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番外8 簡介《了凡四訓》及作者i.
之所以要在最後的番外添加這些似乎與本小說不搭邊的文字,鄙人感覺不是畫蛇添足,竊以為有畫龍點睛之妙。
哈哈!請原諒筆者有些牛皮哄哄,實則俺是個實在人。
《了凡四訓》這本簡短的善書,雖隻是明朝思想家袁黃的家訓,卻已流傳了400多年之久,中外名人都對此書亦推崇備至。
下麵我查了一些有關作者的介紹(百度上更詳細),願朋友們能耐心看一看,以證曆史上確有其人。
袁黃,初名表,字坤儀,號了凡,嘉善魏塘鎮人。
青少年時聰穎敏悟,卓有異才,曾受教於雲穀禪師,對天文、術數、水利、軍政、醫藥等無不研究,補諸生。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縣辟書院,令高材生從袁受經學。萬曆五年(1577)會試,初擬取第一,因策論違逆主試官而落第,後更名黃。
十四年中進士,為萬曆初嘉興府三名家之一。
奉命清核蘇鬆錢糧,上《賦役議》,又請減免額外加征米銀10餘條款,被豪紳所阻而作罷。
任河北寶坻知縣(雖隻是縣長,卻是皇帝直轄)時,該縣賦役倍於他縣,積欠糧賦達萬石,袁黃上條陳請減免舊額,建議由會通河水運皇木代替車運,朝廷允準。
於,寶坻(今TJ市寶坻區)得以減免舊賦,革除運木重夫、重馬、采石及箭手諸勞役。
袁黃還下令疏浚河道,植樹挖沙,築堤開渠,墾荒種植,成績斐然,成為寶坻縣800年以來,最好的知縣,其塑像保留至今。
時薊鎮諸主、客軍近20萬,年例銀及屯田民運各項開支計150萬兩,巡撫因袁黃通曉邊疆事宜,遂召之共議大計,乃獻革養軍虛費、汰怠兵冗員等十策。
萬曆二十年(1592),調任兵部職方主事,適日本侵略朝鮮,朝廷大舉東征,薊遼經略宋應昌上疏請袁黃到軍營讚劃,與劉黃裳浮海渡鴨綠江。
平壤戰役時,提督李如鬆以誘兵迎戰日軍獲勝,袁黃禁止李部下諸將割首級報功,李深為惱恨而引兵東去。
派袁黃守平壤,不增撥一兵一卒。後突遇日軍攻城,袁黃率領部下及 3000 名朝鮮兵擊退之。
不久,李如鬆兵敗碧蹄館,兵部尚書石星主張撥款議和,袁黃上書提出將驕應罷兵。提督李如鬆誣袁黃以十大罪狀,袁黃遂罷歸家居,閉戶著書,卒年74歲。
天啟元年(1621),吏部尚書趙南星追敘袁黃東征功勳,贈尚寶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書院六賢祠,江巡撫納蘭常安撰《祠堂記》,讚袁黃“揮擊閹豎,九死不悔”。
袁黃著述有:《祈嗣真詮》、《皇都水利考》、《評注八代文宗》、《春秋義例》、《論語箋疏》、《袁氏易傳》、《史記定本》、《袁氏政書》、《兩行齋集》、《寶坻勸農書》、《袁了凡家訓》、《袁了凡綱鑒》、《群書備考》、《石經大學解》、《曆法新書》、《中庸疏意》、《攝生三要》等。
袁了凡一生的經曆富有傳奇色彩,卻也證實了35歲遇到南京棲霞寺雲穀禪師時,所受教誨完全屬實,如果我們按照他的方法去做,確實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科學,不是迷信。
因為全書告訴我們一個公式:命運=定數+變數
一般來說,人在沒有掌握方法的時候,會被定數所牽絆,所控製,故而,算命先生能算準我們的命運軌跡,而一旦獲取密碼,找對方法,那麽,我們完全可以掌握後麵的那個“變數”,從而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
那麽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很簡單:斷惡修善。
此書,不僅有理有據,還有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書。
晚清曾國藩因讀到書中所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而改號為“滌生”,並將此書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書;民國初年,由於印光大師的闡揚倡印,流通日廣;近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則認為,《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淨空法師,與聖嚴、星雲等合稱為“當代四大名僧”,他的講座編成講佛係列之《淨空法師講》一書中,對《了凡四訓》作了詳細、透徹的闡述。
《了凡四訓》是淨空法師接觸佛法第一本念的書,它對的影響非常之大,可以說影響了一生。
事實上,此書雖是開花以中國,卻在國外更香,下一章我將介紹一下它在日本盛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