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下學宮
對於秦昭來說,秘境的意義絕不僅限於自身修煉,甚至這隻是附加效果。
畢竟他的根基在於人皇天宮,體魄隻是次要的。
至於晏青君?在哪裏修煉都一樣,資質根骨在這裏擺著,靈氣不過錦上添花。
福地秘境最根本的作用還是培育仙粟和練兵。
以羽林軍為例,即使有秦昭的重點培養加逆命蠱子蠱加持,過去抵達先天境的也不過數百人。但隨著這些時日在秘境中修煉,短時間內,就有數百人陸續突破了先天境。
原因很簡單,這裏的修煉環境太好了。
修行前期,資源的多寡影響極大。
除非是那種真正的引靈體質,否則泥腿子根本沒可能修煉有成。
君不見大夏皇榜上,所有境界高深的人,沒有一個是平凡出身嗎。
就連餘銳,也是得“天命”眷顧,才有了提升修為的機會。
現如今,在高濃度靈氣的作用下,凡人修煉速度何止提升了幾十倍。羽林軍的女兵們又毫不懈怠,取得這個成果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這個裕豐秘境,除了羽林軍以外,各方將領也都體會過——若是不曾親身感受,就算秦昭吹出花來,那些武將也不會真正明白這地方的強大。
直到今日,秦昭想起當初兵部尚書白沐初入此地的呆滯模樣,仍然覺得好笑。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基因作祟,出身白家的人,大多數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姿態。
但是那天,白沐是真的破防了。
作為軍伍世家,白家絕對不缺資源,比之晏家也絲毫不遜。
即便如此,他也無緣得見這等修煉環境。
雖然不曾見過所謂的“仙家道場”,但這裏確實有些人間仙境的感覺。
陡峭挺拔的高山上,有瀑布如在九天墜落,即便是普通的山泉,喝起來也甘甜可口,靈氣四溢。更不必說那些奇花異草,參天大樹,與外界全然不同。
整個福地之中,始終有一層雲霧籠罩,這並非普通霧氣,而是靈氣濃鬱到極點後液化導致。
無論那個將領,在體會過此地妙處之後,都是流連忘返,甚至有些人哭著喊著要多呆一會,可想而知效果有多麽誇張。
當然,此事秦昭自是不會應允。
開玩笑,這裏還要作為獎賞勾引將士們建功立業呢,怎麽可能輕易讓他們嚐到甜頭。
除此之外,秘境的防護能力也不同凡響。
雖然不知道其中原理,但是此處秘境與外界似乎有一重無形的屏障隔絕,隻有從專門的入口才能進入其中。
其他方向都被隔斷。
根據秦昭猜測,應該是為了防止靈氣流失,才有這麽一重阻礙,但防禦能力絲毫不弱,就連晏青君嚐試攻擊都無法打穿。
而且,他以眉間神眸窺探都無功而返,看不到其中場景,無愧於“秘境”之名。
隻可惜雖然有七十二種福地建造法,但每個福地實際麵積並不算大。否則在各地邊境打造上一個個福地,那簡直等同於多了一重重無形屏障。
不過,秘境的效用大,消耗也不小。
按照常理來說,想要長期開放的話,作為福地基礎材料的靈物幾乎每個月都要更換數次才可以。
好在如今九州龍脈凝脈,除了極少數特殊材料外,大多數靈物消耗可以用龍脈補充。
但這也就決定了,此處並不能一直開放使用,因為成本著實不低。
——每次用龍脈補充損耗,都意味著都城與霜州通往外界的地脈軌道車,一個月的十數次使用機會被剝奪了。
其間得失,都需要秦昭認真衡量才能決定。
除了秘境之外,另一個培養人才的核心建築——【天下學宮】也早已徹底完工。
在宣委會水軍運作下,天下讀書人幾乎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文人聖地!
集學習知識、傳播學問、推演道途、增強悟性於一體的玄妙所在,誰能不動心?
而對於秦昭來說,天下學宮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他要利用此處,將人族的思想文化,不斷向前推進,讓文道徹底昌盛。
如今的學宮之內,人數已然有不少,距離承載上限也相差不遠了。
各學派文人隻要進了天下學宮,都會自動附帶一重官職在身,最低從七品,最高的則達到從三品。
其中名譽院長由他自己擔任,正式院長和副院長卻都還沒有人選。
倒是藏書閣,大衍陣,饌經塔,傳道樓都有了管理者,官銜為“知院”,位居從三品。
雖無實權,但其中名望之大,卻是常人難以想象。
[藏書閣——可自動收集大夏民間所有最先進的學識成就]
藏書閣閣主紫。
作為天下學宮中最重要的場所,自然由內官負責最為穩妥。
雖說紫如今修行的乃是《玄元一氣真陽訣》,但她畢竟鬼穀出身,本質上是個讀書人,管理藏書閣也不算名不副實。
何況說實話,這個妹子雖然不苟言笑,是個三無少女,但政治敏感度是真高。
很多時候,秦昭隻需要一條命令,她便能領會其中深意。若非性情實在是太過冷淡,當個京情府令都算是辱沒天賦了。
[大衍陣——可自動推演一切重要的尖端成果使其更進一步]
大衍陣陣主墨瑜。
作為能開發出“蒸汽機”這種東西的機關術奇才,秦昭自然不吝培養,大衍陣的推演效果,可以說和他相得益彰。
[撰經塔——可提升學者的思維活躍度]
饌經塔塔主子非。
如今的子非,在正式邁入文宮境之後,負責吏部政務之餘,閑暇時間全部用來潛心打磨文氣,鑽研儒法典籍。
等到了明年書籍刊發之時,法家以及儒家的入門教材,都會由他負責編纂。
[傳道樓——可提升學子學習知識的領悟力]
傳道樓正式樓主還未設立,子非、吳庸、灤平等人倒是時常來這裏授課,作為副樓主。
在接受了秦昭給出的【法家係列經典】熏陶之後,他們思路明顯被進一步拓寬,連朝堂百官都經常到這裏聽講。
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些研究古禮的老文人,幾乎是日夜居住在饌經塔中,研習那些儒家經典,為人族思想根基著書立說。
當然,這些閣主也好,塔主也罷,都不過是臨時設定,等將來人才匯聚之後,秦昭還會重新調整。
畢竟官就是官,師就是師,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能輕易混為一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