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一覺一世
敖初雪2016/3/20 21:58:06
你不要再發這些東西給我了,你也不用再猜來猜去,過你自己的生活吧,現在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夏千葉 2016/3/20 21:58:06
嗯
夏千葉 2016/3/20 21:59:23
謝謝你的信任
進來一段時間裏,千葉先經曆過了恍如隔世的體會,接著感到自己非常的幸福,接著幸福之後,又感到非常的痛苦,因為他能感受得到生命太過短暫了,於是他發了一篇文章和一條說說。
一條說說:太開心了,一次吃了八兩飯!
一篇文章:
《一覺一世,一世一生,關於生死的探討》/ 2016-03-21
ao bo ao dou nang mie ,a ji guai ji luo, ya nin a re ,a re ge ne nang si ga sa nong diu ka, jiu lai sa yi niao diu,在這個世上的人,一覺醒來,又是一世,前世的事情都忘得幹幹淨淨了,前世的人誰都不認識了。
————村裏人
認識的人逐漸地一個個孤零零地離我們而去,無可奈何,無能為力,人這一生真的很悲哀,在歡喜聲中誕生的那一刹那,便注定消失,充滿淒涼的絕望,哪一天,自己也會離開熟悉的人和這個世界孤零零地死去,死後自己什麽都不會剩下,軀體腐爛,意識、精神、靈魂有沒有終究是個迷,能不能長存於世間就更加是個謎了,短暫的稍縱即逝的一生又能有什麽價值,意識都不存在了,你已不是你,為社會留下的,半毛線關係都沒有,因為你都不存在了,又何來的意義呢,那隻是後人的事情罷了。對自己而言,要說意義,那便是這一生接觸過的人和事,以及一路上自己的想法、記憶、情緒波動和情感體驗(不單單指感情,所有能讓你喜怒哀樂的統統都是情感,也可用情緒一詞代替),因為這些才是你最珍貴最舍不得的,也是你最獨一無二的。無法繼續的存在,會消失的個體,那我們為什麽要誕生,為什麽要來到這個世上,反正遲早都會消失,自己什麽都不會剩下,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一開就一直是無,那不方便多了,單純的為了推動社會發展嗎?
我最希望意識、精神和靈魂能夠與世長存,這樣即便死了,我們仍然能觀察這個世界,生前留下的事情便能對自己產生了意義,永恒的靈魂,不朽的意識,不過這似乎有些不切實際,無論從科學的思維還是從宗教的角度講,我們無法保存已有的意識和記憶所有的事情,作為多維時空中的一個點無限發散,如果從這個角度想,個體會消失,那麽死後的我們又會怎麽樣呢,可以這樣理解,一即是全,全即是一,萬事萬物,不斷轉化,不斷分合,不同個體,共有一個意識,那便是神,個體之間,個體和總體,物種之間,非生物等等,(全篇主旨句),這似乎是目前最具有說服力的說法,這個世界的真理,在一個龐大的體係,自身物質不斷的相互作用著,我們不過是某一時刻某一個體粒子的瞬時狀態,粒子的位置狀態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個體大小的選取和粒子的組成也具有不確定性,已有的物理學和化學都有這一條規律,例如平行時空也能用這個來解釋,那麽站在這個高度上,談個體的靈魂是否永生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通過運用這個道理,可以得知,個體死後,軀體和靈魂皆回歸總體,成為神的一部分,一切全部消失也很容易解釋。
提取記憶、思想、靈魂、(行為習慣、做事原則、信念等),然後移植到另一具軀體裏,按理來說便能實現永生,是注入到空白的克隆軀體裏,還是把別人的這些東西抹消掉,然後自己的這些強行占用其軀體。這個怎麽用上麵的作解釋呢?隻能認為這是外界高級生命體的幹擾,自然發展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要說有的話,那也是可切換性多重人格。永恒和絕對靜止一樣,是不可能的,那麽相對永恒呢,讓某個粒子一直保持成分和某種狀態,也就是平衡,這個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解釋上麵一段話的疑問了,不過這似乎會很無趣,缺少生機和新鮮感,如果隻有一個個體永生,除了不需要感受即將消失的絕望與淒涼,你會非常的孤獨,一個人知曉一切,一個人看著人來人往,如果大家都永生,繁衍便不需要了,不必從無到有,那那些此刻不好的粒子就悲哀了,永生永世如此,還是動態變化更可靠,在無限的不確定性中轉化著。
何謂一即是全,全即是一,萬事萬物,不斷轉化,不斷分合。不僅僅食物鏈中的弱肉強食互相轉化,這個小島很久以前說定沉睡在海底,經過幾萬年後說不定會變成山頂,世上萬物都是互相聯係的,一切都處於看不見的洪流之中,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宇宙或者世界,在這樣廣闊的天地中,我們是如此的渺小,隻是洪流中的一小滴水,全中的一而已,但是這些渺小的一聚集在一起,才能形成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形成的,全就是世界,一就是我。這個世界按照無法想象的大法則運轉著,隻要知道這個法則,進行分析和重組,這就是煉金術,也是生命的法則。煉金術的基本步驟就是理解、分解和再構成,就跟食物鏈一個道理,吃了兔子就是將兔子的肉進行分解,重組為自己的身體,兔子也是把吃下去的草進行重組,煉金術就是生命本身啊。
