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深山飛出金燕子> 第34章 以山為家

第34章 以山為家

  第二天天還沒亮,陳燕和劉秋又拉上一車穀草和要做梁柱的木頭上了山。


  其實蓋茅草屋倒是不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黃土地的人民都是住著這樣的屋子生活的。這門手藝就像吃飯一樣,一代代傳承下來,這是每家每戶的男丁的必修技能。


  先把弄土基的模子放好,然後用泥巴和水攪拌在一起,再加些弄碎的穀草,三種東西均勻的攪拌好再倒入模子裏。


  等快幹的差不多了就把土基脫模,簡單的土磚頭就成了。


  然後把土基一層層壘起來,中間和四周糊上攪拌好的濕潤的泥土,這原理其實和現在的磚混結構房子建設是一樣的。


  陳燕負責把穀草打碎和做土基,劉秋負責去半山腰處挖好的塘子裏把頭晚上積攢的水用大鐵桶挑上來。然後挖土來給陳燕,還得搬運陳燕做好的土基坨子,有時候他忙不過來,陳燕也會一起去搬土。


  大概兩三天的時間就把土基弄得差不多了。


  陳燕把全部弄好的土基一個一個搬到畫好了線的房屋地基上,劉秋把這些土基一個個壘起來。


  陳燕則把事先挑來的水和一些紅泥巴攪拌在一起,然後用小桶裝著遞給劉秋,劉秋用手把泥和進土基與土基的縫隙裏去,讓他們緊緊黏在一起,變成結實的牆壁。


  一周以後房子的主要結構就起來了,還有頂上的木梁和茅草沒法兒弄。


  於是父親劉家榮叫了隔壁的一個木工師傅和劉定到山裏幫忙。


  師傅們把三角形屋頂結構固定好以後,陳燕在房子下麵把長長的穀草一紮一紮的捆起來遞到上麵,劉秋和劉定把穀草一紮接一紮的固定在頂上。


  就這樣,最簡單的土木茅草屋就誕生了。


  那是陳燕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家,她在那裏和小花狗還有一隻叫馬克的昆明犬陪伴著劉秋走過最貧窮心酸的日子。


  劉秋是個能工巧匠,為了解決睡覺的問題,他把剩下的土基搬到裏屋砌成了一張床。在上麵墊上一塊木板子,鋪上家裏帶來的棉絮和床單就成了泥土床。


  做飯的灶台子自然也是他那麽砌的。


  沒錢買門,劉家榮就把一戶人家剛拆下來的老朽木門給討了回來,歡歡喜喜的讓劉秋拿走。


  那扇木門畫著許多好看的花樣,隻是木門已經太朽了。門麵上的畫也早已經花裏胡哨看不清楚了,顏色變成了奇怪的灰。吃木吒的蟲子把它咬得滿身都是小洞洞,角角邊邊也都磨得光亮圓滑,那是隻有時間才能給予的變化。


  那家裏就一樣東西是買的,就是炒菜用的大鐵鍋。


  10月份的時候他們正式的住進了那間小屋子,陳燕坐在灶門前生火,劉秋站在灶台前炒菜,就一個菜,炒白菜,放上幹辣椒,香噴噴的。


  灶旁邊支了一張四角八仙桌,桌麵漆的正紅色,用黑色的油漆封邊,桌子的四個腿也是黑漆。


  那是分家時分給他們的,是祖婆婆的祖婆婆時代就使用的老木桌了。


  幸而那桌子是椿樹木板打造的,老輩子的匠人做事又認真,這才使得這張八仙桌流傳了四五代人,一百多年了還能完好無損的到劉秋夫婦的手上。


  桌上支了一盞老式煤油燈,是劉家榮給他們的。


  山裏的風“呼呼”的刮著,陳燕說就像妖怪在吼叫。


  煤油燈的燈芯外罩著玻璃罩,但你依舊能看到燈芯時不時的就會搖搖晃晃,像是有什麽怪物想把它吹滅一樣。


  “老秋,你信不信世界上有鬼?咱兩住在這大山裏,前不見人後不著村的,有點瘮得慌啊!”陳燕邊往鍋洞眼子裏加柴火邊說。


  劉秋正把那碗白菜盛起來“世界上哪有鬼?如果真的有鬼我就把他們統統請來,我成日給他們燒紙錢,到了夜晚就叫他們出來給我們幹活計。到時候你就再也不用成日的挖地了。”


