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後半句?五
《後半句?五》/ 2016-02-23
03關於交流的次數
親人方麵,母親電話裏常說,想念歸想念彼此在兩邊健健康康過的好就好,(苗話直譯,大意如此),不需要經常打電話過來慰問,事實上,我也隻是偶爾打打,像我這種性格,打過去也不知道說什麽好,大部分都是長輩說話我回答,然後隨便問點。我覺得,一方麵,陪伴是最好的孝,過年回家,和家人一起做點日常,那怕什麽都不做也好,和村裏同一個祖先的還有十幾家姓尹的人們常一起互相幫忙準備過年,比如殺豬、打年(這個字不認識),或者去鄰裏坐坐烤烤火聊聊天,看看兒時的玩伴,(散步的時候,我發現隻要自己一哭就能有好多靈感),還有親戚間互相走訪等等,這些都是很溫馨很幸福的事;另一方麵,在要做為彼此堅強的心裏後盾和精神寄托的同時,做為遇到什麽困境與煩惱可以探討、可以分擔的對象,不感孤單,讓對方感到安全感到滿足感到幸福感到有所歸屬,感到自己這一生是有意義的,管它價值觀裏什麽理論上所有的人都聯係在一起,離你越近的與你聯係越深的對你影響越大的才是越珍貴的,現代,親人之間,軀體能常時間在一起的不多,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度過的,親人不像戀人,可能存在著各種猜忌、各種懷疑、各種欺騙與背叛,尤其在科技發達的如今愈演愈烈,畢竟血緣關係在哪裏,世俗眼光監督著,長輩對晚輩的養育和關愛在哪裏,如此結實的聯係,安全感與生俱來。
戀人方麵,應該和親人差不多吧,安全感和信任度直接掛鉤,也許結婚時戀人就能變成親人。
朋友等其它方麵,時間長了偶爾聯係一下也好,關係好的即使不再相見不再聯係,即便將來刀兵相見,友情還是會在的,大學的時候我還偶爾和吳成龍他們打打電話,後來也沒怎麽聯係。
至於對人生、某個事物、某部作品等的感悟方麵,我的話,喜歡寫日記,寫小說。
04關於空間
04關於文章感想
生字好多,土家族苗族,啥時候開始攝影。
生存附帶報恩,沒啥可顧慮,一切已注定,啥時候一覺夢中醒不來死掉都不知道,一定要活的不留遺憾。
計劃生育,1-2個孩子,部分孩子帶去打工地上小學,讀書孩子變少,鄉村學校拆了許多。
還有一些因為成績不好,不想讀,也砍掉一批人,再加上即使讀書畢業了也不再有鐵飯碗~穩定無憂的工作。單為建造房子而輟學的應該不多。
孩子思想成型在初中和高中時期。
一個人的思想或者說人生觀是什麽時候成形的?
當人經曆過讓自己痛徹心扉之際,當人經曆過再也不想經曆的事情,當自己受傷之後,這些都可以。
人生觀是不斷積累的,從小開始我們不斷的接收事物。比如說父親跟我們說這件事是錯誤的,我們便有了一個定義。今後的過程中再遇到這種事時我們會遵循小時候父親給我們的定義否定這件事情。這是一個不斷積累和總結的過程,也許隻需要一個契機我們的人生觀便會改變。比如A第一次犯罪,有巨大的罪惡感。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犯罪後他已經習以為常。覺得沒有什麽,這就是人生觀的改變。
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時候。並且,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人的閱曆在不斷的變化。一般來說,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