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從江東開始> 第113章 衣錦還鄉

第113章 衣錦還鄉

  這兩封戰報分別來自南昌跟秣陵。


  一封是於拾用快船送來的,另外一封則是甘寧派快船送來的。


  首先是於拾送來的戰報,上麵說孫策派出驍將周泰,領八百精兵潛入南昌附近,另有細作先行潛入榷場,在榷場內放火作亂,引發動亂,內外呼應之下,南昌幾欲落入敵手。


  關鍵時刻幸有陸遜挺身而出,求得孟建手令,出城召集兵馬,聯絡商隊護衛,共擊周泰,激戰數日,這才平定叛亂,賊將周泰亦被當場射殺;城內則由祖英召集官兵,斬殺內應,守住城門,這才保得南昌不失。


  一紙麻黃紙,短短幾行言。


  於琦卻從這短短的字裏行間,讀出了當時情況的危急,連祖英都需要親自上陣斬殺內應,可想而知當時的慌亂危急。


  也是僥天之幸,因為許幹的突然出現,讓於琦迅速擊退了劉勳的進犯;若是沒有許幹的插手,現在劉勳應該在彭蠡澤兩岸肆無忌憚的搶掠吧,而自己也不得不為了應對劉勳而疲於奔命。


  算算時間,那個時候應該正是周泰突然襲擊南昌的時間點,真可謂是在自己的心窩子上紮了一刀,這可比自己在錢塘紮孫策那一刀很多了。


  若是自己再因為劉勳的肆虐而繼續抽調南昌守軍北上防守贛江口,導致南昌守備空虛,再被周泰突然襲擊,南昌真的很有可能就陷落了,那麽多官兵的家屬都將淪為周泰的俘虜,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大好局麵很有可能毀於一旦。


  想通此節之後,於琦禁不住的心驚肉跳,後怕不已,多虧了許幹,多虧了桓階啊,這是自己命中的貴人啊。


  在心中給桓階記了一筆,並打定主意,待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一番。


  於拾送來的戰報如果說是有驚無險的話,那甘寧送來的戰報就是純粹的好消息了——於琦也正需要這樣一個好消息來平複一下受到驚嚇的心靈。


  在困守孤城兩個月後,尤其是在看到甘寧帶來的援軍之後,孫靜跟周尚終於撐不住了,確切的說是秣陵城撐不下去了,在孫策的接應下,孫靜跟周尚棄城突圍,秣陵城隨之落入於琦的掌握中。


  秣陵城的攻取,標誌著整個丹陽郡十六縣被盡數收複。


  在秣陵城被收複之後,又得到甘寧帶來的數千生力軍的支援,是儀本該一鼓作氣,攻入吳郡的,但是是儀卻在甘寧送來的戰報隨附詢問接下來的行動,是儀同時還表示,在沒有得到於琦的答複之前,丹陽之軍將原地進入休整狀態。


  被於琦喚來的徐庶跟劉曄,在看完了軍報之後,亦是麵麵相覷,一時無言。過了一會兒,徐庶才率先開口道:“恭喜主公,內患已平,前路已清,正該一鼓作氣攻入吳中,一舉驅逐孫策,收複吳、會兩郡。”


  劉曄補充道:“不錯,如今軍中士氣正盛,將士們求戰心切;反觀孫策,卻屢屢受挫,如今被困於吳中方寸之間,兵疲民怨,此乃天賜將軍破敵良機。”


  說完之後,劉曄又看了看手中的戰報,若有所指的道:“將軍該好好賞賜一下是儀啊。”


  於琦自然明白劉曄話裏的意思,無非就是勞苦功高,獨自領著人馬在前期抗住了孫策的進攻,現在又領著眾將打來了整個丹陽郡,而且居功又不自傲。在收複了丹陽郡之後,麵對幾乎唾手可得的吳郡丹徒、曲阿兩縣,卻能適可而止,並且約束全軍,壓服一眾嗷嗷渴望戰功的驕兵悍將,把機會留給於琦,這份心智,委實難得。


  有功不賞,賞罰不均,是為上者的大忌。


  於琦做了這麽久的主公,結合前世的一些見聞,他也知道想做一個合格的主公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做主公,可比指揮打仗要複雜的多,人心多變,人心易變,難啊。


  送走了徐庶跟劉曄,於琦又獨自沉思了很久,這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於琦就搭乘許幹的戰船前往丹陽,並沿途召集是儀率眾前往丹徒與他匯合。


  “朱大哥,馬上就要回老家了,心情如何啊?”


  因為這次要直奔丹徒老家,於琦特意把朱武喚來與他同船,作為當初唯一支持他的丹徒豪族,隨著眾多曆史名將的加入,朱武在於琦部下中的存在感越發薄弱。但是作為於琦起家時就跟隨的元從老人,朱武在於琦軍中的地位一直都是特殊的,就像於拾、於伍一樣。


  特意換上了一身打磨光亮的鐵甲,朱武懷抱鐵盔立在船頭,一臉與年齡不相符的絡腮胡子迎風飄揚,在聽到於琦的詢問之後,暢快大笑道:“開心!痛快!”


