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遷都路線(一)
“好了,烺兒,炯兒,炤兒,你們三個先各自回去準備吧!記住在朕正式下聖旨之前,汝等兄弟去南京祭祖之事,絕不可說於第三人知曉。”
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兄弟聞言,齊聲答道:“兒臣謹遵父皇旨意。”
說完,兄弟三人緩緩退出殿外。
見朱慈烺帶著弟弟們走了,朱由檢又吩咐王承恩道:“王承恩你親自去傳朕旨意,告訴倪元璐和李邦華二人,半個時辰後,趕到乾清宮見駕。”
“然後,你再協助皇後娘娘,最後清點一次紫禁城的財物,朕的原則隻有一個,把能帶走的都帶走,尤其是內庫裏的內帑銀,要分毫不差的給朕運到南京去,一兩也不能留下資敵。”
“王承恩聞言,立即保證道:陛下盡管放心,皇後娘娘也幾次叮囑過仆臣了,仆臣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絕對不會留下一兩銀子給闖賊。”
得到了王承恩的保證,朱由檢十分放心,畢竟,作為一個和原裝崇禎皇帝同名同姓的後世穿越者,朱由檢最不懷疑的就是王承恩的忠誠度了,他可是陪著原裝崇禎皇帝上吊的人呢!
想到這裏,朱由檢忽然對王承恩說道:“對了,總管最近也抽空準備一下,你也隨皇後和太子一同去南京,一路上要替朕照顧好皇後、太子、以及其他皇子皇妃,記住,臨行前,從東廠多挑選幾個信得過的高手,眼下這年月……好了去吧!”
“是,陛下放心,仆臣都明白,仆臣會安排好的。”
王承恩走後,朱由檢又和周皇後說了幾句體己話,見時辰差不多了,便在玉兒的陪同下,回到了乾清宮。
時間不長,王承恩也回來了。
“陛下,李大人和倪大人,此刻正在殿外候見。”
朱由檢聽後,大手一揮道:“都什麽時候了,還講這套虛禮,快讓二位大人進來。”
“臣倪元璐,臣李邦華,恭請……”
倪元璐和李邦華進殿後,正要施禮,朱由檢又是大手一揮道:“二位愛卿坐下吧!時間緊迫,這套虛禮能免則免。”
“玉兒快給二位大人上茶。”
玉兒端來了早就沏好的茶。
倪元璐和李邦華起身接過茶杯,連忙齊聲謝恩道:“臣謝陛下賜茶。”
朱由檢聞言,又揮了揮手道:“二位愛卿怎麽這麽快就忘了朕說的話呢!朕剛剛才說過,虛禮能免則免,二位愛卿快坐下,朕有要事要和二位愛卿商議。”
“二位愛卿,太原失守……”
說到這裏,朱由檢又吩咐王承恩和玉兒道:“總管,玉兒,你們兩個去殿外守著,從現在起,除皇後和太子外,其她任何嬪妃、皇子、公主、大臣、宮女、太監,一律不得靠近大殿,違反旨意者斬。”
說完,朱由檢從龍椅後麵的牆上,取下一柄寶劍扔給王承恩,王承恩趕緊伸出雙手穩穩接住。
然後跪伏於地,把寶劍高高舉過頭頂,慷慨說道:“仆臣領旨。”
王承恩和玉兒離開後,朱由檢接著剛才的話頭說道:“太原失守了,大同也被包圍了,李明睿指揮守軍跟流寇激戰兩場,現在大同還在朝廷手裏。”
“可是,大同周邊的衛所、城池,現今都已被流寇占據,眼下,大同已經是做孤城了。”
倪元璐和李邦華聽到這裏,互相對視了一眼,由倪元璐率先發言道:“回陛下,內閣已經接到了兵部的奏報,臣……臣認為,陛下應該著手進行遷都了,不知陛下準備幾時動身?”
接著,李邦華繼續說道:“臣也覺得,陛下現在應該動身前往南京了。”
朱由檢聽完他二人的話,微笑著說道:“現在確實應該有人去南京了,但這個人不能是朕。”
“至於,說到遷都嘛!其實,自從遷都委員會建立的那天起,不就一直在進行嘛!現在,就按之前朕同你們商量好的那樣行事,讓太子先去南京監國。”
“朕剛剛已經在坤寧宮召見過太子,以及定王和永王了,朕的意思是由皇後和太子率領皇子皇妃們,先行一步去南京。”
“朕詔二位愛卿前來,就是要和二位愛卿一起商量一下,朝廷南遷的具體問題。
“自古以來,遷都都不是件小事,尤其,是因為戰事造成的被動遷都,因為戰事蔓延的關係,遷都的時間比較緊,方方麵麵涉及的問題多,往往難以周全。”
“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所以,朕才建立了遷都委員會,現在就由倪大人說說遷都委員會的工作進度吧!”
倪元璐見朱由檢點名讓他先說,於是放下茶杯,站起身來施禮道:“回陛下,根據陛下之前的吩咐,遷都委員會的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
“根據陛下的要求,遷都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是圍繞著一下三點進行的。”
“其一,在京的各個重要衙門,率先進行秘密搬遷,比如說兵工廠,據畢懋康大人報告,搬遷至南京的兵工廠,現在已經完全恢複生產能力了。”
“其二,是遷移百姓問題,眼下,戶部正在秘密動員百姓搬遷,並給予安家費,按照陛下的旨意,戶部官員們,在動員百姓時告訴他,凡是願意同朝廷下江南的百姓,朝廷到了南京之後,會頒布法令賜予土地,並承諾免稅賦三年。”
“其三,就是陛下前往南京的路線問題,以及陛下在遷都途中的安全問題,和朝廷重要物資的搬遷安全問題。”
“陛下,關於此點,臣和李大人意見相左,還請陛下定奪。”
朱由檢聞言道:“哦!二位愛卿吵架了?怎麽不早告訴朕呢?具體為什麽呀?李愛卿你說說。”朱由檢一臉吃瓜的表情。
李邦華聞言,起身施禮道:“回陛下,臣和倪大人主要是在遷都路線的選擇上,持有不同的意見,並沒有爭吵,請陛下放心。”
“倪大人覺得,陛下駕臨南京的路線,以及朝廷重要物資的搬遷路線,應該從天津乘船出海,由海州登岸,經淮安府抵達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