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仙遊之戰,倭患平息
葉遲看著明朝軍隊在福建周邊設置防禦,加築城防,絲毫不敢懈怠,勝任福建總兵的戚繼光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抗倭禦倭的規劃中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堅韌不屈,這倭寇也如這草一般,殺之不絕,剿之不滅,成為了大明的蛀蟲,兩百餘年侵擾不斷。興化之戰後,在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倭寇再次聚集一萬餘人攻打仙遊。”
隨著葉遲的話語落下,葉遲與戚繼光兩人已經到了仙遊的城池之上。
戚繼光看著眼前的仙遊城被圍的水泄不通,不由感慨道:“這一戰,敵眾我寡,兵力相差更是懸殊,其中仙遊兵士不過兩百餘人,加上民兵也不足五百,在如此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隻能固守待援。陳大有固守城池,倭寇即使人數占優,也討不得便宜,於是倭寇想要勸降陳大有等人。我戚家軍隻有站著死,豈能苟且生,在僅有千餘人與倭寇對峙及斡旋之下,拖延時間等待援兵並加固城池。待援軍到來,斬殺倭寇數百於仙遊城下,追擊於王蒼坪,再斬數百名,倭寇墜崖者更是無數,潰散兒而逃。”
“小子還曾經聽聞這裏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倭寇被戚家軍趕至城西的山穀之中,被戚家軍追上之後來回衝殺了十八個回合,後來人們把此地稱作為‘十八戰’,還有五百倭寇潰逃被攔截的軍民擊潰,此山穀又被稱之為‘五百洗’,從此兩處山穀可以看的出來當時的倭寇已經被戚家軍下的殺得心驚膽戰了。”葉遲對於這則傳說不知道真假,於是向戚繼光確認道。
“嗬嗬,仙遊一戰,倭寇潰不成軍,四散逃竄,些許留下的戰績也不過是當地百姓過譽罷了。隻不過我們也麵臨著最為危險的一戰,那就是蔡丕嶺這一戰。”戚繼光臉色此刻也是心有餘悸。
葉遲聞言道:“蔡丕嶺一戰,雖然艱險,卻也體現了戚家軍不但善於水戰、陸戰還精通於山地戰,而這一戰,可以說是開創了我華夏特種兵雛形的先河也不為過。”
特種兵?
隨著葉遲的這句話,各大平台再次掀起了一陣討論。
“我之前看過,好像有人說魏武卒是咱們華夏第一支特種兵,曾經是戰國前中期幾乎所向無敵,多次以少勝多,攻取函穀關、奪取河西之地,牛逼的一批啊!”
“魏之武卒,齊之技士,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頂一的存在啊!”
“齊之技士哪裏比得上魏武卒,不過魏武卒也就是在吳起的帶領下才厲害,後來也就一般,這樣一說那三國時期的高順的陷陣營和鞠義的先登營。”
“那如果說連他們的這些都算是特種兵的話,那嶽飛的五百背崽軍在朱仙鎮上可是以一敵兩百金軍的存在,他們且不是特種兵巔峰了。”
“那你們這麽一說,曆朝曆代且不是都有特種兵了,還是好好看節目……我艸,徒手攀岩,這戚家軍這麽猛的嗎?”
“不是吧!這玩意都有,明朝唉!爬山都這麽溜了,不愧是戚家軍,若是到了現在肯定是攀岩好手啊!”
“雖然不如攀岩陡峭,但是這路到處都是樹枝和插在土中的石頭,一個不慎都會滾落或者紮傷啊!”
正如這觀眾所言,雖然這山不是很陡,但是能從如此陡峭且無路人行走的懸崖峭壁攀登而上也足以讓人震撼。
山路艱險,步步危機。
時不時傳來腳下踏空或者踏掉碎石的情況。
雖然現在已過二月,但是山上依然寒冷,露水打在身上,浸濕了戰衣,極其的難受。
啊!
一聲慘叫傳來,一名戚家軍將士從上麵滾落下來,撞在了幹枯的樹枝上、亂石上……
鮮血染滿了這條山路,也為這場突襲戰的勝利做了血的證明。
戚家軍正是因為這種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精神,才能夠在雪海中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名聲。
“此戰共分為五哨,攀登上山,已達到奇襲的效果,倭寇雖然居險而守,卻也沒有想到我們會從其他的未曾有人走過的地方攀登而上,此戰雖然艱難,但是在兄弟們的力戰下終究贏得仙遊之戰的勝利,倭寇斬殺數百,其他慘敗的倭寇潰逃而去。此後又與俞兄共戰南澳倭寇殘餘及大海盜吳平,得以掃清東南沿海的倭患,保的一方太平。”戚繼光一番感慨,自此之後,他的南方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直到十餘年後再次登臨廣東,或許想到此處,不禁多了一些惋惜。
“戚老將軍此戰在天下揚名,更是結束了倭寇兩百餘年的禍亂,在譚綸的奏折中更是以‘東南用兵以來,軍威未有若此之震,軍功未有若此之奇’之語,可謂是東南沿海經典戰役之一。此戰之後,戚老將軍更是整頓軍備,恢複堡壘,時刻預防倭寇再起風波。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駕崩,太子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
北京城,皇城奉天門。
明穆宗朱載坖望著眼前的眾位大臣道:“現今東南沿海倭患已經幾乎鏟除,朕心中甚慰,然而這不到幾幾月,北地卻又傳來北方蠻人襲擾我大明邊境,諸位都是位高權重的老臣,不知道有什麽建議盡管提的,朕自是聽的進去。”
工科給事中吳時來出列道:“臣有人選!”
朱載坖聞言笑道:“你是工科給事中吳時來,朕記得你,曾經敢於彈劾嚴嵩,也曾在鬆江對敵倭寇,能文能武,既然有人選就說出來,然後由兵部再行討論,不知道吳卿所舉薦之人是誰?”
吳時來開口道:“譚綸總督曾巡撫福建之時,對於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多有接觸,東南倭寇之事之所以能夠平定,自是少不了二人的功勞,其中戚繼光最甚,並且還擁有一套極其規範的訓練方法,才有了在東南沿海聞名的‘大明戚家軍’,所以臣願舉薦戚繼光等人為人選。”
朱載坖頷首道:“戚繼光與俞大猷兩人,倒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此刻東南倭患不過剛剛平息,這其中還需再做商榷,此事便由兵部去商討,但是務必盡快給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