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炮擊都城
明軍陣中,馬祥麟伏在馬背上懶洋洋的看著前邊倆人酣鬥,他跟曹文詔交過手,曹文詔不用攻擊讓弱點的話,百合之內曹文詔跟他不相上下,百合之後曹文詔力氣占優,他才敗退。
他這個馬超後人也不得不承認,曹文詔已是大明第一猛將,對付韃子,取勝隻是時間問題。
當他看到曹文詔追擊鼇拜就意識到事情不妙,趕忙催動他的白龍駒挺槍衝了上去,麵冠如玉,白馬銀槍,大有其先祖風範。
關寧將士見到馬祥麟出戰,更受鼓舞,叫什麽的都有。
“小趙雲。”
“錦馬超!”
“獨眼馬!”
馬祥麟在泰昌年間戍邊時的戰績至今仍在關寧軍中廣為流傳,加上他馬超後人的身份,是關寧軍士兵心中所向。
城上清軍見到一個白馬銀槍的將軍衝出陣中,愛看三國的他們驚呼道:“趙子龍!”
曹文詔眼瞅著鼇拜的樸刀向自己迎麵砍來,認命似的閉上眼睛,下一刻聽見一道兵器交擊聲,抬眼一看,一杆銀色長槍頂開了鼇拜的刀鋒,讓它砍在別處。
“曹將軍快走,我來鬥他!”
“是你!”看見馬祥麟的容貌,鼇拜回想起那個雨夜中跟他交手的一幕幕。
又來了個武力值不下於自己的,體力消耗嚴重的鼇拜哪敢跟他鬥氣,撥馬朝城牆奔去。
鼇拜的潰逃和暗箭傷人雖然讓多爾袞不齒,可他畢竟是大清軍中的一麵旗幟,見鼇拜要撤退還是抬手命令道:“弓箭手準備放箭!”
周圍的幾十名弓箭手張弓對準馬祥麟,望著城上一張張引而不發的弓箭,馬祥麟恨恨的望著鼇拜的背影,露出一個算你走運的眼神後,調轉戰馬回到陣中。
站在高台上的何可綱手扶柵欄,黑色披風在微風吹蕩下輕輕飄蕩,在馬祥麟歸陣後,冷冷道:“炮團開始炮擊!”
一身紅色衣甲的旗語兵就在站在他身邊,手持兩把紅色令旗的他擺出動作,通過特殊動作將指令傳達到各個炮團。
炮兵通過望遠鏡看到命令,在軍官的指揮下開始炮擊,幾十門遼炮和幾百門迫擊炮一字排開,發起炮擊。
一發發炮彈衝出炮管落在城牆上下,城頭上頓時一片混亂,滿人慌走奔逃,多爾袞在戈什哈們的保護下來到城下,下達了一個明智的命令:所有守軍撤到城牆下。
得到撤退許可的滿人紛紛來到城牆下避難,炮擊並不能給他們造成太多傷亡,能落到城頭的炮彈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他的要麽的打在城牆上,要麽直接飛過城頭,打在了城裏。
心理喪的震懾才是關鍵,麵對從頭頂呼嘯而過的炮彈,滿人都會覺得自己再待在城頭早晚會被炸死,這種想法讓他們感到不安。
多爾袞躲在城下,幾名忠心的戈什哈舉著盾牌簇擁著他,即使被人護衛,炮彈在城牆上爆炸的聲音仍舊讓他心下駭然,這炮火太密集了,太可怕了。
何可綱眼瞅著滿人從城牆上撤下,仍舊沒下達停止炮擊的命令,用來當炮灰的黑奴過兩天才能到,這兩天他要滿人在炮彈下瑟瑟發抖。
這一天,每門炮都打出十幾發炮彈,上萬發炮彈就打了出去,城內滿人心裏就剩下惶恐了。
明軍炮兵覺得打的挺快,清軍卻覺得時間為什麽那麽漫長,這麽密集的炮火別說在城頭防守了,就是殺出去跟明軍拚個你死我活都不行啊。
他們覺得自己剛出去就會被炮彈炸死,沒衝到明軍陣前就被明軍打死。
當炮聲停止,滿人打在各自牛錄的催促下重新走上城牆,城牆上已是一片狼藉,地麵被炸出坑坑窪窪的大洞,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火藥味。
一個年輕的滿人弓箭手走到地上,一個沒爆炸的迫擊炮彈倒在地上,滿人少年將其拿了起來,走到出任牛錄的鑲白旗人麵前,“大人我撿到寶貝了。”
他的牛錄一看嚇得魂兒都飛了,趕緊跑開,“別過來,你拿的是明人炮彈,會爆炸的。”
“啥?炮彈?!”滿人少年一個激靈,手沒拿穩,炮彈落在地上,爆出轟的一聲巨響,崩飛的彈片直接射進他身體,一張還算耐看的臉上插了十幾塊彈片。
城下正準備撤退的明軍聽到城頭又響起爆炸聲,還以為是哪個炮兵手癢癢又給滿人來了一發,也沒當回事,看了一眼就走了。
……
大清皇宮,崇德殿內。
身心俱疲的多爾袞坐在龍椅上,以手覆麵,掃視著身前左右的代善等人,“今天你們都在場,明軍長以火器,而我軍長以騎射,是繼續堅守還是選個時候北撤,大家都說說吧。”
這群兄弟叔伯都見到了明軍火器的厲害,他也可以提出北撤的想法。
老成持重的代善第一個發言,“建州衛乃我太祖皇帝發家之地,更是我大清龍興之地,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
說著看了他兒子嶽托,嶽托莫言不語,顯然也是這個意思。
跟代善交好的湯古代起身道:“赫圖阿拉城是我滿族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放棄這裏,我滿清幾十萬族人豈不都成丟魂喪魄之人了。”
多爾袞的十三哥,愛新覺羅·賴慕布站起來道:“滿清不是建州衛,隻要族人還在,到哪裏都是滿清,現在城外有幾萬明軍,這還不到明朝軍隊的二十分之一。
就算我們擊退他們,以後還會有幾十萬、上百萬的明朝軍隊來攻擊我們,二哥!我們拚不起啊。”
“十三哥說的沒錯。”多爾袞點頭道:“明朝人今天不進攻是因為他們人沒來全,昔日明軍進攻沈陽曾用一群黑鬼作為敢死隊攀上城牆。
今天朕遠觀明朝軍隊,沒見到一個黑鬼,這才是明軍不進攻的原因,等那些黑鬼到了明軍必會進攻,到那時我滿族子民不知要死多少才夠。
各位都是朕的兄弟叔伯,朕不勉強大家,大家先回去休息,成與不成咱們明日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