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陳雲甫談為官理政(上)
既然到了河南,那麽有一個地方陳雲甫是要去的。
洛陽府汝陽縣羅家莊。
成耀不明白陳雲甫為什麽要單獨來這麽一個地方,於是他私下裏一邊翻閱河南省誌,一邊又不忘去問作為陳雲甫秘書隨行而來,走哪都拎著個小盒子的楊士奇。
後者倒是痛快,將當年的事說了出來。
羅家莊當年的事楊士奇自然是沒有參與的,不過想做好一個秘書,領導的功課都背不好,那還做個屁啊。
通政使司裏有當年羅三虎等人作亂的留檔,自然也會注明此案由時任通政使的陳雲甫擔任欽差大臣督辦,楊士奇隻要稍微注點意,自然全部諳熟於心。
有了楊士奇的提點,成耀這邊加上河南省誌的補充,做起功課來自然也就方便許多,不用擔心萬一陳雲甫話起當年,他這邊無言以對。
站在羅家莊外,遙看著遠遠的嫋嫋炊煙,陳雲甫跺了跺腳下的土地,問話道。
“世東知道本輔為什麽要來這嗎。”
“下官,略有耳聞。”成耀字斟句酌,謹慎言道:“當年就是在這裏,羅家莊有一個叫羅三虎的漢子,因為不滿朝廷強行攤征徭役的行為,聚眾相抗,當時案子鬧得很大,這夥人甚至衝擊了縣衙。”
“是啊。”陳雲甫重重一歎:“能不大嗎,殺了官差、私放官糧,說實話,本輔當初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以為是下麵的人誆騙呢。”
“事呢,是過去了不假,但咱們不能不吸取教訓。”
陳雲甫負手在這林間小道內走著,路雖然不平,還有些硌腳,可一大群官員還是任勞任怨的陪著,生怕晚差了一步。
“羅三虎等人的案子給了我們一個什麽警示呢,那就是我們為官施政不能粗暴,更不能為了應付交差就搞強行攤派,不管不顧百姓們的實際民生,這樣的話,就很容易激化和造成巨大的矛盾衝突。”
成耀聽的連連點頭:“少師說的極是,下官等人平素裏確實在這點上過於懶散,在執行陛下和內閣的決策過程中急於求成,羅三虎一案的教訓,下官一定深刻反省,並且會要求全省的官員和下官等人一道學習,絕不會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光表態是沒有用的,要實幹不要口號。”陳雲甫切實道:“我們為何要強調杜絕此類事件,須知一夫在囚、舉室廢業。
法不可輕枉,枉則毀一戶百姓數條人命。
更不得濫權,一夫被迫、舉室皇擾。其可泛濫而毀他鄰乎?”
成耀聽的認真,頻頻點頭接話言道:“少師說的,是《西山政訓》中的教誨,此文,下官亦曾有幸拜讀,深以為然。”
聽到成耀也曾讀過《西山政訓》,陳雲甫很是欣慰的頷首:“汝既然也知《西山政訓》,想必也知道何謂為官四勉、何謂去民十害。”
這是要考校自己了啊。
成耀連忙端肅神情,字字清晰對答如流。
“為官四勉,首要自當律己以廉,有道是萬分廉潔僅為小善,貪汙受賄便為大惡,如蒙不潔,縱有萬美不可自贖,故為四勉之首,廉潔是為官之本。
二勉者,撫民以仁,為官施政當體會天地生萬物之心,永葆赤誠,不可殘苛不可忿疾,此為以仁化民。
三勉者,存心以公,有道是公生明,為官不公,是非易混,欲事而為,不可得理。
四勉者,處事以勤,為官不勤下必生弊,懶政多疵民多生害,不可不謹慎之。
少師,上則為四勉。”
陳雲甫此刻非常滿意,心中卻又沒來由的升起一陣難言的感慨。
連老祖宗幾千年前都能總結出的為官道理,可無論到什麽時候,都有很多的官員做不到。
他們不知道嗎?
誰都知道。
知道也懂,就是做不到。
知易而行難,知道和做到的鴻溝確實是難以跨越。
陳雲甫突然發現,最適合大明或者說中國眼下國情和時代發展的,不是什麽跨越時空的高科技、後現代主義思想,因為那些步子跨的太大,說扯著蛋可能都是一種謙虛,大胯都給磨沒了。
大明需要的,首先要把知道和做到盡量的統一。
也就是說,心學提及的知行合一,或許最適合大明這個封建王朝社會背景下的時代發展。
當我們都盡力去做正確的事,那麽任何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就一定會誕生。
前提是,我們要有決心,要有恒心,要有信心!
“咱們提到的四勉,總結來說就是四個詞,廉潔、奉公、寬仁、勤政。”
陳雲甫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豎起了四根手指,這一刻,全場獨楊士奇一個人連忙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和筆。
現在成耀等人可算是明白楊士奇拎著的小盒子是做什麽用的了,感情一直裝著筆墨紙硯。
要不說人家是首輔的秘書呢,知道隨時記下領導的真知灼見。
“這四點中的前兩點,本輔覺得沒有必要再怎麽去說了,因為道理大家都懂,就隻說說後兩點吧,何謂寬仁和勤政。”
成耀急的抓耳撓腮,看到楊士奇在那裏一個勁的埋頭苦記,他突然覺得自己就這麽光點頭好像確實有些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感覺,不太夠尊重啊。
好在楊士奇聰明,從自己隨身帶著的小盒子中又給成耀取了一套。
“常備的。”
成耀連忙接過,開始聚精會神等待陳雲甫接下來的講話。
“何謂寬仁,寬仁兩個字的字麵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可具體如何去落實到行動上,讓行動和知道相統一卻不知該如何下手。
讓本輔說,這很簡單。
那就是盡量的去削減我們作為官的官威、官架子,盡量的控製我們做官的脾氣,收斂我們作為父母官的霸道,這就是寬仁。
民有訟而至官者,多以不忿之心而不得不訟至官府,民有怨,官府還要橫眉冷對,冷顏相待,甚至趕上縣令、知府什麽的脾氣不好、心情不好的時候還要打一頓殺威棒,久而久之,民還願意有事訟官嗎,他們不願意怎麽解決問題呢,靠自己。
或暴力襲殺、或私仇怨懟,無論哪一種,都極容易造成地方的混亂和對治安的破壞,因此,所謂的‘聖人不以聽訟為雅,而已無訟為貴’這種思想要盡早的摒除出去,百姓偶生齟齬,頗多嫌隙,告至官府怎麽能叫擾亂治安、又如何能叫破壞人倫綱常。
百姓無知因其從未讀書,故而很多事不知曉其中道理,無法自行協商解決,這便需要了官府、需要官吏來處理,若是什麽事老百姓們都能自己解決的話,那還需要我們這些做官的幹什麽呢?
對於百姓的無知行為,我們應該以教育的方式來幫助百姓認知事物,而不是用恫嚇甚至大罵的行為去嚇退百姓,那樣,百姓永遠無法認知到自己的無知到底出在哪裏,認知都沒有,又如何去做到呢。”
羅家莊外的小樹林中,陳雲甫的聲音在響徹著,一大群官員靜靜聆聽。
而陳雲甫自己可能都忘了,就在他們背後不遠處的小河邊,一塊墓碑一個墳包正在那立著。
上刻著一行字。
‘慈母羅李氏、孝兒羅大牛之墓’
落款:
文淵閣大學士陳雲甫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