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挑錯
沒想到他們的這個心願很快就實現了。因為導演要求加幾個鏡頭,加幾個人物形象,他發現陶明挺上鏡的,人也勤快,就給他添加了幾句台詞。
陶明高興得不得了,很盡心盡力地去練,不想,他一次就過關了,一氣嗬成。
殷音也沒料到,陶明會有演戲的天賦,實感意外,也非常開心,還幻想著,要是有好的機遇,說不定他幹演員這行很行呢,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期盼。
而事實上,也如她所料,陶明在劇組裏是越來越受重視,每天進步很快,所以他完成了這部戲後,又有導演找他參演一部電視劇,演個小配角,也是清朝劇,叫《刁蠻公主》,這裏麵他的台詞就明顯增多了,戲份自然增加了不少,酬勞也大大提高了。
殷音聞聽陶明的喜訊很開心,所以總會抽空跑去影城探班,充滿了好奇心去了解拍攝工作。
然而這次去的時候,殷音卻看到陶明和執行導演之間有些摩擦,關於演戲有點爭論,雙方鬧出了不愉快。
殷音很擔憂,就問陶明出了什麽事。
陶明則說無大礙,就是爭論一些觀點,都是工作問題。
而殷音卻在旁聽到那執行導演叨叨著,說了陶明一堆不好,說他無名小卒敢給導演提意見,還要求改劇本台詞,連人物設定都要修改,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那導演一直憤憤著,也引得殷音為陶明擔憂。
殷音就再去問陶明。
然而陶明被總導演和編劇及其他工作人員圍住,都在說陶明的不對。
被牽扯其中的還有女一號,某位康姓的台灣籍二線明星。
那康小姐也戴著戲裝,不屑地看著陶明,說:“難道,你也對我演的戲有意見嗎?你才入行多久?你知道我是誰嗎?”
陶明見那女明星火了,忙解釋著:“康小姐,您誤會了,我不是說您演戲有問題,而是劇本設定人物時,本就有缺陷,這不是您演的問題。”
那女明星聽到後,也不好再發火,而怪腔怪調地說:“哦,那您說問題出在哪了?要怎麽修改呢?”
陶明恭敬地對大家說:“在下認為,片名雖叫《刁蠻公主》,但不管怎麽刁蠻,也得符合常理,符合傳統禮教才對,表現得太過了,那就不是公主了,而是市井的潑婦,與‘公主’二字相去甚遠。”
“你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表現得太過了?我演得怎麽不對了?”康小姐不滿地問。
陶明耐心說:“我再重申一遍,不是康小姐您演的不對,而是人物設計的本身就有問題。古時候的女子,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哪怕她貴為公主、皇後,也都十分遵守禮教的。我不否認會有女子天生活潑好動,性情乖張,可還都是有一定禮數的。哪怕自己的身份再高,也不會隨意目中無人,說話也是溫文爾雅,談吐不凡,。因為貴族小姐們都受了良好的教育,行走坐臥都是非常講究儀態美的。她們可以性格活躍,但是體態一定是優雅的,這是從小受到嚴格的家教的結果,絕不可能在市井上隨便跟個仆人就逛街,還大搖大擺地走著,完全不符合當年的時代特點。所以,有些橋段虛構的就太離譜了。
比如女性會反串女扮男裝出行,實際上是行不通的。過去漢族婦女是裹腳的,腳已經畸形長不大了,就不可能像男人那樣穩當地邁著方步走。而清代的滿族女子雖沒有裹腳的習慣,但貴族婦女習慣穿的是花盆底的鞋,穿慣了那種鞋子,跟踩平底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走路的姿勢都與花盆底鞋子相配、相協調。若突然換成男子的鞋子,女子走路時就會肢體不協調,變得不陰不陽,很難看,也走不成,因而一些編造的情節就顯得太假了。”
康小姐和部分劇組人員聽了有些不屑,那執行導演就撇嘴說:“假?演戲本來就是假的,要不怎麽叫演戲呢?哼,也不知你是哪跑來的,敢跟我們吹毛求疵,你也太目中無人了吧!”
