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惡性循環
我沒有想到,事情居然真的這麽嚴重。
“這項目,上次停工的事情不是已經搞定了麽?又出了什麽問題?”我問道,“難道是冉宏誌那家夥又搞鬼了?”
華總歎了一口氣,“不是他,上次的事兒,我已經找人平了,這次,是我們自身的問題。”
“什麽問題?”
“我們的資金鏈斷了。”華總吐出一口煙說道。
“資金鏈?”我疑惑道,“銀行的貸款跟不上了?”
“不是銀行,是賈總那邊。”華總說道。
“賈總?”我一愣,“意思……賈總他的資金沒有進來?”
華總麵色凝重的點了點頭,“從這個月開始,他的資金就一直沒有進來。”
“這是為什麽呀?項目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的資金怎麽能停呢?這不是要毀掉項目麽?”
華總苦笑一下,“這還不明顯麽?”
“您去找過他麽?”
“出了這樣的事,我當然是找過了,而且不止一兩次了。”
“那他怎麽說?”
“他說他那邊資金也出現了問題,隻能暫緩一段時間了。”華總說道。
“這……賈總他難道不知道,這樣的話,項目隻能停工了呀?”我問道。
碧海藍天項目的資金來源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華總自己這些年攢下的家底兒,一部分是銀行的貸款,大概有百分十二十幾的比例,而更大的那部分,就是來自賈總的投資。
華總的家底兒,前期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銀行的貸款雖然不少,但解決不了太實質性的問題,如果賈總那邊資金真的出了問題,那項目隻能暫時停工了。
華總苦笑了一下,“他做了這麽多年,比我們門兒清,他呀,這明顯就是故意的。你覺得他的資金就算再怎麽有問題,還至於拿不出這點錢來?”
我一愣,是啊,雖然對於我們而言這些錢很多,可對於賈總這樣的濱海首富而言,確實隻是零花錢而已。絕不至於因為資金周轉,拿不出這點錢來。
“可是……他為什麽要這麽做?”我不解道,“這項目黃了,他自己也會損失啊。”
“你覺得對他而言,虧損點零花錢又算什麽呢?”華總苦笑道,“他這就是故意要坑我的。”
“可他為什麽這麽做?既然他不想幫我們,當初又為什麽要答應投資呢?”
華總冷笑一聲,“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麽?他和冉羽靈什麽關係,當然是想毀了咱們的項目助她一臂之力,讓她在冉家站穩腳跟。”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他當初選擇不幫我們不就行了,他不幫,咱們的項目也成不了啊,對羽靈他們的項目也就沒威脅了啊?何必還要多此一舉?”
“你還不明白麽?”華總說道,“這塊地,我們不拿,自然有別人拿,別人拿了他就沒法控製了,隻有我們拿了,他才有把握幫助冉羽靈。”
“那這樣對您也太不公平了!”我登時有些氣憤,“為了幫羽靈,把您搭進去,這算什麽?您到今天這地步多不容易,他憑什麽就這麽輕易的毀掉您的一切?”
華總苦笑道,“怪不了人家,隻能怪我自己道行太淺……”
“我找他去!”我氣道,“虧了當初他還說,是衝我的麵子,原來他早就安排好了!”
華總搖搖頭,“秦政啊,算了,到了這個份兒上,你找他也無濟於事,這是他早就算計好的。”
“不行,我必須問清楚!”我氣道,“他這是在利用我!”
華總拿起包來,說道,“秦政,算了,我自己想辦法吧,找他沒有用的,我勸你還是不要再去了,你呀,好好的忙你的事兒去吧,我的事兒我自己處理。我還有事兒,不跟你說了,得走了。”
我跟著華總出了公司,心情十分沉重。
盡管我已經見識過了冉宏誌趙誌強這些人的手段,可今天突然聽到賈總這樣的謀局,依然感到深深的震驚。
華總有事兒,開車匆匆離開了,我不知道他是去想什麽辦法,但我感覺,希望很渺茫。
項目停工造成的反應是惡性的連鎖反應,項目停工會給客戶造成爛尾的印象,而對手宏遠集團,一定會借機大做文章,向市場傳遞這一信息,我們將會失去大批客戶,沒有成交,就沒有現金流來緩解資金壓力,隻能無限期的停工,而這樣一來,銀行為了避免風險,會立刻停止資金投入。
如此一來,越往下拖,項目便會越發陷入絕境,處於完全停工的狀況,銀行會收回所有財產抵押,華總說的沒錯,甚至還會有坐牢的風險。
除非這個時候,能有資金投入,可這不是一筆小錢,華總想短時期進行融資的概率很小,即使出售股權也希望很小,因為現在項目停工,市場信心不足,又有誰肯冒這樣的風險進行投資呢?
看著華總茫然無措的樣子,我心裏很不是滋味,越發對賈總感到氣憤。
因此,華總離開以後,我便離開開車去了賈總的公司找他。
賈總的秘書和我已經算是很熟了,見到我來,笑道,“好久不見你了,今天怎麽有空?來找賈總?”
“嗯,他在麽?”我問道。
她大概見我臉色不太好,笑道,“怎麽了這是?”
“他到底在不在?”
“在,不過剛剛休息,你在這兒等一會兒,等他醒了我叫你。”她說道。
我隻好坐在外麵等他。
約莫半個小時候,賈總讓秘書過來叫我。
我走進了他的辦公室,看到賈總正坐在那裏看文件,見我進來,笑了,“這大過年的,看你那臉色怎麽那麽難看?出什麽事兒了?”
“您不知道出什麽事兒了麽?”我氣道。
賈總一笑,“坐吧,我知道你會來找我的,所以你看,過年我也沒在家,就是在這兒等著你呢。”
我冷笑一聲道,“是啊,您這麽會算計,能算到我來找你,也不算什麽稀奇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