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動心史·三
2016年4月11日,千葉嘔心瀝血,就自己的動心曆史為話題,站在非常客觀的角度下,寫下了《續集,動心史修正》。
《動心史·三》
第一次被拒絕,代號呂君雅
那時,我迷上了幾篇日誌,一篇是高三班主任寫給大家的一封信,一篇是終於明白陸濤為什麽不愛米萊的奮鬥影評,於是那時候我的擇偶觀跟那篇影評基本上是一摸一樣的,它的觀點變成了我為人處事的指導思想,那便是:
觀點一:有些東西是骨子裏的,無論中途他變得如何,無論他離自己原本的軌道偏離了多少,甚至他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最終他都會變回原本的真實的自己的,即便是在死前的最後一刻;
(我當時不理解,什麽才是原本的真實的自我,什麽是偏離了之後又能回來,後文依據我的經曆有解釋)
觀點二:盡量選擇和自己相似的人度過一生,出生自相似的地點,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有相似的三觀,有相似的人生經曆,有相同的性格;
觀點三:長大的標誌是接受自己,而選擇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可以琴瑟合鳴的伴侶,不過是為了更好的堅持自我。我們都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在尋找自己的同類,找到之後才發現自己不是孤獨的,不是怪物,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我當時不理解,為什麽長大的標誌是接受自己,長大的標誌難道不是看淡一切嗎,為什麽是為了更好的堅持自我,堅持自我不是相當的容易嗎,後文依據我的經曆有解釋)
觀點四:陸濤和夏琳愛的是自己,因為他們在對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夏琳曾經甘願卑微愛著陸濤,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 陸濤成功了,她就覺得自己也成功了。
觀點五:愛你等於愛自己,因為我們很相似,被你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所吸引,隻是一時而已,人永遠不可能愛別人超過自己。
(後來明白前麵的部分都正確,最後麵的部分不正確,後文依據我的經曆有解釋)
觀點六:人的性格一半取決於基因,另一半是最初的記憶。心理老師告訴我,一歲看大,三歲看老。後來我終於明白,基因來自上一輩的閱曆生活組合,最初的記憶便是他們奮鬥來的環境。
(在大學裏艱苦地奮鬥了四年,我自己得出的結論也是性格是不可改變的,後來才知道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但它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因素,後文依據我的經曆有解釋)
觀點七:電視劇奮鬥的意義是為了告訴我們上述6個觀點,並且告訴我們要以此來行事。
那篇影評裏提到的基本上就這六個觀點。
大學前期,我很熱愛群發短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也曾因為此事很失望於是刪除了空間裏所有的內容,有一次她在一條回複的短信中提到了一句話,“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那之後,我便開始心動了,我對她的了解也並不多,隻知道她前期也是不怎麽在班級出頭露麵的人,快表白前,我跟她聊過這樣一段對話,下麵是日記裏的原話,一個詞都沒有動過:
——**,真的什麽話都可以和你說嗎?我不知道該藏在心裏還是說出來,隻是覺得這樣太累了,又怕我以後不敢麵對你……(**代表人名)
——嗯,什麽事都可以說啊,憋在心裏很難受的。
——你的手機能看彩信嗎?我真的很害怕……
——可以啊,**你不用怕的,沒事的
……
(此處省略了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