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縲絏到頭真不怨,未知誰複請長纓
彈幕上。
“唉,滿清誤國啊!雖然說康乾盛世讓歐洲國家對我們華夏充滿了向往,但是也加大了他們的欲望,又不與時俱進,這命數就是命數啊!”
“明朝禁海,有了倭寇之患,清朝鎖國,有了辱國條款。明朝渡過了劫,卻毀在了自家手裏,清朝渡不了劫,斷了封建製度。”
“樓上的說明白點,神神叨叨的。”
“滿清誤國!”
“滿清誤國!”
“滿清誤國!”
各大app上多是滿清誤國的言論,這是大多數人都這麽認為的,當時的慈禧太後卻依然以天朝自居,不能力挽狂瀾,反而執政到死,死抓權利而不放手。
“近五十年,清廷竟無一任賢主?”魏源不敢相信的看著葉遲,雙眼之中滿是驚詫之色。
“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病逝,由其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六歲繼位,成為清朝第十位皇帝,年號同治,其在位期間平定諸多地方叛亂,興辦洋務運動,一度使得清朝漸複榮光,然而此舉不過是清廷的回光返照罷了,這段時間的政績顯著,被稱之為‘同治中興’,但是其在朝期間的執政多以其母後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定奪大事,雖然於同治十二年親政,卻依然難以擺脫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的控製,直到同治十三年去世。”
“同治帝去世之後,兩宮太後召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入宮,成為了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可惜這位皇帝幼年就在兩宮垂簾聽政之下執掌朝政,後東太後被害去世,西太後獨掌朝政,一代皇帝成為傀儡,甲午海戰失敗,在《少年華夏說》的作者梁啟超以及其老師康有為等人的支持下進行戊戌變法,以先生之學說,洋務運動之經驗,開展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製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魏源聽聞此處,不禁一亮道:“既然有此先進之士,那後事如何?”
“後世如何?”葉遲深深的呼了一口氣道:“西太後慈溪,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抓捕改革派誌士,康有為、梁啟超兩位先生逃亡?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楊深秀等人被抓,維新變法隻有一百零三天,史稱‘百日維新’,封建利益的觸動,是這場改革的致命之處,而被抓的這些維新誌士也在戊戌政變七日後押送菜市口。”
魏源身子不由一顫,他本以為有如此多的開明之士能夠為清朝的富強獻上一份力,卻沒有想到卻最後是以命革命。
“這是?”
“這裏就是京城菜市口。”
魏源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不由一驚,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奇的打量著今日的刑場。
“今天要砍頭的是什麽人啊?”
“這個你不知道嗎?聽說都是大官,還有的是皇帝的親信了,了不起的人。”
“既然了不起,怎麽還會被砍頭,我聽說都是朝廷大臣了。”
“有多大?”
“能和皇帝走在一起的,你說能有多大!”
……
百姓的議論僅僅限於此處,他們的認知就是這裏要砍頭了,至於為什麽他們不懂,隻是圖個熱鬧。
或許其中有知道的,卻也不敢大肆宣揚,畢竟這個年代裏活命就是一個奢侈的事情,保住肩膀上的腦袋才是大事。
台下的魏源看著眼前一名走上來的男子道:“小友,這位是誰?”
葉遲看向了台上之人道:“回先生,這位是山西道監察禦史楊深秀,曾經上書‘時勢危迫不革舊無以圖新,不變法無以圖強’的話語,後來得知政變之事,毅然選擇前往南苑準備說服董福祥軍反正,隻是機會已經沒了,因為逮捕他的士兵到了。他在獄中憤懣當朝昏聵,在城牆上寫下了三首詩歌。”
一道牢房狀的東西出現在了刑台一側,隻見也一名身著囚衣的中年男子披頭散發,拿著手指在牆上一邊寫一邊念道。
“久拚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
自曉龍逢非俊物,何嚐虎會敢徒行。
聖人豈有胸中氣,下士空思身後名。
縲絏到頭真不怨,未知誰複請長纓。”
“哈哈哈,我楊深秀今日能與諸君共赴黃泉,有何懼哉!隻惜我等為國而亡,國卻未能改變一二,此為憾事啊!”
魏源聞聽此言,心中也是不由一顫,此言與自己又是多麽的相似,隻是自己沒有到這種地步罷了。
彈幕上,此刻飄來了無數的字幕。
“我去,不是戊戌六君子,都是剛剛入朝的人嗎?怎麽還有禦史這麽大的官?”
“我也沒有想到戊戌六君子裏麵有這麽大的官,不是譚嗣同才是什麽軍機什麽來著,行走還是啥?”
“這官職我是聽不懂,不是這戊戌六君子隻有一首‘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嗎?除了他還有人作詩,怎麽沒有傳出來?”
“呃,應該是譚嗣同做的好吧???”
看著彈幕上的評論,葉遲不置可否,而是再次聽到魏源的問詢,緊隨其後而來的人分別是誰。
“第二位是康廣仁,此次變法主導者康有為先生之弟,在澳門創辦《知新報》,主張外交英格蘭國、廢八股文、廣開學校、培養維新學子等,經常出入紫禁城作為光緒帝與康有為先生聯絡之人,深被慈禧忌恨,在行刑之時康廣仁先生便是第一個被執行斬首之人。在獄中曾有‘若死而中灬國能強,死亦何妨’之語,報國之心,天地可鑒!”
“第三位是林旭,閩省恩科鄉試舉人第一名,然而京試兩次不中,遂入內閣中書做事,後被翰林學士王錫藩以‘才識明敏,能詳究古今,以求致用,於西國政治之學,討論最精,尤熟於交涉、商務,英年卓犖,其才具實屬超群’舉薦決定變法的光緒帝,任命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行走,這一年是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第四位是同年任命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行走的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他經湘省巡撫陳寶箴以‘器識宏遠,廉正有為’舉薦光緒帝並得以任用。”
“第五位也是同年任命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行走的楊銳,楊銳出生於書香門第,曾在洋務運動主持者之一的兩江總督張之洞府中任職,並與其兄楊聰被張之洞稱之為可與北宋二蘇比肩的人物,並於光緒十年促成馮子材老將軍援越抗法,重傷法軍司令尼克裏,攻占涼山。後進章京記名,協編《大清會典》,以此升任內閣侍讀。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慈禧太後欲要修繕頤和園,以‘齊頃公敗於鞍,七年不飲酒食肉,越勾踐敗於會稽,二十年臥薪嚐膽’之語為禦史王鵬運代寫奏疏,因恭親王幫助雖未獲罪卻被記恨在心,隨後同為湘省巡撫陳寶箴所舉薦。”
魏源聽到此處,心中也是熱血澎湃,但是想到之前葉遲之語以及眼前之景,心中難免一涼,看著最後一位登台的男子,看著那堅毅的眼神。
“那此人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