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歌爆火(上)
流媒體上所爆發出來的熱度,不會因線下宣傳的停止而停止。網民們是個天生帶有兩麵性的矛盾體,一邊嘲諷,一邊吹捧。
繼續幫這首具有特殊色彩的單曲向上攀爬,從公告榜第66位繼續向前,暗黑化的音樂一直被視為小眾音樂也走上了大舞台。
其中也難免會引起某些社會現象,誰都不願提起的詞匯——壓抑,一時間在媒體中、在私下裏的曝光度也是居高不下。抑鬱寡歡已經成為了常態,消極思想的一時風頭更是碾壓過了可笑的“美利堅夢”。
喪,這種文化還帶起了一股莫名的潮流,《cradles》似乎成為了這種文化的主體。與其說是締造者還不如說是興起者,從一個邊緣文化興起到主流文化的過程。當壓抑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壓抑,而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人的壓抑。總在相見,卻遙不可及的“美利堅夢”一戳即破。
這首歌曲《cradles》更是形成了一個社會熱點話題,已經破除了音樂圈固有的影響力,繼續向人群之中深入著。
油管上麵歌曲所顯示的播放量更是已經突破了3億大關,在主要的歐美地區也紛紛顯示出它的影響力。魔性繞耳的聲音、抓人的旋律都無一不在說明的這件事情,訴說著無盡的抑鬱。
自己的投資團隊和Musical.ly公司的兩個華人創始人代表會麵之後,就直接進入主題開始了談判事宜。已投後估值1億美元,占總股本的20%,所需要付出資金2000萬美元飛快的結束了這次談判。
雙方都其實對於價格可以再做一些細節上的談判,但都沒有選擇。一方是因為總老板所直接下達的命令,另一方是因為這首《cradles》所爆發出來的潛力,他們暫時想要足夠的資金來抓住這一個風口。
Musical.ly迅速和索尼唱片達成了相關合同,在歌曲的助力下北美地區的在線人數也正式突破了1億大關,正在向2億大關飛速邁進著,並且他們還選擇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開放Musical.ly。雖然公司內部還未具體摸清變現渠道,但一點也不能成為阻擋繼續擴張的腳步。
歌曲本身,順利的進入了美利堅公告榜前50的行列。單曲唱片在北美一地區的銷售總量正是突破500萬張,在國內的唱片銷量也許是個很大的數字,不過是相當於一個介於中流與中上流之間的水準。
但是給劉良帶來的回報是非常豐厚的,遠不是國內市場可以隨意臆想出來的。對於這次投資而言,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Musical.ly一方麵借助了這首音樂流行起來的風口,另一方麵貨真價實的幫助到了這首音樂繼續流行起來的趨勢。
美利堅公告牌這首歌曲的排名再次上升,其中不隻有老的歌曲消失在榜單之中,還有硬生生被擠下的歌曲。
其中有歌曲是由不少的實力唱將演唱的作品,實力唱將們隻能說生不逢時。還有那些被擠下來的歌曲,宣傳也是一部分能力之一,它們沒有得到充分的宣傳,有可能是被埋沒了,也有可能是實力僅限於此。
要知道美利堅公告牌的算法是極其嚴格的,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方麵,不是單靠一兩個、一兩堆粉絲就癡心妄想般能刷上去的。
美利堅公告牌自誕生以來就代表著音樂領域的權威性。
公告牌榜單前40是代表著什麽?在一部分程度上,代表著整個西方音樂圈的認可程度。
隻是掛了一個尾巴兒,公告牌第39名。
雖然歌曲的在公告牌的最終名次也僅限於此,但它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此。
現在基本上每個酒吧夜生活這類場所裏都會放這首音樂,許多電台也會映照著聽眾朋友們的期待播放這首歌曲,流媒體上的點擊量更是已經突破了5億大關。
對社會、對人民都掀起了抗爭熱潮,也同時掀起來如滔滔江水勢不可擋一般的喪文化。這也是它在公告牌的名次最終提前停止的原因,已經不需要任何榮譽加身,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
各種各樣的脫口秀類節目,現在除了討論一下男女老少都能聽懂的美利堅傳統政治問題,還能再互相抱怨幾句,自己到底能有多麽喪。
這種現象爆發的快,結束的也相當的快。
幾周之後,一切都就戛然而止了。畢竟,作為一名占用公共資源的非美利堅藝人,是需要給大家帶來正能量的。而這種正能量,正好與這首《搖籃》幾乎沒有一點關係,唯一直接的關係還是對立的。
這讓一向自高視重的美利堅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警惕。即使開放如它,臨時喊停。
開放總要有個限度,有些事一時熱度就夠,如果真正長期下去的話是不利於美利堅的一貫“愚民”策略。
但某些時候下場阻止不代表這場流行風暴的徹底結束,它已經在每一個聽過這首歌的人們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
在他們心裏貧瘠的土壤下滋生發芽,生根……等待著下一首相似音樂的到來,也許會徹底引爆這場浪潮。
同時也北美地區幾乎每一個大大小小的酒吧裏留下了星星之火,等待有人去引爆它們,徹底燎原的那一天。
去拷問人性的罪惡,他們是將墮落成野獸,黑化後的他又將何去何從?
油管上的視頻點擊量也是順利的突破了5億大關,5億100萬,5億1000萬,5億2000萬,繼續向上飛速上升著。
任國外炒的熱度多麽大,國內依舊風平浪靜,一點也不受此風波影響。
有幾堆長期遊蕩在油管、穀歌等涉外網站,才會了解到這首歌曲有多麽火爆。但這首歌曲不一定正對他們的胃口,他們也不能感受到那種旋律的魔力。不能切身體會一般具體感受,貨真價實的在國外酒吧裏體驗一般感覺,自然就沒引起什麽大的效果。隻不過勉強的擠占了一些他們的記憶時間而已,幾天之後也就忘記。
國內媒體朋友們忽然之間像統一了什麽意見一般,都選擇對此次國外爆發頗具轟動性的消息視而不見,不加以任何報道。原因自然是因為光限那邊買了部分媒體,讓他們都把鏡頭調轉到即將展開了金雞獎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