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v微微咋舌
至於如何能夠平安的走出戒備森嚴的皇宮。
蕭天策是一點法子也沒有。
無奈之下,蕭天策隻能希糞於自己的螟蚣早日能夠有所精進。
能夠像那些傳說中的武林高手一般飛簷走壁,從而離開這森然的皇城。
禦書房內。
唐僖宗一臉慍怒之色的看著手中的奏折。
而在唐僖宗的跟前則跪著五六個大氣都不敢出的大臣。
啪!
唐僖宗一下子將手中的一份奏折摔在了一個戰戰兢兢的大臣的麵前。
厲聲喝道:“朕施行新政已經一月有餘,為何半分成效也沒有?朕不是已經下過明招讓各級府衙減免百姓賦稅,為何全國各地還有這麽多百姓舉旗造反?”
“咳咳咳。”
說到這,唐僖宗的麵色一陣潮紅,禁不住咳嗽了起來。
見狀,一個豎手站在唐僖宗一旁的內侍太監忍不住說道:“大家,還請息怒。”
說著,便將一杯溫茶遞到了唐僖宗的麵前。
唐僖宗接過茶杯喝了一口,重重的放在了幾案之上。
同時的,唐僖宗的臉色也漸漸緩和了一些。
唐僖宗自從重新回到長安之後,便一心想要革除弊端。
短短一個月就下達了數十條明招。
偌大的禦書房內幾經的鴉雀無聲。
那些跪在唐僖宗麵前的大臣們一個個臉色發白,額頭上冒著細汗。
唐僖宗的目光從幾個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那些大臣雖然是低著頭,但也能感覺到眷背是一陣發涼。
要知道,從前的唐僖宗可是喜怒無常,誰也摸不清。
雖然遭逢大難之後,性情有所收斂。
但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啊。
唐僖宗的目光從幾個人的身上一一掃過。
心中歎了口氣,說道:“你們都起來吧。”
聞言,幾個大臣這才長長的鬆了口氣。
齊聲謝恩道:“多謝聖上。”
說罷,便起身垂手站在一旁。
唐僖宗看著幾個人,最後眼鏡落在了站在首位的一個四五十歲的大臣臉上。
淡淡的說道:“楊崇,你說,為何朕嚇了明招,減免百姓賦稅,休養生息,那些叛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壯大?”
這楊崇出身於世家大族,乃是隴西楊家之後。
與前朝的隋楊是同宗但不同源。
要知道,自南北朝以來,關隴世家大族影響著朝代更迭。
雖然武周時期大大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力量。
但楊家底蘊深厚,曆經數朝興衰。
這楊崇的能力也十分了得,敢於直言進諫。
在那些隻會溜須拍馬的朝臣之中,算是一股清流。
十分受到唐僖宗的賞識。
聞言,楊崇向旁邊站了一小步。
不卑不亢的說道:“回稟聖上,有此種種皆因為政令不通也。”
聞言,唐僖宗的眉頭輕輕皺了一下,但並沒有打斷楊崇的話。
隻聽楊崇繼續說道:“陛下雖然心係天下黎民蒼生,但如今各地藩鎮四起,諸侯並立。再加上朝堂之上,宦官把持朝政,百官隻求富貴自保,而不思蒼生社稷。致使聖上下達的詔書隻在這長安百裏之內有些波瀾,至於百麗之外,皆當詔書與手紙無異。”
聽到這,唐僖宗的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
依舊用十分平淡的聲音說道:“既然你知道這些,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做才能匡扶我大唐基業?”
如果說在以前,唐僖宗還對這些不甚了解的話。
如今“親政”一個月的他對於這些早已經知之甚詳。
之所以會如此發問,隻是想借楊崇的嘴巴說出來而已。
而楊崇也並沒有讓唐僖宗失望,還真的說了出來。
唐僖宗沒有想到自己之前趕走了一個田令孜,又冒出來了一個楊複恭。
而且這楊複恭仗著自己軍權在手,控製了京畿之地,與那田令孜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加的飛揚跋扈,甚至幹涉朝政。
大肆的提拔自己的那些幹兒子,掌控了京畿附近絕大多數的軍政大權。
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樣。
這讓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的唐僖宗倍感不爽。
“回稟聖上,如今天下雖然反震林立,但好在這些諸侯各自敵對,雖然乃是心頭之患,但並非迫在眉睫之事。當務之急,陛下應該革除朝堂之上的弊端,掃去朝堂之上的烏煙瘴氣,還百官朗朗乾坤。”
楊崇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擲地有聲。
但停在其他的幾個大臣的耳中卻好像是一個晴天霹靂一般。
一個個的臉色各異。
楊崇的這番話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在場的哪一個沒有長著七竅玲瓏之心?
一個個都精明的很。
這幾個人雖然表麵上雲淡風輕,看不出什麽異常。
但心中卻是起了波瀾,都在計算著這一次的利弊得失。
這些人都可以感覺到,即將會有一場血雨腥風籠罩在這京都的上空。
此次之後,這朝堂上的格局將會重新洗牌。
也會有許多人會永遠的閉上眼睛。
如今的長安城無異於一個火藥桶。
而楊崇的這番話無疑會引爆這個火藥桶。
而在場的這些人之所以能呆在這間禦書房,那可都是朝廷重臣,也是唐僖宗所看重的人。
最起碼是與那楊複恭沒有什麽牽連的人。
不然唐僖宗也不會讓這些人討論事情。
唐僖宗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了一抹精光。
“愛卿能出此言,必定是有了什麽計較,不妨說出來聽聽。”
聞言,楊崇不禁有一些遲疑。
眼睛微微掃視了一下周圍的幾個大臣。
見狀,唐僖宗似乎是為了個楊崇吃下一個定心丸。
淡淡的說道:“愛卿有什麽話盡管直言,此處眾人皆是我大唐忠臣。”
聽罷,楊崇心領神會,道:“陛下想要革除朝廷弊端,唯有掃清寰宇,還朝堂之清明,而這重中之重的乃是宦黨之禍,而這宦黨之禍的源頭則……”
說到這,楊崇不禁停了下來。
對於那位楊大將軍的威勢,在場所有人都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包括唐僖宗在內的幾個人也都明白楊崇話中的含義。
想要解決宦黨之禍,首重於楊複恭。
隻要這位楊大將軍一死,與之牽連的黨羽自然能夠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