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大概是1200公裏/小時,10倍音速也就是12000公裏/小時。
從洛杉磯到紐約曼哈頓大約是4000公裏,也就是說李維從飛行開始到達紐約隻需要大約20分鍾的時間。
李維從來沒有親身體會過超音速,他知道飛行速度過快會造成一係列的可怕效應,但是他依然沒有想到會這麽可怕。
傳說中的‘曙光女神’偵察機的最高時速是6倍音速,駕駛‘曙光女神’的駕駛員都需要穿著宇航服一樣的抗荷服,不然人體根本無法承受高速飛行帶來的超級過載。
6倍音速的狀況下,也許‘曙光女神’稍微一個變相,就會讓飛行員爆血管然後七竅流血,說不定內髒還會受到不可逆的破壞。
‘紅後’一句‘10倍音速’說的非常輕描淡寫,但是從背後的雙翼開始收縮形成了一個箭頭的形狀,並且數十個脈衝震爆引擎開始啟動加力開始……
那加速的一瞬間,李維覺得自己的身體飛走了,但是內髒被留在了原地。
超級強悍的身體為李維承載了巨大的過載,但是該難受的他一樣非常的難受。
李維飛行開始的瞬間,巨大的聲波衝擊出現在了洛杉磯的上空,而且不僅僅是刺耳的轟鳴,同時附帶了強大的震波。
脈衝震爆引擎特有,帶著巨大轟鳴的爆炸式的加力方式,讓李維身後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連串猶如繩結一般的尾煙。
小半個洛杉磯的人同時抬起了頭,然後開始瘋狂的撥打著報警電話,擔心是不是又有外星人來攻打洛杉磯了。
更離譜的是,遠在幾百公裏之外的內華達州地震局同時收到了信號。
李維隻是一個簡單的飛行就製造了可怕的‘天震’,這個有點冒失的舉動一下子驚動了很多人。
國防部長約翰·凱勒把防空識別碼發給李維之後,就一直在關注著曼哈頓的戰況。
但是很快一個年輕的士兵衝過來焦急的,說道:“sir,有一發洲際導彈從洛杉磯被發出,目標好像是紐約。”
約翰·凱勒愣了一下,說道:“這不可能,我們在洛杉磯沒有導彈基地。”
年輕士兵臉色古怪的說道:“sir,那枚導彈帶有我們的防空識別碼,我們的自主防禦係統無法攻擊它。
Sir,我們需要授權,它還有15分鍾就會到達紐約上空。”
約翰·凱勒看了一眼屏幕中已經被打成了廢墟的百老匯大道,然後他看著周圍人驚慌的表情,最後想了想,搖頭說道:“那可能不是導彈……”
說著約翰·凱勒撥通了李維的電話,說道:“李,這次事情結束之後,我們必須要談一談。”
…………
李維當然知道約翰·凱勒為什麽語氣那麽凝重,超音速飛行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技術,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其實都遠超十倍音速,但是大氣層內的10倍音速就太恐怖了。
說的直白一點,一個人可以借助外在設備,以10倍音速在大氣層內飛行,這就意味著這個人是‘不可控’的。
也就是說,李維隨時可以用不可攔截的速度,前往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如果他願意,哪怕隻是低空飛行,也能利用‘天震’製造可怕的災害。
這就是某一項能力達到極限之後所帶來的附帶效應,‘恐懼’,人們會不由自主的對‘不可控’的目標產生‘恐懼’。
曾經的‘神’,就是利用這種‘恐懼’製造了‘崇拜’,具體他們的表現形式是不是這種飛行速度不知道,但是一定是人類本身無法做到的。
不過李維相比那些所謂的‘神’,麵對的人文環境要複雜一點,因為他展現出來的力量是可以被理解的,所有後續一定會麵臨不少的麻煩。
不過這會兒李維沒有心思考慮以後的問題,他從一開始的發蒙逐漸開始接管了飛行,並且隨著慢慢的適應,他把速度降低到了4馬赫,這才感覺到身體徹底的恢複了正常,沒有了之前的僵硬感。
但是這種狀態下,他的戰鬥習慣被打破了,脈衝震爆引擎直來直去的工作方式,注定了它需要非常大的作戰半徑和空域,在城市中全力發動身上的脈衝震爆引擎,唯一的後果就是‘車禍’。
李維能感覺到自己飛行的時候,3~4馬赫,才是他可以自由控製的速度。
不然他隻是一發長了翅膀的導彈!
如果落到地麵,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燕子’的飛行模式才是最適合他的。
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太快,輕盈、靈巧、可控才是李維的追求。
“嘿,‘紅後’,如果我以後說諸如‘盡快’,‘全力’,‘所有’之類的詞匯的時候,你必須要提前告訴我後果。”
‘紅後’有點委屈的說道:“sir,我一直在監測你的身體狀況,10倍音速並非你的身體極限……”
李維聽了,無奈的說道:“我確實不會死,超限甚至會讓我多吸收一些能量,但是那不代表我很舒服。
我剛才感覺隻要稍微有一點轉向,後麵那對翅膀就會崩潰。
趕路的時候偶爾來一下,甚至更過分一點都沒有關係,但是戰鬥的時候這種速度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
我要是連手都抬不起來,還怎麽砍人?
你知道燕子嗎?那種可以自如的利用空氣升力在絮亂氣流中嬉戲的鳥,才是我的目標。
技術,我需要的是飛行技術,而不是充當一發火箭。
導彈隻需要爆炸就行,我不行!”
