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有客來訪
兩天之後,楊肇基率領三千潰兵由筆架山港登陸,返回到長山大營。
方楠隨孫承宗一同到營外迎接,當他看到楊肇基時,被嚇了一跳!
“楊肇基躺在一輛用人拉拽的馬車上,右手以經被斬斷。”
“傷口處裹著的布條兒,以經被鮮血浸透,變得幹硬結痂,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山紋甲上也多有破損,甲裙上還有兩處明顯被弓箭射透的孔洞。
“楊肇基灰白的頭發已經散開,幾天沒有梳洗,一縷一縷的幹結在一起,胡須淩亂的東撅西翹,狡黠的雙眸此時變得黯淡無光,呆滯的望向天空。
方楠忙吩咐小豆子回營招呼郎中。
孫承宗走到車前,輕輕的為楊肇基攏了攏頭發,楊肇基的頭頸緩緩轉動,看向孫承宗。
“暗淡的目光中逐漸出現了少許的神彩,他牙齒緊咬,左臂努力的支撐在車板上想要坐起。
孫承宗一邊按住楊肇基一邊說道:“開平”先不要說話,定邊軍的情況我都已經知道了,你現在要好好地休息!
楊肇基嘴角抽動了幾下想要開口說話,卻被孫承宗阻止了。
他歪頭仰倒在車上,淚水順著眼角流出,一滴滴豆大的淚珠,在他的臉頰上滑落!
孫承宗長歎一聲,向推車的士卒揮了揮手,大車“嘎吱吱”的駛入了大營。
孫承宗對身邊的方楠說道:此戰定邊軍同樣是損失過半,裝備全部遺落,唐宗全和滿庫雙雙戰死,孫承宗一頓手中的木杖,又歎了一口氣!
長山大營不斷的有陣亡士卒被抬出掩埋在後山,雖然方楠運送回幾千傷兵,但是仍有三百多人重傷不治,五百多人肢體殘疾。
在長山營的中軍大帳內,一眾將領肅然而立,孫承宗當眾宣讀了戰役奏折,見眾人並無疑議,揮手讓信使乘快馬送往京城。
大帳中,眾將劫後餘生的興奮情緒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擔憂!
這場戰役失敗後,大淩河城中仍有祖大壽部近萬人被困,下一步朝中會做出什麽樣的布署,遼西戰場還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皇上是否還會調派部隊出關,朝廷如何處理潰逃回來的將領,等一係列關於各個將領前途生死的未知,縈繞在眾人的心頭,大帳內無人言語,一時間顯得格外沉悶。
在方楠的營帳中,楊華征,王之敬,用酒水衝刷著心中的陰霾,迷醉的雙眼中透出了深深的憂慮。
“策馬急奔,任我來往!長刀向天,生死何患!”
王之敬淡然的笑唱了幾句,悍勇之色溢於言表,比起楊華征的愁眉苦臉,要灑脫了許多。
在楊華征的臉上,兩支眉毛在一起交錯的擰動。
他喝下一碗酒後看向王之敬:昨日吳襄帶上了一些財物趕往京城,老弟還是要早做打算,如果我們將祖大壽救出來了,朝中到也不會有人說些什麽。
但現在張監軍戰死,而我們大敗而歸,不知道朝廷將會如何論處,又是一聲重重的歎息!
方楠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營帳中隻剩下杯盤相碰的聲音。
幾天後,初冬的第一場大雪揚揚撒撒的鋪滿了原野,天地之間一片銀裝素裹。
可是明軍卻無人欣賞絨花漱落的雪影,這幾天大營中變得有些燥動。
每天夜裏,方楠陪同孫承宗巡視大營,經常聽到營中士卒,因掛念大淩河城中的親人,而悲愴哭泣,
使大營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之中。
躁動的情緒終於爆發,幾百名士卒跪在帥帳之前,懇求孫承宗再次派出部隊,解救被圍困在大淩河城中的親人。
帥帳前的空地上不斷匯聚前來請願的士卒,不到半個時辰,以經有五千多人跪在帳前。
這些士卒,大部分是金國奇,宋緯,吳襄,營中的遼西軍卒。
孫承宗披著一件白色的皮裘,在老仆役的攙扶下,出來看望勸慰這些明軍士卒。
“嗚咽之聲逐漸的蔓延開,一個個壯漢涕淚橫流,悲傷的情緒感染了圍觀的薊鎮和山海關兵卒,紛紛抬起衣袖,抹拭眼角的淚水。
一名個子不高身材瘦削的士卒,猛然在人群中站起,抽出長刀舉向空中,大聲嚎叫:殺回去!救父兄!
