨蛋並沒有都碎,還有三四十個是好的,至少這些是應該給你錢的。再說那是我們的禍事,不該由你擔著。”
鍾誠一邊大口吃著餅夾肉,一邊說:“不要緊,反正鴨蛋都是自家鴨子下的。”
這人倒是真實在,不過實在的有點過分了,並不討喜。
暮煙一邊燒火一邊說:“姐,反正以後日子還長,慢慢還,不著急。”
鍾誠又是憨憨的一笑:“你們做的東西這麽好吃,生意肯定能越來越好,不過隻有你們兩個小姑娘,還是要小心些。”
暮煙站起來用柴棍指指掛在前麵的經營文書:“我們辦了經營文書,不怕那些人來找茬,再說邪不壓正,我們不怕他們。”
鍾誠盯著文書看了一會兒:“你們是陳鍾村的?”
看來他是認識字的!雖然外表看起來憨,但是並不傻。
暮玲點點頭:“是,陳鍾村隻我們一家姓暮。”
“這鴨蛋如果不是在這裏就要用的,我可以直接給你們送到家裏去,有破的都算我的。送到這裏,你們還要自己帶回去,又多了幾分危險。”
暮玲看向暮煙,暮煙正衝她點頭:“那好,我家住在陳鍾村西南角上,從西村口進村,拐個彎就到了。”
有人來買東西,鍾誠離開攤子去推他的推車。這次他的推車上裝的不是鴨蛋,是一車瓜,有甜瓜,菜瓜,香瓜。他拿了兩個甜瓜過來放在暮煙麵前:“自家地裏種的,不值錢,拿去吃。”
甜瓜散發出香香甜甜的味道,非常好聞,暮煙用帕子將甜瓜擦幹淨,切成兩半,將裏麵的籽甩掉,一半遞給暮玲。
“姐你看,人家的地裏就不光種梁食,還種瓜,肯定比糧食賣得錢多。”
“是聽說下河村地多富裕,因為靠著河,方便灌溉,所以沒啥荒地。”
方便灌溉,家裏勞力多的就可以多開荒地。聽說對門張家就開了好幾畝地了。不過想把荒地種成好地,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地要慢慢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