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筷子與刀叉

  台上每一個老兵的故事講完都會迎來台下的一片掌聲,在故事與老兵們的言語中,或許有些孩子還不能體會其中的意義,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靜靜的聆聽著這在電視上看不到聽不著的故事,有的還在用手機做著筆記。


  “好啊,孩子們就應該多聽聽這些,知道我們的華夏今天的幸福多麽來之不易,知道苦才知道以後怎麽去學,市一中不愧為市一中,作為濟市的第一中學,這個活動做的好,等我孩子中考的時候一定會讓他考一中,回去我就得把錄下來的視頻給他看。”


  “是啊,大哥,我也感覺這個好,這對孩子的發展也是好的,希望以後學校裏多多舉辦一些這些活動,畢竟老兵越來越少了,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活化石啊!”


  “真是可惜了,現在聽了這些老爺子的話語,鼻子都有些酸了,現在想想那些在國家今日的教育下,得以到外國留學,可是最終總有那麽幾人留在了他國,為別人的國家付出自己的成果,更可惡的是那些在?本還有鎂聯邦的學生,改國籍你就改吧,還公然汙蔑祖國,這些孩子的路走偏了啊!”


  “誰說不是呢?我們隔壁有一家是大學教授,本來以為教育出來的兒子能夠回國盡孝,為國家做點貢獻,誰知道去鎂聯邦留學之後,居然直接改了國籍,在人家的實驗室裏做研究,氣的老兩口一夜之間頭發都白了很多。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比我們那個年代了,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入侵導致的,反正現在的孩子都喜歡追些娘娘腔之類的,尤其是男團的那些,哎,看不懂,看不懂啊!”


  “什麽也別說了,為老爺子們鼓掌吧!”


  “對對對,為老爺子鼓掌!”


  “鼓什麽掌,你們的思想也太古板了,外國也沒有什麽不好啊!在外國隨便工作個幾年,那可是比在國內掙得多,人不就是要往高處走的嗎?沒看到葉遲也說了,當初打這場戰役的時候,人家鎂聯邦已經比咱們高這麽多了,現在那更是不用說,真是的,沒有一點自己的思想。”


  “你,你,你怎麽能這樣說啊!”


  “嘁,土鱉!”


  台下的口角,引起了一點的騷亂,卻很快被維持治安的學校老師們給製止住了,而此刻在台子上的葉遲也看到了這一幕。


  隨著老兵們的話語落下,葉遲再次道。


  “在一部老電影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就是《北洋水師》,在這裏麵有一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爺爺就是台上的葉軒老人,從小就在他的故事下長大,拜訪了咱們濟市的大多數的老兵,從他們口中聽了無數的故事,剛開始感覺無所謂,慢慢的聽多了,長大了,之後才發現,他們無不對我們有著更高的希冀。”


  “出國留學,在很多家庭中成為了值得炫耀的存在,是的,孩子出息了。有的回來繼續深造,有的成家立業兢兢業業的工作,也有的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之中。這對於台上的老爺子們已經是最大的回報了,那些為我們今日幸福生活打下了這一片和平江山的先輩們也在天上看著我們在笑。”


  “可是總有一些人認為外國遠比我們華夏高貴,更有的回來之後直接不再用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餐具筷子,而是動員全家去使用所謂的刀叉,美其名曰高貴的生活。在這些人的眼中,且不知刀叉是咱們華夏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早在我們華夏河姆渡遺址的就有了我們老祖宗使用刀叉的記錄,距今有七千年,比建國不到一隻手的鎂聯邦這些國家而言,也翻了好幾番了。隻不過稱呼上有所區別,那個時候叫做‘匕’,而出土的青銅匕一方麵是當作勺子,另外一方麵是用來當作道具切割的。”


  “而關於叉子則是在我華夏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有過發掘,那裏有著骨質叉子,距今有四千年,這隻是初始的狀態。”


  “到了商朝後,在我國考古學家在諸多商朝遺址中都有發現刀叉成套使用的情況,而我們那時候的老祖宗是使用的三件套,即叉、勺、刀三種,墓葬中的陪葬品足以說明老祖宗使用刀叉比外國人早了近四千年。”


  “所以那些自以為高貴的東西隻不過是我們華夏的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至於用餐的習俗我們不做評判,這是曆史也是事實。”


  “筷子則是不一樣了,上方下圓,則是表述著我們華夏的哲學之理天圓地方,用圓頭夾菜寓意民以食為天,立起來就是頂天立地……在春秋時期使用筷子的是貴族,用刀叉的是平民,直到後來的普及,我們華夏兒女至今使用的主要餐具便是筷子。”


  舞台下的師生等眾人沒有想到這餐具也會有這麽多的講究,有的驚訝,有的好奇,有的不屑。


  “那麽民以食為天,我們現在錦衣玉食的生活是誰給的?是那些無數犧牲的和為新華夏投入戰鬥中的先烈前輩們!我們能夠像現在一樣坐在這裏聆聽老兵們的故事而不是讓我們的下一代聆聽我們為了華夏而奮鬥的故事這又是誰給的?是那些無數犧牲的和為新華夏投入戰鬥中的先烈前輩們!我們現在能夠逛街泡妞膚白貌美大長腿或者陽光帥氣大美男這安逸的生活又是誰給的?是那些無數犧牲的和為新華夏投入戰鬥中的先烈前輩們!”


  此話一出,頓時台下引起了一片轟然大笑。


  “此去西洋,深知中灬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求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裏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葉遲的這句話一出,台上的老師們瞬間知道了葉遲剛才叨叨一大堆的話是為了什麽了,這就是葉遲的總結之筆。


  “在我國第一批的留學生中,他們出國學成歸來,無一不回國報效祖國,成為滿清後期的棟梁之才,比如北洋艦隊右翼總兵劉步蟾,學以致用,報效國家,國強於少年,少年源於天下,那一年的留學生人均年齡十五歲左右。學,為自己而學,為父母而學,更是為犧牲的先烈們而學,崇洋媚外不可取,因為我們都有一顆共同的心,叫做‘華夏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