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楊可世的震撼
很多人都說耶律大石變了,變得懦弱,再沒有以前的豪壯和膽色了。
自打被斬斷雙掌之後,耶律大石仿佛就變了一個人,他不再提起對南朝的征伐,反而將重心放在了討好老皇帝上麵。
為了討好老皇帝,他讓人帶兵往西去搜尋耶律淳和蕭德妃,老皇帝更是對西夏下了最後的通牒,讓他們交出耶律淳和蕭德妃,否則就兵戎相見!
要知道為了應對南朝的北伐,擔心西夏和女真會趁火打劫,遼國將一個女兒下嫁到了西夏,並冊封了西夏國主,用政治聯姻來保持西北方的穩定。
這也是無能的耶律淳上台之後,做過唯一一件值得稱道的有腦子的事情。
可老皇帝為了追索耶律淳,竟然要打破這種聯盟,眼看著南朝的軍隊已經打到了幽州,聽說女真與高麗之間也即將停戰,即將要南下動粗,在這種節骨眼上,竟然要跟西夏翻臉,這是老皇帝昏庸,還是耶律大石無能?
女真部本來隻是個小部族,雖然是遼國的附屬,但遼人根本就看不上這麽個小部落。
可短短幾年間,他們就已經統一了諸多部族,占據了遼國東北大部的版圖區域,更是大逆不道地建立了大金國,甚至傳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來。
遼東大地的邊民最是彪悍,可在女真騎兵的鐵蹄之下,這些遼東百姓竟然還是被征服了,可見女真人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實力。
而拋開了高麗的麻煩之後,女真人就能夠騰出手來,參與到遼國與大焱的戰爭之中。
大焱一改往年的頹勢,發展出了自己的騎軍,一路往北,勢如破竹,接連蕩平莫州、雄州、涿州和易州,如今連幽州都要拿下,遼國北院大王耶律大石都被俘獲過去。
反觀遼國,耶律淳篡權奪位,蕭德妃擾亂朝政,褚子周等佞臣當道,國內形勢紛亂如麻,文武百官各懷鬼胎,遼國瀕臨分崩離析,如今耶律大石又挾天子以令諸侯,無疑讓垂垂遲暮的遼國雪上加霜。
如此一對比,關於對遼國趁火打劫,還是與勢頭正勁的大焱作對,作為建立大金國的一代雄主,完顏阿骨打相信早有了自己的決定。
而隻要遼人的腦子沒壞掉,都不會看不出完顏阿骨打的決策,無論如何,眼下攻打遼國,比攻打大焱,要好上太多太多,完顏阿骨打不可能放棄遼國而去與大焱硬碰硬。
蕭幹自然也能夠看到這一點,甚至於他曾經站在大焱和金國的角度和立場上,來看待這場戰爭,如果他蕭幹是金國的國主,眼下最好的策略就是與大焱結盟,攻打遼國,平分北方大地!
他已經是六軍大王,因為有著勤王之功,老皇帝已經給了他極大的權柄,對他發展私軍的事情也是睜眼閉眼,所以這是他蕭幹爭霸天下的最好時機,所謂時勢造英雄,說的可不就是他蕭幹這種人麽。
當然了,以前還有耶律大石,與他並為一時瑜亮,可惜耶律大石看起來似乎真的消沉了許多。
蕭幹不是庸人,自然不會像其他人那般,以為耶律大石真的墮落到了挾持老皇帝,坐享天下富貴的地步。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耶律大石,特別是將耶律大石救回來之後,特別是耶律大石一回到遼國就力挽狂瀾,將國內的紛亂一舉平定之後,特別是耶律大石對他仍舊警惕,仍舊防備著。
耶律大石並沒有喪失心中的雄心壯誌,這一點蕭幹比所有人都清楚。
雖然老皇帝重新坐上了皇位,但在蕭幹的心中,今後北方大地的王者,隻能是他蕭幹和耶律大石,其中的一個!
耶律大石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警惕,說明耶律大石還是以前的那個耶律大石。
而耶律大石開始將戰爭的眼光投向女真,則說明耶律大石比以前要更加的野心勃勃,他的目光更加的長遠了!
在此之前,他與耶律大石可謂各有千秋,耶律大石比他要勇猛,在戰術上比他要更加的粗暴而有效,戰績也比他蕭幹要輝煌很多,可在戰略層麵上,他蕭幹一直保持著極其良好的優越感,竊以為耶律大石不過有勇無謀罷了。
可直至今日,他才發現,放下戰刀的耶律大石,耍起心計城府和陰謀詭計來,絲毫不比他蕭幹差。
老皇帝確實昏招頻出,但耶律大石並沒有挾持老皇帝,而是站在了文武百官這一邊,開始籠絡大批人心,他有什麽要求並不會直接向老皇帝提出來,因為這樣會讓老皇帝覺得他挾恩圖報。
他會通過文武百官之口,讓百官將他推上去,讓老皇帝看到,這個遼國的朝廷,少了他耶律大石就無法運作下去。
他的朝堂爭鬥手腕也是極其老辣,而在天下大勢的判斷之上,他與蕭幹也是不謀而合,將重心都放在了女真的身上。
大焱雖然來勢凶猛,展現出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風格,但雙方已經是老對手,遼人自以為對南朝知根知底,到時候還不是議和作罷了?