“我隻是就事論事,也是想把戲演好,並沒別的意思。”陶明極力解釋著,“如果做的太假,觀眾一眼看破,這戲看著就沒意思了。我們演的是過去的時代,就要符合過去的禮法,否則就不是古裝戲了,而是現代戲。過去的大家閨秀就該有大家閨秀的樣子,跟現今時代的女性是有很大區別的。否則還看什麽古裝戲,直接演現代的不就行了。既然是演古裝,古代女子的行為體態必然是舉止端莊,哪怕她是小門小戶的姑娘,說話或行事的禮數也不能錯,否則容易給人誤解是不良婦女。
你們也都知道,古代女子都喜歡在頭發上插上金簪銀釵,喜歡戴耳墜,而不是耳釘,知道其中的緣由嗎?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看。那金簪上多是帶穗子的,耳墜也有墜子,自然垂下,能靈活搖擺。而這些除了美觀外,最主要的是用它們來規範女子行為的。如果女子的動作過大,那金釵上的穗子就會亂晃,耳墜子也會搖擺過度而打在臉上,那麽整體儀態盡失,顯得非常失禮。所以真正的大家閨秀是笑不露齒,舉止端莊,儀態優雅,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回頭動作,也做的很講究,她會穩當地連頭和身子一起轉過去,而不是隻回頭,不動身子,那樣耳墜子肯定打在臉上了。這樣講究固然覺著麻煩,但形態上看起來很美,女子的舉止體態是以美為前提的,而不是以方便為基準的,這就是古代和現代的區別。若表現不出這些區別,那就很假。所以我說了這麽多,就是在說,戲裏的公主不該太放浪形骸,應該是男女有別,是在一定的行為約束下表現其特殊的性格和品質,不能忽略了時代背景。”
陶明的這一大套話,說的那些人眼睛瞪的發直。後來還是總導演說話了:
“小陶呀,我知道你很認真,可這畢竟是給現代人看的戲,誰還會計較那些細節呢?倘若什麽都要符合過去的禮數去編排,那好多情節就無法形成了,故事也就不好看了。”
這時康小姐插了話:“導演,別跟他廢話了,他懂什麽?沒入行多久就跑來給別人指手畫腳的,他一個外行人算什麽嘛?就算演得不符合古代的禮法,誰又能知道,能看得出來呀?大家都知道是演戲,看完了樂嗬一陣就完了,誰還計較那麽多?真是多事!再說了,怎麽證明他說的就都是對的?誰去核實呀?誰在古代呆過呀?真是吹毛求疵,雞蛋裏挑骨頭,浪費人時間!導演,要是改戲的話,我先前的不就都白拍了嗎?我可沒時間再改了,我檔期不允許!”
康小姐一個勁瞪著陶明,腮幫子氣得鼓鼓的,嘴裏還哼哼唧唧呢。
陶明還想對康解釋,然而總導演發話了,叫編劇聽好,後麵的劇情要多注意了,盡量貼近當時的社會風貌,別太偏離了。
說完,總導演就要散掉人群,繼續開工。
而陶明還有話要說,急忙攔住了總導演:“導演,先別走呢,我還有話沒說完呢。”
“哎呀,小陶呀,咱們工期緊張,耽誤不起時間,多延長一天就多一天的費用啊。”總導演為難地說。
“我知道時間緊迫,可是台詞上卻有重大失誤,這錯誤太明顯了,不能忽視啊。”
“什麽錯誤啊?”導演皺著眉頭問。
“咱們的劇情是以清朝初期為曆史背景的,講述的是康熙皇帝時期的事,雖然是杜撰,但有些曆史常識不能錯,不然,會貽笑大方的。”陶明嚴肅地說。
“你在說什麽呀?什麽曆史常識?”總導演有些不耐煩了。
“就是關於對康熙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稱呼,咱們在演戲的時候是不能直呼其為孝莊的,而太後本身也不能自稱為孝莊,‘孝莊’這個詞是諡號而不是名字,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後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試想,孝莊是太皇太後死後才擁有的稱號,她生前又怎麽會知道‘孝莊’這個名稱呢?顯然不符合邏輯呀,這不是嚴重的謬誤嗎?”
總導演瞪起眼睛,吞吞吐吐地說:“你說的這個問題,誰……不知道?我,我會弄錯嗎?可你說怎麽辦?後人隻知道孝莊這個稱號,在戲裏不說孝莊,那說什麽?又該怎麽稱呼康熙的祖母?不讓叫孝莊,那觀眾知道說的是誰呀?你以為就你知道所謂的常識,別人就不知道嗎?”
導演說的話有點沒底氣,他心裏在發虛,臉色也不好,心想陶明這小子真難纏,拍完戲拿了錢就得了,還他媽的那麽多事,要多煩人有多煩人,就想陶明的戲趕快拍完了走人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