跪在地上的士卒接二連三的站起,將手中的武器高舉:殺回去!救父兄!殺回去!救父兄!
王之敬這時走到孫承宗身前,抱拳跪拜:末將王之敬願率軍一戰!
方楠也被這樣的場景觸動,緊握雙拳,情緒變得有些激動。
小豆子感同身受,已經是熱淚盈眶了。
遼鎮眾將見永平騎營都上前請願,自然也緊隨其後,一同跪在地上向孫承宗請願。
孫承宗手拄著拐杖,仰麵望向天空,眼角溢滿了淚水,他長長的呼出一口氣,在空氣中凝成了一大團白霧,然後牙關緊叩,右手微微顫抖的將拐杖斜指向空中,在老邁而又嘶啞的嗓音中迸發岀了一個“戰”!字。
“戰!戰!戰!一聲聲的嘶吼響徹在大營的空中,飄舞的雪花在空中被震撼的都為之一滯。
站在孫承宗身後的方楠,能夠清晰地感覺到,老督師抉擇的艱難。
若是再戰,對於明軍來說最好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
如果再次戰敗,則關,寧,錦防線上的兵力會被打空,遼西盡失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眾將再次聚集在帥帳中,楊肇基也在護衛的攙扶下坐在了一旁。
孫承宗有些疲憊的靠坐在帥椅上。
馮敬康帶領幾名夜不收,在帳中布置沙盤,隻用了片刻工夫,沙盤擺設完成。
孫承宗欠了欠身,對眾將說道:雖然士卒們士氣高漲,有死戰之誌,但現在長山大營隻有兩萬多人,這是現在能夠使用的所有部隊,兵力與建奴相比相差懸殊,陣戰,強攻都難以取勝,諸位若有什麽計策,盡可說出!
王之敬雖然勇悍,但並不魯莽,他看向沙盤:建奴兵力集中在大淩河城的四周,並且擁有四十門紅衣大炮協助防守,我軍斷無獲勝的希望。
說到此處,王之敬停頓了一下,看向孫承宗繼續說道:若能將大部建奴調離大淩河城,或許解圍有望。
“但也隻能做到營救出被圍困的祖大壽部,和城內兩萬多的築城百姓商戶。”
“如果要徹底擊敗建奴大軍,以明軍現在的兵力裝備是不可能做到。”
孫承宗撫須點頭說道:王將軍所言極是,不過如何將建奴大部分軍隊調離大淩河城,又派遣多少部隊突襲解圍,將是此戰的關鍵!
孫承宗轉頭看向楊肇基:“太初”可有什麽好的計策?
楊肇基經過幾日的治療和休息,整個人的精神,和身體都恢複了一些,但手上和腿上的傷勢很重,行走時還需要別人的攙扶。
楊肇基在護衛的幫助下,走到了沙盤邊。
他用沙啞的嗓音對眾將說道:當下建奴有三個劣勢,其一大雪之後天氣轉冷,建奴使用的弓箭在戰鬥中會大打折扣。
“其二”建奴的補給線需要經常派遣部隊巡視,而且皇太極出兵日久,劫掠的物資並不多,他現在也是急於結束這場戰役。”
“其三”皇太極始終抱有全殲關,寧,錦明軍的打算,這點從這兩個月來發生的戰鬥中不難看出,現在皇太極也急於打完這場戰役,撤回沈陽中屯衛,所以他現在同樣急於尋找戰機!”
“總體來說,他要比我們急!”
楊肇基拿起木尺,指向小淩河邊的一片空地對眾人說道:明日派遣萬人部隊在河邊紮營,鋪設浮橋,並且組織夜不收過河搔擾建奴。
說完楊肇基放下手中的木尺,看了一眼孫承宗然後對眾人說道:我們隻能先進行這些布置,然後看看建奴有什麽反應,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四周的眾位將領也是點頭稱是,誰都清楚眼下的局勢,建奴在大淩河城周圍抱成一團,一邊全力攻打大淩河城,一邊等待明軍援兵送上門去。
現在戰役的主動權掌握在建奴的手中,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