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景兒小侯爺這麽說,年少氣盛的徐餘達,哪裏受得住。
徐餘達要與唐思涵分個高下,如果一個書童都不敢應戰,那他今天就算是得了魁首,在一些不服氣徐餘達的人看來,也是名不副實。
皇帝見景兒小侯爺突然拉了一個書童上來,比景兒小侯爺大不了多少,心生好奇。
溫先生住在公主府上,唐思涵水平如何,他是最有資格發表意見的。
皇帝麵帶微笑,想溫先生打聽道:“先生,您一直住在公主府,負責景兒的功課,您覺得這位書童肚子裏可有墨水啊?”
溫先生爽朗的笑了起來:“年輕人,年少輕狂是好事,沒有這股衝勁和狂勁,如何改變這個世界啊?”
溫先生先緩和了氣氛,又對皇帝說道:“這個人啊,老朽不好評價,反正他書法寫的比我好,要不是整個公主府就他能管住小侯爺,今年就讓他上了。”
溫先生說著嗬嗬笑了,嘴上說不評價,實際上無形中已經給了一個很高的評價。
都知道溫先生是靠書法成名的,溫先生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承認唐思涵書法比他還要好,皇帝有些不相信:“這是您的學生。”
溫先生謙虛道:“不敢當,我們兩個本來是不分伯仲的,但是當老朽把我哪點小技巧全教給他之後,老朽就再也不敢寫字了。”
大司天孟魂聽溫先生對他評價極大,但是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實。
景兒小侯爺有溫先生幫襯,底氣又湧了上來:“先生真過分,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數落人家,我哪有不乖啊。”
溫先生評價極高,徐餘達有些擔憂,勤王爺也縮了起來,生怕壞了夏無季他們的事。
孟魂突然問道:“這位公子,你今年幾歲了?”
唐思涵指了一下自己,得到肯定,如實回答:“十七,下個月初二,就十八了。”
徐餘達當然知道這個生辰意味著什麽,智星出現的那一年、那一天嗎,心頓時提到嗓子眼,別是個來跟自己搶智星位置的人。
皇帝有些意外,找了十幾年找不到的智星,這兩年一下子碰到三個,去年的新科狀元是一個,徐餘達是一個,這又來了一個。
徐餘達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連忙說道:“好巧,我也是,我們不但同歲,還同一天,我是辰時出生,你呢,不會也是辰時吧。”
唐思涵回答道:“我初二生,初三過壽,因為我們村初二那一天去世了一位老人,是我出生後去世的,很不吉利,所以我並不知道我是什麽時辰生的。”
孟魂問道:“你信鬼神?”
唐思涵點點頭,肯定的說道:“信啊,如來佛祖,玉皇大帝,三清地府,閻王小鬼我都信。”
唐思涵的話,引得一陣不屑的嘲笑。
子不語怪力亂神,唐思涵一位讀書人竟然相信這些,十個讀書人有九個人對唐思涵充滿不屑。
孟魂又趁機問道:“你信命嗎?”
這句話如同一塊石頭被丟入熱鬧的森林,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場麵一度寂靜。
唐思涵搖搖頭,擲地有聲道:“我不信。”
唐思涵的話,再次引來一陣不屑。
兩道送分題,都被唐思涵掐滅在萌芽之中。
景兒小侯爺卻十分讚同唐思涵的說法:“都知道命是騙人的啦,古時候有一位蘇大家,有人說他天靈蓋飽滿,將來一定會是個有福氣,學識淵博的能人異士,他自己也覺得自己一定能成材,每天遊手好閑,結果怎麽樣,二十七歲一事無成,當他明白過來之後,刻苦讀書學習,從零開始,終於成為一代大家,所以哪有什麽命啊,都是要靠自己啦。”
孟魂笑了:“小侯爺說的是,回頭咱倆單聊。”
景兒小侯爺滿口答應。
景兒小侯爺的變化極大,皇帝全程看在眼裏。
景兒小侯爺坐下擺了一個小桌板,是給唐思涵準備的。
皇帝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黎國能有爾等青年才俊,是我黎國的福氣,是朕的福氣,各位才子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爾等父母的期望。”
眾才子一起起身,答謝皇帝。
皇帝繼續說道:“不管是否受到邀約來參加這一場魚鹿宴,我們隻做文場上的敵人,對手,文場下的朋友,知己才好。”
皇帝說著,話鋒轉到唐思涵這邊:“景兒不滿徐才子的賑災之策,又說不上來一個之所以然,不如你替景兒,與徐才子來一場對決。”
徐餘達上前一步,唐思涵死過一次的人,也沒什麽可害怕的。
徐餘達先發製人:“這位公子,我們接著剛才的話題,關於褚城旱災,賑災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作答.“
唐思涵點點頭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徐餘達嘴角露出一抹得逞的微笑:“景兒小侯爺剛剛可是把你好一頓誇耀,說小窩山救濟就是你給他出的主意,但是小侯爺陷入了一個誤區,莊子上的水災和褚城的旱災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小侯爺不服氣,當我問到京都距離褚城多遠,朝廷撥了多少糧草,一場災情死了多少人,褚城多少人口,需要多少糧食的時候,小侯爺一點也答不上來,不如就接著這個問題,你來替小侯爺作答吧。”
唐思涵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是小窩山的水災還是褚城的旱災,不過是問題大小的關係,並沒有什麽不一樣,同樣是需要把糧食運到饑餓的百姓手中,如果有一天救治褚城就像救治小窩山一樣簡單,就算是悅國也不能抗衡我國一分一毫。”
唐思涵先肯定了小侯爺的說法之後,才回答徐餘達的問題:“京都距離褚城一千六百裏,朝廷播了多少糧食,我等小民如何知曉,一場災情死了一萬人,褚城一共才三萬六千三百五十四人,成年人每天需要兩斤糧食,孩童食量小,老人腸胃消化緩慢,都按一斤算,二萬六千三百五十四人,老人,小孩,成年人各占三分之一,一天消耗量是,三萬五千零七十四斤,拋去零頭一個月就需要一百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