‘紅後’顯然聽進去了李維的話,她一邊控製那對翅膀再度變形,從一開始10米多長的巨大金屬翅膀,轉變成了一對6米不到的剪刀型翅膀,甚至嚐試在高速飛行中變幻翅膀的角度,做出了幾個很不可思議的動作……
“sir,是這樣嗎?”
4馬赫的巡航速度下突然做出多種詭異的小範圍機動,對於已經處於控製極限的李維還是有點過於刺激了。
那種高速的超機動帶來的超高負載甚至超過了60G,李維身體在出現不適的瞬間,異能開始主動吸收超出身體承受範圍的過載,並且轉化成了能量存入了他的體內。
‘能量吸收’這種異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把李維的身體強度提升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初生的‘紅後’不是不聰明,因為李維提出的任何需求她都能給出準確的回應,包括踩著他的身體極限去做機動。
但是她作為不同種類的生命,有時候可能很難理解人類的習慣,還有無法準確的理解李維語言命令中對於量詞的運用,這點需要李維慢慢的跟他磨合。
畢竟能承受和舒服是兩碼事,高速帶來的控製力降低,對於李維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托尼·斯塔克,他能在劇烈的戰鬥中,在電光火石間協調好自己和人工智能的銜接問題,發布正確的命令,而其他人多數時間隻能在某幾種特定的模式下作戰。
看電影就知道,穿上鋼鐵戰衣的斯塔克其實很多時候是模式化的。
除了利用手掌的脈衝控製飛行,他戰鬥的時候行走,衝刺,瞄準,落地等等一係列的動作都是模式化的。
美隊3的時候,如果不啟動所謂的‘近戰模塊’,他連赤手空拳的史蒂夫·羅傑斯都打不過。
斯塔克的思維極其的先進,甚至可以說超前,他放棄了挖掘人體自身的能力,進而從外界尋求解決方案。
可惜這種方法想要走到頂點,需要一個天才的大腦,不然憑什麽火力更猛的‘戰爭機器’,永遠都不是鋼鐵俠身邊的小嘍嘍?
李維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所以他更加喜歡伊凡·萬科走的路子,俄國佬對於機甲完全是另外一種概念,並且徹底的解決了過去李維靠肌肉運轉盔甲的尷尬的問題。
他設計‘裝甲觸點運作係統’,能夠準確的抓取人體肌肉的運作,讓機甲準確的反應操作者的動作,並且能夠按照肌肉運作的強度,去提供額外的機械加力。
雖然用起來比較費力一點,但是論陸戰,肯定是伊凡的設計更加符合李維的口味。
這兩人如果類比的話……
斯塔克就是‘猛禽’,隻要有大縱深,他就能憑借更加先進的電子係統,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而伊凡就是‘豹2A6’,動力強勁,防護嚴密,火力凶悍,絕對是近距離作戰的大殺器。
大家走的就不是一個路子,李維現在算是勉強的綜合了兩人的優點,可惜都沒有做到最好。
火力上李維沒有伊凡那麽極端,操著鞭子打機甲大戰,真的不符合李維的胃口。
他是槍手,會本能的追求距離、機動性和致命性。
而飛行和機動性上,李維又比不上斯塔克,畢竟人類沒有天生的翅膀,李維無法利用背上的肌肉去控製翅膀。
李維隻能隔著‘紅後’,或者利用手指動作去控製新翅膀的運作。
所以他需要磨合,長時間不間斷的磨合。
最重要的是,李維追求的是一切要可控,他能控製手裏的槍,控製自己的身體,控製自己的思維……
他永遠無法向斯塔克一樣,把自己的小命交到一個人工智能的手裏,自己隻是作為一個命令者或者指導者的角色。
更無法接受自己向伊凡一樣,享受近距離的交戰,他始終覺得要是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這種選擇比較蠢。
…………
李維在天上稍微適應了一下,然後重新讓‘紅後’開始加速衝向了紐約的方向。
而此時的曼哈頓已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當中,百老匯大街上的騷亂正在向外漫延。
因為一台巨大的機甲在斯塔克和‘憎惡’糾纏的時候,闖入了戰場。
本來大家看到巨大機甲胸前‘巢穴’的標誌,都覺得有希望了,結果這個大家夥上來就把有點發楞的斯塔克給錘飛了,然後獨自對上了‘憎惡’。
伊凡起名為‘鞭索’的機甲,背上帶著一副外掛的導彈艙。
麵對咆哮的‘憎惡’,伊凡獰笑著按動了發射按鈕,無節製的火力一次性覆蓋了‘憎惡’,將它的身體周圍變成了一片火海。
這就是伊凡的戰術,他根本不管‘憎惡’有多強悍,上來就開大,然後衝上去掄鞭子。
眼看‘憎惡’在爆炸的火焰中護住了眼睛,發出了憤怒的吼叫,伊凡丟棄了導彈艙,機甲雙手伸出了兩根長鞭,隨著他身體上多處能量核心被催動,一道藍色的電流湧入了長鞭……
伊凡轉頭看了一眼艱難的從一間店鋪裏爬出來的斯塔克,他用力的甩出了電光鞭卷住了‘憎惡’的小腿,用力的拉拽著讓‘憎惡’失去了平衡倒在了地上……
“托尼·斯塔克,小偷的兒子,安東·萬科向你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