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打賭,輸了去養豬!
程咬金說的如此頭頭是道,令朝廷之內的文武百官們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雖然說他們從未聽過如此言論,但是仔細一想.……又好像確實是行得通的。
若是當真能夠按照程咬金所說的方法養豬,那眼前的這所有的問題確實也就直接迎刃而解了。
畢竟所有的人都知道羊肉貴豬肉賤,但是羊肉又是及其的少,而且其生長周期也是十分的長,一胎生下來的羊崽子也隻有那麽幾隻。
這才是百姓們吃不上肉的真正原因。
至於豬肉,雖然說豬好養活,但是豬身上的那一股子讓人難以接受的騷味確實是十分的影響口感。
所以縱使豬好養活,母豬一胎所生下來的小豬崽子足有十個左右,豬長的也十分的快。
是以民間百姓們真正能夠吃的起的肉其實是豬肉,大多數人家家裏麵養的也依舊是豬。
即使豬肉腥騷,但是卻也是百姓們日常之中唯一一個能夠接觸到比較多的肉。
羊肉,他們吃不起。
耕牛,則是天子三申五令禁止宰殺。
縱使豬肉腥騷難以下咽,但是餓極了的百姓們,渴望吃肉的百姓們也顧忌不了那麽多了。
就算是程咬金,在早年間還是窮苦百姓之時,便能夠吃到的肉也隻有豬肉。
不過偶爾為了能夠換換口味,也有不少的百姓們冒著生命危險而去宰殺耕牛來吃。
其實不止那些百姓們,縱使是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員們,偶爾的時候桌子上也會擺放那麽一道由偷偷宰殺耕牛而做成的菜。
羊肉吃多了,總會有人覺得吃膩了,想要換換別的口味。
而且,他們也不是每一頓都能夠吃的是0羊肉的。
若是按照程咬金所說,確實可行,那大唐的食譜之上就要再多上一道菜。
豬肉入了千家萬戶,沒有了腥騷的味道,百姓們也樂的吃肉,他們這些文武百官們的餐桌上也可以多一道菜。
而且豬肉普遍可以食用之後,宰殺耕牛的人應該就會變得少一些了。
隻不過這一番言論確實有些過於逆天,令得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全都一時之間沒有回過神來,程咬金的聲音久久的回蕩在他們的心間,無法散去。
還是李世民率先反應過來問道:“愛卿,你這一番言論可是當真可行?若是當真可行,你又有過成功的例子嗎?”
想到程咬金這人的老毛病就是愛誇誇其談,好大喜功,李世民頓時皺了皺眉。
雖然說這些年以來程咬金已經改了許多了,但是不保證其是不是徹底的改了,現在的這一番說辭是不是隻是為了能夠打那群文官的臉才大放厥詞。
想到這裏,李世民皺著眉,十分嚴肅的說到:“這可是朝堂之上,咬金,你可要想好了之後再說,不可誇誇其談。”
魏征此時也是回過神來了,雖然說程咬金所說的那一番話可謂是頭頭是道,乍一聽似乎確實是可行之道,能夠解決大唐眼前的燃眉之急。
但是其實仔細一想,根本經不起推敲。
雖然他說的煞有介事的樣子,但是其根本就沒有能夠拿到他們麵前證明的東西!
是以魏征也是冷哼一聲,不屑的說到:“國公爺莫不是為了逞口舌之快,為了尋魏征的不痛快,所以才編造了這麽一出謊言?”
“若是如此,國公爺大可不必,魏某一心向著大唐,絕無二心,雖說說話是耿直了些,但是對陛下對大唐卻絕無隱瞞,忠心一片。”
“倒是國公爺,為了一時的口舌之快便要在朝堂之上編造出這麽一出謊言,國公爺,魏某當真是為你感到悲哀啊!”
魏征這話一出來,頓時所有的文官們也都是假惺惺的掩麵歎息,仿佛是對程咬金的所說的這一番話極度的失望一般。
這些文官們向來最會的就是這些,而這也是武將們最為不屑的地方。
程咬金冷哼一聲,也是極為不屑的說到:“不要給爺裝作這麽一副假惺惺到令人作嘔的樣子,爺不屑於與你們虛以委蛇。”
說完,程咬金兩步走到魏征的麵前,怒目而視:“姓魏的,你敢不敢和爺打賭?”
魏征雖然說被程咬金嚇了一跳,但是下意識的還是維護著自己的麵子,他鎮定的說到:“不知國公爺想與魏某賭什麽?”
程咬金繼而說到:“若是豬肉能吃,而且還相當的好吃,那你就給爺去喂豬去!”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們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大唐人的眼中,豬肉,最賤之肉,豬則是最低賤的動物。
而程咬金此番的賭注卻是讓一個堂堂的朝廷命官去養豬?
這對於那些文官們來講,可謂是莫大的羞辱了。
就連如此愛麵子的魏征聽了這話也是麵上一怒,憤而說到:“國公爺欺人太甚!竟然讓魏某一個朝廷命官去養豬?這成何體統!?”
程咬金頓時更加憤怒了:“今天爺就把話撂這裏,你若是輸了,若是豬肉不僅能吃,還是十分的好吃,那你就給爺喂豬去!”
魏征聽了,慢慢的冷靜下來,他不屑的冷哼一聲:“好,魏某便與國公爺賭了!既然國公爺如此推崇豬肉,想必是十分愛吃那低賤之肉的,那若是國公爺輸了,便請國公爺府上吃上一年的豬肉!”
滿朝文武又是倒吸一口涼氣,這兩人簡直就是一個比一個狠。
那豬肉腥騷,難以下咽,吃上一年?那簡直是要了命了。
程咬金則是不以為然的,吃上一年的豬肉?那可是他求之不得的!
不過這豬肉應當是出自怡紅酒院的豬肉,他才願意吃。
兩者皆已經下完了賭注,魏征上前一步:“陛下,今日臣與國公爺在此打賭下注,還望陛下作證!”
李世民這才從看熱鬧的狀態中回過神來,他點點頭,掃視了周圍一周,繼而說到:“既然如此,那朕便替你們作證了。”
“諸位愛卿可還有事,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無人啟奏,這朝便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