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半島
劉據心中歎口氣,一件事情的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同理,一個人的人生也是如此。
張湯手中的權利,讓朝廷大臣多少有些不適,畢竟這人本身就是法家,要才有才,要能有能。
就如同他舅舅衛青那般,他心裏恐怕也有不適,沒有人天生無欲無求,隻是為人處事的方法有所不同罷了。
而此時張湯這個意外,讓這些個大臣心中難免鬆口氣,隻要腦子沒病,誰願意成天被一個酷吏盯著。
雖說禦史大夫又有了新的人選,可朱買臣和張湯不同,他跟張湯的能力,差的那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不可否認,這是兩人的理念不同,張湯是法家,朱買臣充其量隻是飽讀詩書,頗有一番見解罷了。
不過話雖這樣講,其實眾人心中都門清,禦史大夫落在朱買臣身上,隻是暫時性的。
因為其本就不合適,可就算如此,那也代表了皇帝對張湯的不滿,雖然這種不滿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可那也是不滿。
這種不滿短時間而言,對眾人都是有利無弊,都是真二千石以上的高官,頭頂上已經有皇帝老爹壓著他們,這是無可避免的。
可如果能避免,試問誰願意多出一個人像利劍般懸在頭頂,劉據他自己也不願意,所以他多少能明白這些大臣的心思。
而此時的張湯,別人都能看清的事,身為當事人的他,自然也一清二楚,禦史大夫落在朱買臣身上,雖然後麵皇帝極有可能會讓他繼續兼任,可他的心中卻沒有那種興奮,有的隻是驚恐。
因為皇帝對自己的不滿是真的,張湯他能感受的到,自武安侯田蚡將他推薦給皇帝,從此迎來位列極品的官路,他們君臣相交十五年有餘,這是皇帝對他的第一次不滿。
而僅僅是第一次不滿,直接拿下了他的禦史大夫,如若這種不滿再多幾次,芶全性命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奢望。
法家先輩的例子,張湯又不是不知道,敬佩他們是一回事,可要讓他和那幫先輩下場一樣,張湯是一百一萬個不答應。
而此時的劉徹,更是用冷眼的目光看著張湯,絲毫不掩飾心中的想法,張湯這次真是太讓他失望。
鐵器走私一案,漏了一兩隻小貓小狗,劉徹他還可以接受,可沒有想到居然將幕後主事之人也沒有查出來,這怎麽能讓他不生氣。
在劉徹看來,張湯的罪責比李蔡等人要深多了,若是他用心一點,怎麽可能會查不到雁門郡守等人。
劉徹眉頭豎起,冷聲說道:“滅族,他北地都尉不是逃往匈奴去了嗎?滅族,朕讓他成為孤魂。”
眾人微微低頭,雙手安放在腿部,皇帝的話語在意料之中,僅僅是鐵器走私都要夷三族,更何況投敵之事。
張湯縮縮腦袋,拱手道:“稟陛下,雁門郡守兩家,罪臣已押解至詔獄。”
劉徹譏諷之色不減,冷聲道:“若是這件事都辦不好,汝和廢物無異,朕要汝何用。”
劉據聞聽皇帝老爹的話,也是看著張湯,別說他皇帝老爹,就連他此時也是些許怒火。
張湯這件事確實是辦的不好,鐵器走私一案,若是其順藤摸瓜,必然會摸出一點線索,不至於會發生今天的事情。
不過這也不能太怪張湯,劉據當初看過鎮撫司審理的書簡,也就是卷宗,當時鐵器走私已經是摸到了一個一千石的大官,那人也沒有交代出別的事情,隻吐露出長安有五家人也牽連其中。
張湯拱手一禮,低頭說道:“稟陛下,臣還有一事。”
張湯說話之間,從袖中掏出一份竹簡,緩緩又道:“陛下,這是派往朝鮮的總旗送來的密盒,恭呈陛下禦覽。”
劉徹劍眉一挑,揮揮衣袖,劉據得到示意之後,連忙下去從張湯手中接過密盒,恭敬放在禦案之上。
自從衛滿朝鮮摻和遼東之事,皇帝老爹便派五路人馬,喬裝打扮混進流民之中前往朝鮮,目的就是獲取衛滿朝鮮的局勢。
劉據坐在皇帝老爹身邊,眼睛緊盯著劉徹的表情,時而驚訝時而皺眉,索性等待的時間不是很長,劉徹看完之後便將書信交給劉據。
劉據輕輕接過紙張,當初因為衛滿朝鮮的特殊性,加上鎮撫司人員的安全,竹簡攜帶多有不便,所以紙便派上了用場,最起碼比竹簡容易銷毀。
下方眾人此時也緊張望著父子二人,他們和劉據剛剛的想法一樣,都想知道紙上的內容,張湯此時也是這種心情。
別看這密盒是他拿出來的,可上麵的內容他根本就不清楚。
按照以往的慣例,劉據見皇帝老爹沒有說什麽,便將信交給了張湯,等到眾人一一看完,臉上無不是驚訝之色,尤其是衛青和公孫賀等人。
劉徹懶散靠在禦座上,輕聲道:“諸公,都議議此事如何?”
衛青拱手一禮,緩緩說道:“稟陛下,衛滿右渠王阻攔朝鮮諸國朝貢,必有一統朝鮮之心。”
劉徹用竹簡敲著大腿,若有所思道:“朕亦是知曉,不過就這信中而言,若是利用得當,遼東局勢可解。”
劉據捏著手中的信件,這信上寫幾件事,最大的一件就是暴露,而暴露的人卻是安然無恙,因為查出鎮撫司身份的人不是衛滿右渠王,而是辰王。
而這個辰王,就是衛滿朝鮮南部辰國的君主,說起這個事,又不得不提一個人,這人叫箕準。
箕準,箕子朝鮮最後一任國君,號準王,秦末燕人衛滿赴箕子朝鮮,謀權篡位後終結箕子朝鮮統治地位。
箕準在逃往朝鮮南部,也就是後來的馬韓地區,在其統一馬韓侯,又自立為韓王。
不過在他當了韓王沒多久,就因舊傷複發薨逝,馬韓人順勢立了自己人為王,號辰王,定都目支國,繼續統領三韓之地。
而此時信中所言,就是辰王想要朝貢皇帝老爹,衛滿右渠王多加阻攔,請求大漢發兵征討衛滿朝鮮,其願意出兵牽扯衛滿南部兵力等等之事。
說的再好聽,其實原因就一個,那就是受不了衛滿右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