  陳燕哈哈大笑起來“全世界就你聰明,就算有鬼那鬼也都怕了你了。”


  灶台連著土牆,陳燕在土牆上打了個洞,每次做好飯菜後就放一瓢水在裏麵,撒一點點洗衣粉進去,把鍋子洗幹淨。然後倒半桶水進去,將著剩餘的火星子燒洗臉洗腳水。


  劉秋鏟起白菜就忙活著洗鍋。


  陳燕把菜端到桌上,抬來熱乎乎的米湯,再洗洗手到鹹菜缸裏撈一坨腐乳出來小碗裏“今兒咱也算是搬新家了,以後這就是我們的家了。”


  “那是,你別看現在什麽都沒有,以後咱種上菜,種上果樹,要吃啥咱都有。”劉秋邊倒水邊說。


  第二天一大早陳燕扛著鋤頭三下五除二就在屋子的左邊開了好大一塊地,劉秋則把山裏的大石頭一個個滾到屋子右邊,他們準備在那裏用石頭磊一個小豬圈,養兩頭豬,這樣明年就有豬肉吃了。


  陳燕見劉秋沒搬到幾個,就放下鋤頭去幫他搬石頭“這石頭小的用不了,大的不好搬,我幫吧!”說著就卷起袖子幫我把兩個人推起石頭來了。


  忙到中午兩個人大汗淋漓的的坐在門檻上乘涼,劉秋就用灶台前扇風的一塊小紙板子給陳燕扇風“涼快吧!”


  陳燕笑嘻嘻的道“涼快!”


  兩個人懶得再生火做飯,就著頭天剩下的米飯和豆腐乳,用熱水壺裏的熱水燙一下就解決了早飯。


  吃了飯歇了一會兒就又去搬石頭了。


  把大的放在最下麵圍起來,再在上麵磊些小的,一天下來他們的簡易石頭豬圈就完成了。


  說是豬圈其實就是十幾個大石頭圍起來的一處小窩,風吹雨打太陽曬的,也沒個遮蔽的地方。就連豬食槽都沒有一個。


  山裏沒什麽娛樂活動,就連說話的人也隻有對方,於是兩人早早的就休息了,合計著第二天下山去買豬食槽和小豬。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常常伴隨著饑寒交迫和風霜雪雨。


  首先就是沒有錢。


  於是豬仔就給村裏一戶人家賒賬,等有錢了再還。


  小雞仔是隔壁大奶奶家送了兩隻。


  他們拿了一個舊的有幾個洞的大塑料桶從中間刨成兩半當豬食槽。


  陳燕買了些大白菜的苗並著一起用小騾子坨回山裏。


  劉秋把裝著兩隻黑色杜洛克豬的籃子從騾子背上卸下,一個一個抱到石頭豬圈裏頭。


  把豬食槽和小豬放進去以後劉秋就趕忙到屋裏提些水來倒在“豬食槽”裏給小豬吃。


  陳燕把雞放在魏海仙給的舊的竹雞籠子裏。籠子放在屋子門口的右手邊,一出門就能看到。


  她是一刻也閑不住的人,放了雞,水都沒顧上喝一口就著急忙慌的拿了菜秧苗去地裏栽菜。


  劉秋喂了豬本想休息一會兒,看到她在地裏栽菜便說“你這動作還真快,我去挑水來澆。”


  陳燕雖然戴著一頂草帽,可依舊架不住下午三四點的太陽,額頭上冒氣了細密的小汗水,蘋果肌上的兩塊紅暈比太陽還紅“去吧去吧,等你挑兩挑水來澆了菜也栽完了,天色也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