再者,退一萬步講,南朝北伐,為的隻是收複燕雲十六州,雖然燕雲富饒豐沃,但說到底本來就是人家南朝的,收複也就收複了,而女真攻打的卻是遼國的心髒,他不是為了收複失地,而是為了覆滅整個遼國!
遼國在燕雲十六州經營了這麽多年,等打退了女真,再考慮收複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可如果放任女真與南朝結盟,一同攻打遼國,難道要等遼國覆滅了再重新建國?
如此一對比,很容易就能夠得出決策,除非腦子壞掉,否則都不會放任女真南下與南朝結盟。
可笑的是,大部分遼國人都見不得耶律大石上位,在他們看來,耶律大石已經是個廢物,忝居高位,屍位素餐,膽小怯懦,遼國一直將南朝當成隨意揉捏的小弟,他卻被南朝的人俘虜不說,眼下竟然還不敢對南朝動手!
更讓人不齒的是,南朝勢如破竹,已經打到了幽州,耶律大石竟然還在勸說老皇帝,出兵阻攔南下的女真人!
若說整個遼國之中,沒有人能夠想到女真的可怕之處,沒有想到這背後的戰略意義,這是不太可能的。
隻是立場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利弊結論自然不同,於是遼國便分成了兩個派係,一個是支持對女真用兵,另一邊則支持對南朝動粗。
遼國似乎真的走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即便再一次將老皇帝立了起來,仍舊免不了兩廂爭鬥的局麵。
嚴格來說,蕭幹是遼人,但他不是契丹人,他是奚人,再一點,他的誌向並不在遼國,而在於這個天下,在於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國。
所以他能夠抽身出來,對局勢看得更加的清楚。
他需要空間來發展自己的軍隊,所以他決不能呆在臨潢府,他要離開上京,隻有從老皇帝和耶律大石的眼皮底下逃離,他才能夠發展自己的軍隊,擁有在亂世之中爭霸的資格。
所以他帶著自己的三萬軍隊,離開了上京,但他並沒有往北去攔截女真人,而是一路南下,要收複被南朝大焱人攻陷的失地!
雖然他已經看清楚局勢,也知道耶律大石的布局,更知道攔截女真比南下討伐大焱要更重要,但他還是決定南下。
因為遼人就是這樣,當老皇帝被扯下皇位,他們急需耶律大石來拯救帝國,可當耶律大石將老皇帝重新推上去之後,他們又擔心耶律大石會成為下一個耶律淳。
所以反對耶律大石的人,倒是占了大半,而老皇帝對耶律大石寵愛無邊,又讓耶律大石扳回一城,雙方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蕭幹想要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國,需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就需要獲得遼人的支持,但很顯然,耶律大石一直在警惕著他,而且耶律大石自己就是皇族,他也確實擁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又怎會支持蕭幹建立自己的奚人王國?
老皇帝對耶律大石言聽計從,如今也是時刻警惕著,生怕別人再搶走他的皇位,所以也不可能放任他蕭幹。
如此一來,蕭幹想要獲得支持,隻能爭取遼國之中,另一半人的青睞,而這一半人,就是站在耶律大石對立麵的人。
如果他選擇南下,那麽這些支持南下的領主們,肯定會大力支持自己,因為支持他蕭幹,就是反對耶律大石,就是防止耶律大石坐大奪位,就是效忠老皇帝!
而且這些遼國官僚已經沒有了開疆拓土的雄心,他們沉迷於南朝所帶來的風花雪月,他們崇尚南朝風物,一直向往著南朝的繁華,燕雲十六州能夠滿足他們的一切享受,他們必須要將燕雲十六州保住,將南朝大焱人攻占的地盤,都收複回來!
所以他們一定要支持南下的蕭幹,他們為蕭幹提供兵馬糧草,為他搭橋鋪路,讓他風風光光地南下,而耶律大石則統領遼國剩餘的兵馬,浩浩蕩蕩,往北對付女真人!
在老皇帝沒有重新上台之前,遼國僅剩的能夠拿得出手的,便隻有耶律大石和蕭幹,如今老皇帝重新上台了,仍舊隻剩下這兩個人。
隻是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這兩個人都沒能夠保持一致的誌向,即便蕭幹曾經為了大局,將耶律大石給救了回來,他們仍舊無法和諧相處。
因為他們擁有同樣的才幹,卻存著不同的誌向,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說的就是耶律大石和蕭幹了。
隻可惜他們並不知道,耶律大石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耶律大石,而是浪子燕青李代桃僵,攪風攪雨。
就這樣,耶律大石,或者說燕青,在貼身侍女蕭柔柔的保護之下,帶領著遼國的軍隊,北上攔截女真。
而蕭幹則帶著諸多領主凝集起來的五萬兵馬,連同自己的三萬精兵,南下收複失地去了。
他將兵馬都沿途留下來鎮守,眼看著就要抵達平州,身邊仍舊有著二萬多的兵馬,這是他用來收複幽州的!
然而即將抵達平州之時,鐵鷂子卻傳來了一則軍報:“平州城外,發現小股南朝的斥候遊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