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明陸商
次日清晨,豪商們被宮人傳召,再一次來到宮中,這一次是在宮裏的菜園裏上。
自打朱由檢帶領百官在城外種地之後,朱由檢隔三差五就下地勞作,在宮裏開辟了相當兩畝地種白菜,今年的一茬菜已經收完了,隻剩覆蓋大雪的地麵。
在朱由檢的引領下他們看到了改造好的拖拉機,當掀開黑布的一刻所有人都被這‘大鐵疙瘩’的奇特造型所吸引。
朱由檢看了眼劉若愚,劉若愚會意的站出來道:“各位!這是帝國科學研究院的大才們研究出的拖拉機,用蒸汽機作為推動力量,可用來犁地,發動時噪音大了點,但犁地效果還是不錯的,諸位商演吧。”
說完退到一邊,胡泰一等人圍了上來,用手撫摸著拖拉機的金屬驅殼,拖拉機這東西別說放在明末是新鮮玩意,就是清末也是如此。
滿清閉關鎖國,眼中排斥新鮮產物,比如外國人給慈溪送一輛汽車,慈溪覺得駕駛員坐在自己前邊是大不敬,就讓駕駛員跪著開車。
駕駛員隻能用膝蓋開車,汽車硬是被開的比老牛車還慢,慈溪覺得沒意思就把汽車封存了。
再比如蒸汽火車進入清朝,在清朝隻有十裏鐵路,火車上路後也不是蒸汽驅動而是像《讓子彈飛》裏馬邦德上任時一樣用馬拉火車。
在胡泰一等人仔細觀看拖拉機的時候,宮人們將犁具固定在拖拉機後邊,確定完成之後,帝國科學院的兩名科學家推開人群坐到駕駛位上。
經過伽利略改良後的拖拉機雖然還是需要兩人駕駛,速度上卻有所提升,噪音稍微小了些。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雖然還是無法作為軍用器械,但能改到這種程度夠厲害了,現在的歐洲物理學家更多是研究天體物理,而不是機械運作。
毫不誇張的講他們對天上星星的興趣遠比蒸汽機要大。
後世的拖拉機由發動機、傳動、轉向、液壓懸掛、動力輸出、電器儀器、駕駛操縱等裝置組成。
而這個拖拉機除了能動能拐彎之後,別的啥都沒有,連看油箱裏剩多少油都做不到。
曆史上,要等到1856年才有法蘭西人發明最早的蒸汽動力拖拉機嗎,當時所能造出的蒸汽機牽引車輛就跟朱由檢眼前這輛一樣,看著猶如一個小火車頭。
不過歐洲人弄出來的拖拉機超重,即使不陷在田裏,也會把土壓得很實,根本無法耕種。
大明的蒸汽拖拉機價格雖然昂貴,卻實現了農田機械耕作,把蒸汽機安放在田頭,用鋼絲繩遠遠地牽引在田裏翻耕的犁鏵。
目前隻能開發到這種程度,或許在過幾十年,隨著製造技術的進步,會出現了小型化的蒸汽發動機。
和最初的拖拉機,明朝拖拉機笨重而昂貴,使用不便,往往需兩人操作,並且隻適用於在廣闊原野上耕作,個體農民難以負擔。
“各位讓讓,我要發動了。”駕駛員一聲招呼,打開燃氣閥,燃料箱裏的猛火油開始燃燒,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從內能轉變為機械能,帶動拖拉機緩緩前行。
伴隨著突突突突的行駛聲和排氣管裏冒出的滾滾黑煙,蒸汽機以常人走路的速度動了起來。
“哎,動了動了!”
豪商們對這鐵疙瘩能自己動趕到驚奇,大明最優秀的一群商人,圍著一輛黑黝黝的拖拉機指指點點。
新鮮勁稍去了之後,內陸商人還想到了拖拉機所能帶給他們巨大利潤,如今百姓犁地所用的犁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
通常係在牽引它的牲畜身上,更多的是沒有牲畜的人家,就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準備。
一套犁具來回一趟隻能破碎一行土塊,要弄完整片田地既費時又費力,這也是為什麽大地主總會雇傭那麽多長工,而後世農民就算有幾十畝地也不雇人的原因。
後世農民一個人用拖拉機輕輕鬆鬆就能犁完一大片地,遠比古時代人力犁地的速度快太多。
拖拉機後邊拴著犁具是四個一組,來回一趟能犁八行土地,從田地這頭開到那頭就能完成人力來回四次的工作量。
雖然那噪音是真大,卻不妨礙他們價值的體現,商人們已經想得到拖拉機到市場上,會被農民大肆搶購的畫麵。
在拖拉機開到田地那頭去後,朱由檢走到眾人跟前道:“各位都看到了,拖拉機是先進的工具,昨天朕給海商們一條財路,今天就是給陸商一點甜頭。
拖拉機的犁地速度你們也看到了,他的優點朕就不多贅述了,說缺點吧,這東西需要用猛火油(石油)催動,除了燃料你們不好弄之外,拖拉機本身造價也是不菲,要130兩銀子一具,普通百姓是承擔不起的。
朕希望陸商們能買一些回家用,除了自己用的同時可以租賃給附近村鎮的農戶使用,至於燃料朕會便宜賣給你們的。”
話是這麽說,但朱由檢已經看到商人們把拖拉機買回去之後,附近農民圍著看而沒一人租賃的畫麵,蒸汽機買來貴,用猛火油養著更貴。
目前大明的石油開采領先於世界各國,相比19.20世紀開采技術而言就太落後了,帝國城池無數,守城就需要猛火油,所以才有一定開采量,以目前的產量分一些給幾百輛拖拉機倒是夠了。
但要讓全民進入蒸汽動力還是不夠,商人們開始思索蒸汽拖拉機的利與弊,但天子發話,買是肯定要買的。
問題是買多少,買回去之後會有什麽效果,總不能犁完地之後就當大爺似的給他供著吧,天子所說的租賃給附近農民,他們不用想都知道那些農民寧可自己挨累,也不會出銀子雇傭拖拉機耕地。
租賃給他們,說得好聽,說白了天子還是讓他們做好事賠銀子,對於看重利益的商人他們不得不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