何謂不同個體,共有感知、共有意識、共有記憶、共有思想和共有靈魂,有這樣一個物種,他們所有個體的大腦都是相連的,並且所有信息(六感、記憶、思想和靈魂等)可以匯總到一個地方,歸一個王所有,所有個體的生命行為都隻是為了王的進化而存在。
此外,還可以引用寄生獸第10卷第77頁-82頁的話來解釋共有意識這一現象,台詞如下:
我的內部構造有一點變化,……尤其是上次我在後藤體內睡覺的時候,那種一個人又是很多人的生命體驗,對我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我突然間獲得了極龐大的資訊,我可以一心同時擁有各種不同的思緒……短期內我不需要再補充資訊了,我想以現有的東西來試看看……所以我將停止一切外在的活動!好吧,那我換個說法好了,我這次是要走向不同的方向!一個和有你的世界不一樣的方向……原來你媽媽在你腦海裏是這個樣子呀,你聽到有很多的人死去了,就會想起那些死去了的人的具體形象,你試著想想我的樣子看看,原來我在你腦海裏是這個樣子呀。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的意識裏是不一樣的,就是這麽一回事!不同的個體之間彼此的了解幾乎都隻是點而已!就拿擁有相同腦部構造的人類來說好了,如果靈魂能夠交換的話,那麽應該就能看到或聽到各種難以想象的世界!
神,萬事萬物的感知、意識、記憶、思想和靈魂的總和,也許就是一切,就是自然,就是宇宙,就是精神,就是自己。正因為一切共享,歸他所有,因此他是萬能的,上帝視角,俯視眾生。
[自創]不知道夢到哪裏的時候便自然而然地醒了。還好,快醒來之前,好像和他們道過別了,“和你們相處的時光雖然很短暫,可能在那邊的世界裏也就是幾秒鍾的樣子,但所有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卻都是真的,再見了,我不得不走,那邊的我就要醒來了……”
[引用]多麽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是在小學的一節課上睡著了,現在經曆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桌上滿是你的口水。你告訴同桌說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同桌罵你是白癡,叫你好好上課,看著窗外的球場,一切都那麽熟悉,一切還充滿希望…
[引用]我曾經很害怕死亡。我將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的日出,再也無法參與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想想在我出生之前,相同的太陽曾經億萬次的升起落下。我曾經錯過了所有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那時的我,就已經經曆了漫長而混沌的死亡。曆史的大浪把我推到今時今日這個世界,我卻不想擁有今時今日的心境,不想生活在這個亦步亦趨的時代。多少次我把手裏的東西一摔說老子要過自己的生活,卻又被時代的浪潮淹沒。
[引用]我想要發明一部電梯,裏麵的數字不是樓層,是你的年齡,你按下哪個數字,它就會把你帶到那時的家門口,你會遇見還很年輕的父母,或者已經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詫異,為什麽一個陌生人在門口哭泣.……
他人關於死亡的一些解釋:
死亡是痛苦、陌生和孤單的,又是確定但無法預測,它會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恨不平。
死亡是公平的,所有生命的個體都要經曆死亡,死亡之後才有真正的自由,死亡才是唯一的救贖。
對某個事物下定義,在邏輯學上,通常是指用該事物的性質加上種概念。而死亡卻沒有任何人能夠直接感受到。當人活著時,他不能體驗死;當人死了之後,其又無法體驗,更無法言說。既然死的狀態人們無法感知,因此人們無法給死下科學的定義。
宗教用情感與信仰解析死亡,用“死”的必至性證明人生的痛苦,從而促使人建構一種超越性的理念與向往,努力擺脫世俗的限囿,去獲得某種永恒不朽與神性。
遠古時代,人們以為一位一個人不會動作了,就是死了;後來人們發現沒呼吸了才是死;人類進化了,意識到心髒停止跳動才是死;而現代醫學則以腦死亡作為人死的標誌。受基督教影響的醫學定義強調靈魂、肉體的二重性和人、獸差別,因此,在博恩大夫看來,人的死亡在於靈魂和肉體的分離,動物的死亡則意味著基本生物機能的終止,從更普遍意義上來講,死亡是有生命的物質的最終停止。
結語
那天,我確切得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我們誰都無法預知自己能存在多久,什麽時候會突然死去,所以一定要邊走邊實現自我價值,把自我存在的意義體現出來,把內心的想法全部傳達出去,一定要活得不留遺憾,做到即便就在下一刻死去,你也能欣然接受。畢竟於生命執著愈深,麵對死亡時之痛苦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