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打倭寇需要理由嗎
打到東瀛去,滅了倭寇!
這個想法,泰昌早就有了。
他之所以一直沒有付諸行動,主要就是因為西南土司之亂和西北的災情。
畢竟打東瀛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西南土司之亂尚未平定,西北災民還不能自給自足,他便盲目出兵,很有可能後方會出亂子。
要知道,這年頭想當亂世梟雄的可不少,一旦給他們逮著機會,他們便會竄出來搗亂。
這會兒西南土司之亂已然平定,西北災民也差不多安置好了,大明內部差不多已經穩定了,他自然要準備動手了。
文華殿議事堂中,一眾朝臣再次目瞪口呆。
皇上的想法為什麽總是如此的驚俗駭世呢?
打到東瀛去,滅了倭寇?
東瀛可不是一個隨手可滅的小蠻夷!
你們這又是什麽表情?
泰昌見狀,不由問道:“你們發什麽呆啊,打東瀛不行嗎?”
這不是行不行的問題啊!
皇上,東瀛不是一個隨手可滅的小國啊!
我們要是真一舉把人家滅了,那還好。
要一時半會滅不了,拖那裏,那得耗費多少錢糧啊!
皇上,您得考慮大明的國力能不能撐得住啊,您得考慮這一仗能不能打啊!
禮部尚書鄒維璉忍不住問道:“皇上,微臣鬥膽問一句,為什麽要打東瀛呢?”
泰昌不由反問道:“打東瀛需要理由嗎?
人家可以打我們,我們為什麽不能打人家?
東瀛人狼子野心你們不知道嗎?
當初東瀛關白豐臣秀吉有多狂,你們不知道嗎?
他說了什麽,你們不知道嗎?
先下朝鮮,再滅大明,拿下天竺,稱霸世界!
你們以為他開玩笑的嗎?
東瀛人跟他一樣想法的多了去了,現在的德川幕府同樣如此,隻是他們走的路子不一樣而已。
他們都把大明的屬國琉球給滅了,而且還試圖拿下東番,進而從海路進攻大明。
如若不是沈有容沈將軍舍命將他們的先鋒擊退了,你們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
這幫倭寇,一直賊心不死,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那什麽海上霸主荷蘭人為什麽來攻打大明你們不知道嗎?
這幫家夥就是東瀛人忽悠來消耗我們大明實力的,東瀛人妄圖漁翁得利,趁我們跟那什麽海上霸主拚得兩敗俱傷之時滅了我們!
這幫倭寇,都沒完沒了了。
真當我們大明好欺啊!
我們不將這幫倭寇給滅了,以後他們還不知道會玩出什麽幺蛾子來呢。”
好吧,打東瀛的確不需要什麽理由,這幫倭寇打大明主意可不是一回兩回了。
問題,東瀛不是這麽好打的,倭寇不是這麽好滅的啊!
兵部尚書盧象升想了想,隨即小心的提醒道:“皇上,這東瀛有點邪乎啊,前朝蒙元也曾想打下東瀛,結果去了兩次,兩次都遭遇海上風暴,尤其第二次,十多萬人,總共才幾人生還啊!”
這個泰昌當然知道。
元世祖忽必烈就曾兩次組織大軍跨海遠征,想要拿下東瀛。
第一次他們倒是衝到九州島上去了,奈何準備不夠充分,再加上對山地作戰不是很熟悉,結果久攻不下,不得不退回船上。
邪門的是,他們剛退回船上,當晚就遭遇了海上風暴,大半戰船都被吹翻了。
沒辦法,他們隻能退兵了。
第二次就更邪門了,蒙元足足準備了大小戰船三千餘艘載著十餘萬大軍遠征東瀛,結果,尚未成功登陸便被東瀛人所謂的神風給吹得全軍覆沒,僅幾個人生還!
邪乎嗎?
朕還真不信這個邪!
泰昌連連搖頭道:“這個不是邪乎不邪乎的問題,帆船本就容易遭遇海上風暴,因為帆船出海需要勁風,而勁風最易變成風暴。你們沒聽那西班牙使者說嗎,西班牙無敵艦隊五次遠征英國都遭遇了海上風暴!這是根本就不是什麽邪乎不邪乎,這是帆船的特性造成的,我們現在有輪船了,就不用擔心這個了。”
好吧,這個的確有道理。
帆船出海的確需要勁風,誰知道這勁風會不會變成風暴呢。
大明有了輪船就不一樣了,出海壓根不需要什麽風,海麵越平靜越好。
這樣一來,自然就不大可能遭遇海上風暴了。
盧象升聞言,不由連連點頭,躍躍欲試道:“皇上英明,我們什麽時候出征啊?”
