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引而不發定東吳

  第九十六章引而不發定東吳

  正在大營之中的陸鴻聽到回報之後,對自己麵前的顧雍開口說道。


  “顧大人,真是不好意思,讓你一來就看到這樣的亂局,不知道顧先生對此怎麽看?”


  聽到他這麽問顧雍卻是直接搖頭說道。


  “徹侯這問,讓在下無話可說,一來在下初到這裏,還不了解都發生了什麽情況,二來在下也不知道徹侯這是想要如何行事,所以在下不知道如何評價此事。”


  這讓陸鴻的眼睛一亮,很明顯顧雍是一個穩重謹慎的性子,於是就介紹到。


  “不瞞顧大人,這次的事情是陸某有意為之,現如今天下局勢紛亂,東吳和巴蜀都是初定之地,不得之下隻能用雷霆手段。最近劉子揚在東吳再造黃冊,有近十萬的隱匿之戶,陸某讓人分發農具給這些人,結果有人趁機作亂,所以才有了如此的局麵。”


  話說的十分坦誠,顧雍聽了之後,沉思許久這才說道。


  “徹侯名言相告在下已經知道徹侯的心意,在下也是東吳的大族,知道徹侯如此做會讓這些大族蒙受不小的損失,而且還是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這樣一來就會激化矛盾,雖然說一時會讓東吳平定下來,但是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徹侯要想讓東吳徹底平定,還需另想他法。”


  輕輕撫摸著已經留出來的胡須,陸鴻輕輕點頭。


  “顧大人說的不錯,此法卻非良法,所以陸某這才請顧大人過來謀劃一二。”


  說到了這裏,顧雍就起身行了一禮,然後說道。


  “徹侯如此坦蕩,在下自當盡綿薄之力,現如今東吳之地有三難,一難為地方大族,此難天下皆有。二難為新得之地民心不穩生活困苦,需要明辨法度才能得民心,休養生息才能富民。三難為漢蠻有別,蠻族粗鄙無禮,與我大漢子民多有衝突,且由來已久仇怨甚重。不過在下聽說徹侯在荊南對蠻族之事,認為可以在東吳推行,數年之後必可見功。”


  陸鴻一邊聽一邊點頭,這顧雍確實有才,說這些都切中要害,不過還沒有說道眼下的事情。


  所以他沒有說話,而是示意顧雍坐下說話。


  坐定之後,顧雍這才繼續說道。


  “眼下之事,徹侯已經有了謀劃,隻是在下以為,殺不如不殺,引而不發方為上策。一來這些大族知道了徹侯的手段,必定會心懷忌憚,二來讓他們如同頭懸利劍,行事會更加謹慎。這樣一來徹侯就可以再用懷柔手段,約束大族並且讓他們之間歸心,殺不法而扶順民,如此一來東吳大族在恩威並施之下,逐漸就會屈服。”


  這倒是跟陸鴻本來的想法有所不同,他原本想的就是殺幾個大族,然後再立法度。


  現在聽到顧雍這話,陸鴻思慮良久,然後這才說道。


  “不瞞顧大人,此法雖然不錯,但是就怕陸某離開之後,這些大族心中不服,反倒讓東吳重新出現亂象,如此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顧雍一聽這話,馬上離席拜服,說道。


  “徹侯,要是徹侯同意此事,那就交給在下。現如今東吳四家最大,陸顧朱張,在下就是顧家之人,陸大人是顧家之人,現如今朱大人也在荊南任職,如此一來三家都可以為徹侯效力。要是徹侯把此事交給在,那麽在下就有把握去說服張家。這樣就可以通過法度懲罰那些為亂的大族,然後推行法度,再加上徹侯漢蠻一體之法,東吳平定不過就是時間問題。”


  聽到這裏陸鴻笑了,很明顯這是顧雍來之前,為了勸自己放下屠刀是做足了功夫。


  不過他也不是一定要殺人,就像是現在,顧雍能夠這麽說,他也不介意給一個機會。


  要是真的能夠做到,那事情反而就更好辦了,於是陸鴻就點頭說道。


  “顧大人既然如此有心,陸某自然願意讓顧大人一試,不過陸某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消減私兵,設置衛所維護治安。隻有這樣東吳才能真正的安定下來,陸某也不會時長擔心東吳之事。”


  消減私兵!聽到這個顧雍的眉頭就是一皺,要知道當今是亂世,各地紛爭不斷。


  各地的大族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安全,就紛紛招募私兵,這種情況下,陸鴻提出要消減私兵。


  這是一種交換,陸鴻這一次不對東吳的大族下手,讓他們自己聽招呼。


  不過要是交出私兵,那麽這些大族就沒有了太多的自保之力,這樣一來陸鴻當然放心。


  好大一個難題,顧雍也是皺眉不止,這件事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許久之後,陸鴻看到顧雍還在思慮,然後就是一笑,然後輕聲說道。


  “顧大人現如今北方的袁曹正在大戰,楚王治下短時間之內不會再有戰事,天下太平那些大族還擁有那麽多的私兵,這是意欲何為啊?”


  一聽這話顧雍就知道這件事沒有什麽轉圜的餘地,於是抬手一禮說道。


  “徹侯的意思在下明白了,在下這就去跟各大族聯係,盡力促成此事,不過需要一些時日。”


  聽到顧雍這麽說,陸鴻點了點,笑著說道。


  “這一次陸某會在柴桑盤桓數日,當下陸某會發兵拿下這些大族,然後坐等顧大人的消息。”


  事已至此,顧雍也就不再多說,陸鴻一笑隨後就說起來以後的東吳治理之法。


  第二天一早,顧雍就匆匆告辭離開,而此時作亂的那些亂民大部分都已經投降。


  稍加審問就直接供認出了主謀,乃是柴桑當地的大族。


  有了這些證據,陸鴻下令捉拿這些大族,並搜查證據,很快就從這些大族的家中。


  找到了農具還有逃亡之人,如此一來鐵證如山,但是陸鴻卻是一時沒有了消息。


  這事情一傳開,東吳的大族都開始人心惶惶,不知道接下來倒黴的是誰。


  不過這也給顧雍的勸說加了籌碼,最終東吳的陸朱顧張四大家族,開始裁撤私兵,並且支持陸鴻的這一次平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