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昧著良心
趙明誠緩緩抬頭望向武鬆,這首詩充滿了哲理,直擊他心靈深處。
這樣的詩冠絕人寰,他自己就算寫一百首關於金石研究的詩,也未必能寫出有如此深刻哲理的一首詩了。
這首詩揭示了要想學問有所成就,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實實在在的去做實際的研究,而不是隻看書本,這不是自己最大的問題嗎?
武鬆的這首詩是對他靈魂深處徹底的拷問,讓他不禁冷汗濕透了後背,使得他呆立當場。
李清照不禁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拍了他肩膀一巴掌說道:“如何?”
白水娟高興得像個喜鵲一般,眼睛全是豔羨,望著武鬆:“原來你不僅書法寫的好,詩詞也更是如此精妙,偏偏你還這麽謙虛。”
李迥有些尷尬,他被武鬆的這首詩震驚到了,尤其是那書法,不管是誰都能被其中的靈氣所震撼,饒是他厚著臉皮也挑不出毛病來。
李清照得意的對趙明誠說道:“這下武鬆總可以參加我們的詩會了吧?”
趙明誠此刻一張臉難看至極,他雖然也被武鬆的詩詞所震撼,對書法中的靈氣更是驚駭無比。
可是當他注意李清照看向武鬆時那眼神充滿了傾慕的時候,妒忌心便蓋過了所有的一切。
他違心地說道:“不行,我覺得這首詩寫得不好,全是大白話,跟打油詩差不多。
這書法也不過如此, 並沒有什麽過人之處, 他不符合我們詩社的要求,我不同意他參加。”
李炯是跟著他屁股後麵拍馬屁的,立刻把頭扭開不去看武鬆的作品,免得自己說不出嘴。
他也跟著趙明誠昧著良心說道:“我也覺得這首詩不行, 書法不怎麽地, 實在難登大雅之堂,不能參加我們的詩社。”
李清照、白水娟、陸德夫等人都驚呆了, 怔怔的望著趙明誠, 這人怎麽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麽好的詩,這麽好的書法, 他們居然說不行。
你趙明誠做一首詩出來看看?你說他書法不行, 這書法充滿靈氣,還有誰的說法能蓋過這樣的?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李清照等人都氣的一時不知說什麽好了,尤其是李清照, 更是俏臉漲得通紅,胸間由於過度急促的呼吸都在不停抖動似的。
可她一時卻不知如何是好,隻因為胸腹間全是氣憤,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讓人憤怒的。
沒等她表露出來,武鬆已經淡淡一笑,抓過那張紙撕成兩半揉成一團, 扔在地上, 對李清照等人拱了拱手說道:“那我就告辭了。”
說著邁步轉身而去。
白水娟急忙追了上去,可憐巴巴的望著武鬆,眼中都已經噙滿淚水,說道:“二郎哥哥, 你別跟他一般見識,他完全是妒忌心作祟。
你不知道他多喜歡李清照, 他看李清照對你推崇有加,吃醋了, 我們還沒表決呢,這麽多人, 除了他們三個, 其他人都很喜歡你的作品和你的書法,你留下吧。”
陸德夫也追上去勸說武鬆。
武鬆笑了笑, 搖頭說道:“我看出來了,正因為如此, 我不想讓李清照為難,沒關係, 以後我相信我們會有機會切磋的, 不一定要參加詩社的。”
原來武鬆是這樣想的,白水娟隻覺得武鬆的形象在他心中一下子高大起來。
陸德夫也充滿了敬畏之心,兩人也就不再勸解,一直把武鬆送出了後院。
趙明誠表情複雜的望著武鬆背影,目光落在地上揉成一團的那幅作品,想了想他還是上前撿了起來。
已經撕成了兩半,他又小心的把它折起來, 正準備塞進自己衣袖裏, 卻被李清照一把奪了過去。
趙明誠愣了說道:“你幹什麽?”
“我還想問你幹什麽呢?你不是看不起武鬆的這幅書法還有這首詩嗎?你幹嘛把它藏在衣袖裏?”
趙明誠十分尷尬,他事實上非常喜歡武鬆的這首詩, 也覺得武鬆的字寫得充滿了靈氣,讓人看了之後欲罷不能。
這樣的作品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即便是碎了, 重新裝裱之後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完全值得妥善珍藏。
所以才厚著臉皮把它撿回來,準備帶回家去,沒想到卻被李清照搶了過去。
李清照冷著臉把那幅字藏在了自己的衣袖袖籠之中,對趙明誠說道:“你既然不喜歡武鬆的這首詩和這幅字,留它做什麽?你就沒有資格留著它。
我沒想到你居然是心胸如此狹窄,容不得別人優秀,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我不想跟你解釋什麽,你既然是這樣的胸懷,以後咱們不用見麵了。”
說著李清照邁步往外走去。
趙明誠苦著臉趕緊追上去連聲認錯,想讓李清照原諒。
李清照卻置之不理,這場詩會便不歡而散。
……
第二天早上。
武鬆正在獅子樓吃早餐,顧大嫂欣喜的跑了進來,對武鬆說道:“二郎哥哥,外麵來了個小美人, 長得那叫一個水靈,要見你呢, 你見不見?”
武鬆嘴裏咀嚼著咬了一口的肉包子,含糊道:“誰呀?”
“她說她叫李清照,後麵還跟了個小夥子,那小夥子倒長得道貌岸然的,不過那樣子我不喜歡,總覺得好像誰欠了他什麽東西似的,好像跟那姑娘是一路的。”
武鬆眉毛一挑,咽下嘴裏的東西,起身說道:“好,我去看看。”
武鬆來到獅子樓大廳會客廳,便看見李清照和趙明誠兩人正站在那兒。
看見武鬆的時候,李清照臉上洋溢著喜悅,而趙明誠則濃眉緊蹙,滿腹心事,望向武鬆的眼神明顯充滿敵意,隻是他要拚命掩飾,所以把眼簾垂了下來,不去看武鬆。
李清照笑盈盈上前對武鬆說道:“二郎哥哥,今天有一場金石拍賣,我想請你跟我一起去,你看可以嗎?”
武鬆沒想到這個時代還有拍賣。
事實上,拍賣很早就出現了,誰給的價高誰就最後得,這種競價方式早在宋朝之前就有了。
金石這種東西有點類似於古董,它屬於跟古董交叉的一個行業,想得到金石的人很多,自然是價高者得。
武鬆左右沒事倒也想去看看古代的拍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