他之所以提醒泰昌並不是因為畏戰,他隻是怕跟蒙元大軍一樣遭遇海上風暴,仗都沒怎麽打便完蛋了。
泰昌這麽一說他便明白了,輪船真不大可能遭遇海上風暴。
那還有什麽好說的,直接開幹啊!
盧閻王之名可不是吹出來的,他根本就不怕死。
他隻是不想帶著十餘萬甚至數十萬將士去送死而已。
泰昌聞言,卻是緩緩搖頭道:“這個不急,我們先做好萬全的準備再說。”
打東瀛是不需要理由。
但是,打東瀛卻需要好好準備一番。
東瀛真不是什麽小國,至少這會兒不是。
豐臣秀吉之所以會口出狂言,說什麽先下朝鮮,再滅大明,拿下天竺,稱霸世界,也不是因為狂得沒邊了。
這會兒的東瀛是真的不弱,不管是從人口上來說還是從軍隊數量上來說他們都不弱。
如果光論人口,這會兒除了大明就數東瀛人口最多了,保守估計,這會兒東瀛的人口最少也在一千五百萬以上,甚至兩千多萬都有可能。
而這會兒的英法、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等等,所謂的歐陸列強人口其實都在五百萬左右。
而且,東瀛也早就有火槍火炮了。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東瀛並不好搞,甚至可以說,這會兒的東瀛比歐陸列強還難搞。
泰昌是想滅掉東瀛,但不是用嘴去滅,而是用實力去滅。
所以,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他是不會貿貿然出兵的。
徐光啟聞言,不由滿臉欣慰道:“皇上英明,打東瀛的確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他是真怕皇上說幹就幹,什麽都不準備,直接上。
還好,皇上還沒瘋到這種程度。
泰昌當然沒這麽瘋,他隻是想法比較瘋狂而已,做事還是比較穩重的。
他仔細想了想,這才緩緩的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的東瀛大概有多少兵力,我們先得搞清楚才行。”
這個有人清楚嗎?
當然有!
畢竟,大明在萬曆朝就跟東瀛幹了兩仗。
徐光啟聞言,緩緩回憶道:“東瀛兩次入侵朝鮮步卒皆是九個軍團,每個軍團的人數一萬多到三萬多不等。
據說他們調動了三十餘萬步卒,雖然這個數有點誇大之嫌,但也沒誇大多少。
我們就算他們調動了三十萬步卒,而他們本土肯定還留有一定的守備,這樣算的話,東瀛最少有步卒四十萬,如果全力抽調青壯跟我們拚命,征集五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他們還有六路水師,總計大致萬餘人,大小戰船七百餘艘。
這個應該沒怎麽誇大,畢竟他們可是將三十餘萬步卒運送到朝鮮了,沒這麽多戰船,那根本就不可能運送這麽多步卒過海。”
徐光啟可不是光懂天文地理,農田水利,他還曾負責調集人馬操練大軍呢,孫元化就是那時候成為他門下弟子的。
他收的這些並沒有什麽水分,萬曆朝的兩次大戰證明,東瀛的確有那麽點實力,要不然他們就不會狂得要滅了大明了。
眾臣聞言,皆是滿臉凝重的點了點頭。
他們雖然沒有徐光啟那麽了解當時的情況,大致戰況他們還是有所耳聞的。
東瀛倭寇的確有這實力。
泰昌聞言亦是滿臉凝重的點頭道:“五十萬步卒再加上一萬水師,這實力的確不錯,看樣子我們還得多調集點人馬才行。”
這會兒大明雖然不止五十萬大軍,但是能出征前往東瀛的並沒有這麽多。
遼東那邊肯定是要留下大軍鎮守的,要不然建奴肯定會趁虛而入,以圖東山再起。
還有西南,土司之亂方定,也得留下人馬震懾才行。
還有瓊州府,那五萬人馬也不能動,畢竟那裏有幾十萬俘虜。
還有鳳陽府,那五萬人馬也不能動,畢竟那裏有幾十萬被削了爵的皇親國戚。
還有東南海域,為防止荷蘭人反撲,最少也得留下一個水師船隊鎮守。
還有東番,那十餘萬人馬肯定也不能動,因為荷蘭人下次再來很有可能不會再去攻打福建了,而是直接衝向東番。
也就是說,這會兒大明大半人馬是不能動的,能出征的也就是京營、禁衛和兩路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