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偷聽試題,皇帝心事!
秦河搖了搖頭,說道:“長孫大人,我為什麽要回答你這個問題?”
“你想怎麽看我,那是你自己的事,麻煩你早點離開,然後讓陛下打消封我官爵的念頭,那樣的話我還會對你有一點感激之意。”
長孫無忌聞言蹭蹭火氣就上來了!
他位極人臣,哪怕是當今皇帝都對他長孫無忌禮遇有加,很少說重話。
然而這秦河居然這般慢待於他!
哪怕長孫無忌用宰相肚量將自己的怒氣壓了又壓,卻始終壓不下去這股怒火。
因為長孫無忌看得出來,這個秦河居然是真的看不起自己。
長孫無忌站起身,聲音盡可能平穩,但依舊流露出森森寒氣。
“秦河,本官知道陛下寵信於你,所以你如此驕縱。”
“看在你對大唐有所功績的麵子上,本官不治你的犯上之罪。”
“若是你能夠給出令人滿意的科舉試題,本官身為大唐宰相,可以照顧你的生意,有些陛下不方便給你的優惠,本官可以給你。”
“但若是你隻是虛張聲勢,實際上給不出來,或者給出的科舉試題十分差勁,那你就甭想在朝中擔任任何官職,你的仕途之路就此絕了。”
“秦河,你敢應嗎?”
秦河本來已經打算送客,但聽了這話,身形不禁一愣。
這長孫無忌的話,怎麽看都是穩賺不賠啊。
贏了能換取大量的生意,輸了也會幫自己推辭掉宰相之位。
這種零風險零成本高收益的項目,誰不做誰傻。
想到這裏,秦河看向長孫無忌的目光反而和善了點。
畢竟現在長孫無忌在秦河眼中就像是無償送錢送聲望值的大好人。
秦河略微想了一下,從大唐曆史中篩選了一下,選出了三道和最近大事有關的科舉試題,然後說道:
“若是我,我會出三道試題,不過第三道試題不能夠告訴你,這事關我將來的一場生意,至於前兩道試題,有文有武。”
長孫無忌冷笑道:“說得還挺裝模作樣。”
秦河沒搭理長孫無忌的冷嘲熱諷,說道:
“第一道內政題,亂世須用重典,然而當世已是治世,這刑罰應不應該寬鬆?”
長孫無忌微微一愣。
這道題目,長孫無忌最近也有涉獵。
刑部尚書李道宗來找過長孫無忌多次了,兩人都在商議這個問題。
沒想到秦河居然也想到了這件事。
以商人而論,這秦河對大唐形勢的嗅覺可謂是十分敏銳。
不過長孫無忌自然不能承認秦河這試題出的不錯,長孫無忌冷冷說道:
“這乃是朝廷重事,要中書省和刑部細細討論的,豈能給一群小輩們當做科舉題目,這些小輩們有何資格參與論述此事?”
“你這樣出試題怎麽能行?”
秦河淡淡說道:“這國家興亡安危,哪怕隻是大街上的一介路人都有責任,何況是要成為國家棟梁的士子們,長孫大人,你這資格的說法,未免太狹隘了吧。”
窗外的李世民心中一震。
看不出來,這不願意當官的秦河,境界卻是如此之高。
若是人人都這樣想,何愁大唐不興啊!
長孫無忌被秦河懟,一怒之下想要反駁,但想了一想,竟是啞口無言,這秦河說得大義凜然,他長孫無忌若是反對,反而真的顯得狹隘。
強行把這股不悅壓下去,長孫無忌又說道:
“好,這道題姑且算你有道理,不過這種試題也算不上什麽絕妙,本官早已在著手這件事,隻不過本官沒有將其做成試題罷了。”
聽到這話的李世民暗暗搖頭。
就試題而言,這長孫無忌的確能想得出來。
但秦河能夠觀察到科舉試題的弊端,並從大義出發,能夠提出這等有價值有作用的試題,這就是你長孫無忌之不及了。
你長孫無忌能想得出來這種試題,卻想不出來要把這當做試題。這其中有著天壤之別。
秦河說道:
“無所謂,長孫大人你覺得怎麽樣都可以,你覺得不行就不行吧。”
秦河也不在乎。
反正他秦河怎麽都不會虧。
接著,秦河道:
“第二道試題,則是論武。”
“論的是,十年之後,大唐將如何出征高麗!”
長孫無忌又是一愣。
對高麗作戰?
而且是十年後。
長孫無忌瞬間就搖了搖頭,感覺到已經沒什麽意思了。
“這道試題更沒道理!”
“本官本以為你有什麽真材實料,原來隻不過是個真正的狂徒,本官居然跟你計較這麽多,也真是有失身份。”
秦河冷笑道:“何以見得?”
長孫無忌冷冷道:
“本官就讓你輸個明白,輸個心服口服!”
“一,隋便是因征高麗而亡,本朝再怎麽愚蠢,難道還能在同一個問題上麵栽跟頭?”
“二,十年之後,你秦河真的是開玩笑了,十年之後的事誰能說得準,要一群讀書人預估大唐十年之後的變化,這未免太強人所難!”
“而且,本官也不相信,你秦河能預測到十年後的趨勢變化!”
長孫無忌解釋完,實在感覺到這秦河基本上就是一介狂徒。
居然給出這樣的試題,他長孫無忌還廢什麽話。
直接回去得了。
在窗外偷聽的魏征也奇怪,按秦河的才華,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言論啊。
然而魏征突然感覺到身邊有微微顫抖的影子,凝神一看,卻發現正是陛下不住發抖的身軀!
魏征不免嚇了一跳。
“陛下您這是……”
然後就被李世民用手捂住了嘴巴。
李世民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秦河的這道試題,在別人耳中隻不過是一道平平無奇甚至拙劣的試題,但在李世民的耳中,這道試題實在太過於爆炸了!
這秦河怎麽就知道他李世民已經把征高麗提上了日程。
而且是在十年之後?
若非李世民親耳聽到,否則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為高麗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高麗非打不可,如果不是這般重要,也不會讓隋朝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壓榨國力,還是要征服高麗。
所以他李世民從一開始,就已經在尋思如何征高麗,而不走隋朝毀滅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