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闕> 第296章 屬國過居延

第296章 屬國過居延

  七月底,常惠已入西域之際,蒲類、強弩兩支大軍才至張掖郡首府觻(lù)得縣,正欲分道揚鑣。


  趙充國置酒與韓增告別,而眾將吏則勒軍於羌穀水(黑河)兩畔,看著同行近一月的友軍走上另一條路。


  強弩將軍韓增要帶著豫州、荊楚之士三萬人,沿著羌穀水,過肩水金關去往居延塞。居延塞乃是孝武時強弩校尉路博德所築,從地形上看,猶如河西這隻手臂高高翹起的大拇指,深入匈奴腹地。因為居延已經完全打造成了一座要塞烽燧群,匈奴啃掉了牙也無法拔除,隻能讓這根肉中刺紮了幾十年。


  反而是大漢從此掌握了主動,居延成了漢軍騎兵出擊匈奴的跳板。


  至於任弘,則繼續跟著趙充國軍,沿著大道往西至酒泉郡。


  看著兩位將軍在遠處話別,任弘身邊的副都尉兼軍司馬楊惲,偏過頭說起悄悄話。


  “道遠,我得知韓增將軍路線後琢磨了一宿,覺得這場仗,跟天漢二年(前99年)那一戰真是像極啊,總感覺不太吉利。”


  你又開始了?

  任弘瞪了他一眼:“不吉利你還說?”


  楊惲卻笑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那場大敗仗可是吾等的前車之覆啊,豈能不仔細捋捋為何而敗?”


  他低聲道:“道遠你想想,天漢二年,今上的舅翁李廣利……你瞪我作甚,按照輩分確實是舅翁沒錯啊,貳師受命領三萬騎兵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這一部的路線,是不是與吾等一模一樣?”


  “結果李廣利被右賢王大軍團團包圍,多虧了趙老將軍悍不畏死,破陣潰圍,這才能脫險。”


  當年的天山之戰,趙充國確實是勇。單於主力明明在追李陵,李廣利這廝卻還能中計被右部擊敗圍住,漢軍乏食數日,死傷甚多,若非趙充國與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陳,讓李廣利跟著出去,恐怕要全軍覆沒。


  所以兩相對比戰果,楊惲他外公,才會為李陵喊冤。


  楊惲搖頭歎息:“當時,因杅將軍公孫敖領軍出西河,與強弩都尉路博德在涿邪山會合,這不是酷似祁連、虎牙兩位將軍的路線麽?至於騎都尉李陵那五千步兵,正好是出居延,至浚稽山遇到了單於主力……也是巧,龍額侯所部也有不少荊楚材官呢。”


  任弘聽楊惲這意思,簡直是在陣前詛咒大軍,尤其是咒韓增啊!


  不過二十多年前那場仗的教訓,確實得牢記,這次朝廷出兵,還是做了微調的,比如要求韓增出塞後就不用去李陵栽跟頭的浚稽山了,直接順著涿邪山西麓往西走,掩護趙充國部側翼,匯合於蒲類海(巴裏坤湖)。


  韓增雖然是繼承了父、兄的侯位,沒有太多戰功,可二十多年前,也是曾跟其父韓說,參加了天漢四年對匈奴的另一場戰爭,在塞外跑過一趟的,此人素來穩重,應該不會重蹈李陵覆轍。


  而田廣明與田順,則要渡過大漠後,在範夫人城會師,再視匈奴主力所在,決定是向西加入趙、韓兩軍對右部的會戰,還是繼續北上去把單於庭端了。


  至於東路的範明友,天天嚷嚷著先攻左方,這次逮到機會,在他頗為熟悉的戰場打仗,應該也無大礙,起碼能牽製住左賢王。


  “吾等絕不會重蹈貳師之敗。”


  任弘淡淡道:“因為這次的統帥,不是李廣利,而是趙將軍!”


