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獨一無二
“一群混蛋!”
後殿,下了朝的朱由檢摘下翼蟬冠狠狠摔在了地上,黃金打造的翼蟬冠在地上翻滾,朱由檢大口的喘著氣,胸膛劇烈起伏,一切都表明他的憤怒。
朝上發生的事除了讓他感到憤怒,更讓他明白了一件事,朝上的大臣雖然不少人都在大明國難時挺身而出,或是為國殉葬,但他們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因為他的言論,讓一個年近半百的大臣死諫,讓滿朝文武一齊勸諫,以後如果還有類似的事,今天的朝上發生的一切又要上演一遍?
朱由檢想著,起身向尚書台走去,一群低階官員在官署內兢兢業業的埋首處理政務,看到他們朱由檢心情稍好了些。
走到負責草詔的官員身邊,“擬旨,即日起朝廷增設宣傳部,負責萬民的宣揚教化,可為帝國舉薦優秀人才,由翰林博士衛鸛任宣傳部長。”
宣傳部?
草詔的官員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愣了片刻,還是忠實的履行職責,一道新的詔書發下。
……
無論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
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皆是翰林中人,能入選翰林院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能進入翰林院的都是飽學之士,能擔任博士講學的更是成名已久的大賢,唯有一人入翰林之前既無名望,又不通經典。
他就是衛鸛,衛鸛剛入翰林時不被士子們歡迎,奈何他是天子欽點的博士,翰林學子就算心裏看不起這個又矮又醜的家夥,也不得不聽他講學。
聽他講了一堂課,學子們才發現這個博士還真有不同之處,他提出的‘國家的一切都該為軍隊服務’的理論,讓聽慣了之乎者也的他們感到新奇。
這天,衛鸛正在給學子們講學,他穿著繡有天鵝引頸圖的紅色官袍背著雙手為一群學子講道:“我華夏民族有五千年之曆史,在四海蠻夷還在茹毛飲血時,華夏大地就已經出現了唐朝。
唐之後乃為虞,而後為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我華夏一族是獨立培育出糧食作物的五個文明之一,是獨立馴化動物的四個民族之一,更是最早使用鐵器的文明。
可千百年來我們華夏一族所擁有的核心領土不過是漢代十三州,終有一天我們所擁有的土地不足以養活億萬同胞,陛下和我都看到了這點,解決這個問題為唯一的辦法就是為我們的後人獲得更廣袤的土地!”
所有翰林學子聽著,不漏掉一個字。
衛鸛口中的唐、虞是在夏朝之前存在過的政權。
唐朝,是上古時代唐堯建立的王朝,後世之人經常把唐朝與虞朝並稱,史稱‘唐虞’。
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製度,國家隻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
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製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第一次建立較為係統的政治製度,為奴隸製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史稱唐朝。
虞朝,是唐堯死後建立的王朝,繼承了唐堯時期的一切政治遺產,包括人才的任用和國家的體製,都是延續著唐堯時期的製度。
“我華夏一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理當占有更加廣袤、肥沃的土地,那些洋鬼子隻配像老鼠一樣四處流竄乞活。
各位應該慶幸,當今聖天子在朝,在天子的帶領下,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後人創立一番不朽的基業!”
衛鸛正講著,傳旨太監就到了,進來就扯脖子喊道:“聖旨到,翰林博士衛鸛接旨。”
衛鸛不敢怠慢,趕忙躬身聽旨,一群翰林學子也跟著站到兩側聽旨,傳旨太監攤開詔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即日起朝廷增設宣傳部,負責朝臣與萬民的宣揚教化,並為帝國舉薦優秀人才,由翰林博士衛鸛任宣傳部長,欽此!”
衛鸛心頭狂喜,跪地雙手接過詔書,“臣衛鸛領旨謝恩。”
傳旨太監嗬嗬笑道:“衛大人,皇上對你可是恩寵有佳,居然讓你負責萬民教化,你可不能讓天子失望啊。”
“那是一定,一定。”他激動地連聲音都變了,終於能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更多人了。
接到詔書後,衛鸛即刻前往尚書台謝恩,正在處理政務的朱由檢見他來了,把他帶到的後殿,坐在坐榻上倒了杯茶遞給了他。
衛鸛受寵若驚接過茶碗,就聽朱由檢道:
“帝國軍隊在東夷取得大勝,會有幾十萬東夷人陸續送來國內,朕打算讓所有東夷男人做苦工,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挖煤挖鐵,幾年之內榨幹他們的生命力,然朝臣不允,還有人玩死諫,這事你怎麽看?”
衛鸛繃直身子,“陛下的做法才是對民族有利的,那些海島蠻夷能在臨死前為這個偉大帝國出一份力,是他們的榮幸。”
朱由檢笑了,“如果朝臣都能像你這麽想就好了,朝臣的反對關係不大,他們一點點會接受的,關鍵是帝國子民和中下層的官吏他們要支持朕。
所以朕讓你出任宣傳部長,在各省之間替朕宣揚你的精神,讓他們知道帝國正走在一條偉大的擴張道路上,朝廷下的每一道旨意都會讓我們的後人過的更好!”
“臣定不辱使命!”
衛鸛心潮澎湃,‘偉大的擴張道路’,多麽美妙的字眼。
“陛下,京師是帝國中心,三教九流什麽人都有,臣想請陛下在京師親自為百姓演講,隻有京師百姓接受了,才好讓其他地方的百姓接受。”
“你替朕不好麽?”
“臣當然可以為陛下去演講,但效果不會有陛下親自說的好。”
想到自己要出去演講,朱由檢就感到一陣心煩,“你來準備,三天之後,宮門外。”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