  “也對。”


  眼看任弘又瞪他,楊惲終於說了句好話:“還有汝婦翁烏孫昆彌承諾,會發五萬大軍,與吾等合擊匈奴呢。”


  結果才走了十裏,就遇到了前方急報,證明楊惲這廝果然是烏鴉嘴。


  “烏孫戰敗於伊列水,主力退至熱海。”


  趙充國看完玉門關發來的緊急軍情後搖頭:“烏孫自身難保,更別說發兵與吾等會師蒲類海了。”


  好在趙充國從一開始就沒指望過烏孫,打仗就是這樣,預定的前提永遠趕不上變化。就比方說他們本想在七月底到達酒泉,可在武威遭遇了幾場大雨,根本無法行軍,耽擱了七八天,而士卒們也疲倦不堪,等到了酒泉郡,肯定是要休養一段時日的,出塞起碼是九月初的事了。


  晚上紮營軍議時,趙充國將急報示於諸校尉,笑道:“幸好那馮夫人等不得大軍先行一步,否則又要懇請速救烏孫了。”


  西行路上,馮嫽數次請求趙充國能讓任弘帶上五六千兵,跟著她先走一步去救烏孫公主,趙充國不允。馮嫽據理力爭,趙充國隻懶得跟他眼裏的小姑娘一般見識,隻請她先走。


  趙充國看了一眼帳下的任弘:“西安侯,你就不急?”


  烏孫受點損失是好事,就生怕烏孫昆彌頂不住國內親匈一派的壓力,交出解憂公主,任弘豈能不著急?此刻卻隻能鎮定自若,稟道:


  “將軍,烏孫距此近五千裏,哪怕是騎兵,也得一個月才能到達,既然吾等沒法插上翅膀飛過去,那便隻能按照原先的方略,一步步穩紮穩打。先抵達酒泉休養士馬數日,再發兵西向,攻右賢王庭,以達圍魏救趙之效。”


  隻希望在此之前,烏孫能撐住吧。


  右賢王庭在天山東麓,蒲類海邊,正是“蒲類將軍”的目標。


  “這條道,老朽當年走過啊。”


  離那個地方越近,趙充國身上在天山之戰時留下的二十多個瘡疤,就隱隱發癢。


  “自從進了河西,雖行程遙遠,但沿途皆有郡縣和大司農屬下農都尉提供糧秣。”


  河西雖是一個整體,但從玉門關到黃河邊,東西兩千漢裏,環境差距很大。敦煌較旱,故人口稀少,一個郡才三萬人。而張掖武威則濕潤,到處都是森林草原,大軍一路來不愁沒有牧草。


  加上大漢富得流油,霍光得了任弘提議後,一個月時間內,一聲令下給上萬匹戰馬釘了馬蹄鐵,加上行軍沒人會騎它們,所以損耗不大。隻是沒釘蹄鐵的馱馬就慘了,路上死了不少,好在張掖郡刪丹縣有隸屬於太仆的軍馬場,養著幾萬匹馬,補充了一波。


  “可出了酒泉後,就不同了。”


  趙充國忘不了那條路:“出酒泉至伊吾一千三百六十裏,常流沙,人行迷誤,雖偶有泉井,然常堿苦,無水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


  但沒法,去右賢王庭隻有兩條路,好走的那條涿邪山西麓,趙充國讓給韓增了。經過這麽多年戰爭,朝廷也知道分兵容易失期和被各個擊破,但兩軍擠一起,路上的牧草恐怕都不夠吃,沒到戰場馬兒就死傷過多跑不動了,隻能引兵而還是常有的事。


  隻希望這一次,馬蹄鐵真能起到奇效。


  趙充國是宿將,別人出兵挑肥揀瘦,他卻是骨頭挑硬的啃,默默接下了更難走的一路。


  他們隻能在酒泉進行最後的補給,帶上一個月的幹糧,期望抵達伊吾和蒲類海後,能逮到匈奴人的牛羊,否則大軍還得挨餓。


  如此想著,趙充國心中已有計劃。


  “匈奴人雖西擊烏孫,右部當有所防範,在敦煌酒泉以北的馬鬃山,定有一二小王勒兵防備,扼守星星峽,破不了這道天險,就進不了右地,吃不到伊吾的甜瓜,蒲類海的鮮魚……”


  老將軍一邊盤點軍情,一邊談笑如故,食指撫著胡須,似又想起了那些曆經千辛萬苦後品嚐鮮甜的滋味,畢竟是將上林弄成養殖場瓜果園,把昆明池搞成魚塘的趙塘主啊。


  他旋即又點了一人的名:“騎都尉任弘!”


  “末將在!”


  任弘出列應諾。


  趙充國拿起虎符和令旗:“汝為河西本地人,熟悉地形,所率又為涼州募騎及小月氏軍,便以你為前鋒興軍。抵達酒泉後,先大軍六日而行,在前方兩百裏外索敵,據此要害!”


  ……


  PS:新卷大綱得捋捋,今天隻有一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