  “我還記得當初琦哥兒跟咱們說過,遲早有一天咱們會打回來,到時候吃了咱們的,占了咱們的,都得連本帶利給咱們吐出來。打死老陳、老黃他們也想不到,這才一年的功夫,咱們就打回來了,哈哈哈!”


  “不要太過分了”,於琦擺擺手道:“畢竟有上百年的香火情,再說咱們當初走的時候,他們兩家也沒有趁火打劫,反而資助了咱們不少錢糧,還有匠人、船隻,可以說是幫了咱們大忙,這個人情,咱們得認。”


  說完之後,於琦又覺得不合適:就算要承情的話,也是於琦來承這個人情,他朱武拋家舍業舉族追隨於琦,不就是為了這一天,為了能光宗耀祖嘛。


  所以於琦很快又詢問道:“那你們朱家有什麽打算?再搬回來?還是拆分一下,把你這一支搬回來?”


  朱武撓了撓頭,為難的道:“打得太快了,我還沒想好,等我回去商量商量。”


  “不著急,慢慢想”,於琦笑嗬嗬的道:“不管到最後你們是怎麽商量的,我都可以給你保證,你們朱家在丹徒縣的族地,還是你的,隻有你能說了算。”


  “嘿嘿”,朱武再次撓頭。咧著嘴憨笑:“謝謝琦哥兒……啊,謝謝主公。”


  於琦拍了拍朱武粗壯的胳膊:“咱們兄弟之間不用這麽客氣。”


  都說近鄉情怯,這個詞兒顯然用不到於琦跟朱武的身上,於琦的心思根本沒在丹徒縣停頓,早就越過了丹徒,涵蓋了整個吳郡;至於朱武,看他臉上那從登船起就止不住的笑意,就知道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叫“情怯”。


  江水悠悠,故鄉在望。


  當於琦時隔一又四分之一年再次踏上丹徒渡口時,情境已截然不同,但是今天來迎接於琦的,跟當年相送的,卻都是同一批人。


  “哈哈哈”,人未至,笑先到,於琦大笑著抱拳上前:“陳族長,黃族長,一別經年,二位卻是憔悴了不少啊。”


  當年丹徒四大家族中的陳、黃二位族長,聽到於琦的話後臉上盡是苦笑懊惱之色,尤其是在看到跟在於琦身旁,一身鐵甲威風凜凜,挺胸腆肚昂然四顧的朱武,當年這個朱家的小輩,如今卻似一隻炸了毛的公雞,在他們麵前抖擻起來了之後,兩人相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懊惱悔恨之情。


  從他們憔悴的神色就能猜得出來,他們這段時間過的應該不是太好,想來也是,孫策雖然知道丹徒作為於琦的老家、曲阿作為丹徒於氏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群眾基礎太好,他就算想守也守不住,到時候說不得還要賠上成百上千個士兵,所以在孫靜、周尚從秣陵突圍出來之後,孫策直接放棄了丹徒、曲阿兩縣的防守,將兵力收縮到了曲阿南麵的毗陵。


  雖然孫策從丹徒撤走了,但是他不單單是撤走了,在臨走之際,他還大肆搜刮了一番,若是陳、黃兩家帶頭,組織全縣百姓進行抵抗,孫策又怕被糾纏住脫身不得,導致被是儀銜尾追擊而放棄了破城劫掠的打算,這才使丹徒的百姓躲過了一劫。


  饒是如此,辛辛苦苦攢了好多年的家底被搜刮走了大半,也讓陳、黃二位族長心痛不已,至於說今天他們臉上的憔悴之色,是因為家底被搶而心痛的,還是故意熬出來給於琦看的,又或者是兩者皆有,就不一定了。


  因為渡口泊位有限而比於琦晚了一會兒下船的甘寧這時也來到於琦身邊,一手拎著特製的後背大刀,一手叉腰環顧四周道:“這就是主公的老家?”


  “是啊,這就是我的老家”,於琦不無感慨的道:“我從小就在這裏長大,去年因為孫策的緣故,不得不舉族搬到了豫章,沒想到這才過了一年,又回來了。”


  “嗬,真是世事無常啊”,於琦感歎了一句,又轉頭詢問甘寧:“興霸,你的老家是哪兒的?有沒有想過回去時的場景?”


  “末將乃巴郡臨江人”,被於琦的話勾起了一絲回憶的甘寧笑著道:“不過跟主公不同,我在郡內可是個禍害,為郡內百姓不喜,這才憤而離家,發誓不混出個樣子來決不回去,可惜……白白在劉表手下浪費了兩年。”


  “劉表不識英雄,我得興霸卻如獲至寶”,於琦拍了拍甘寧的胳膊道:“不出十年,我保你衣錦還鄉。”


  於琦的話讓甘寧激動不已,想到家鄉的父母、妻兒,一時竟有些癡了。


  於琦在丹徒停駐了三天,這才等來了是儀率領的丹陽大軍,至此,於琦在吳郡北部,已經集結了包括水師在內的超過了兩萬人的大軍。


  隨後,於琦多管齊下,發動了對孫策的進攻。


  首先以太史慈為先鋒,領三千丹陽精兵南下毗陵,試探孫策的防守力量;其次,派出使者,聯絡嚴白虎及王朗,相約共擊孫策,同時讓朱桓派出他的部曲親兵,潛回吳縣,聯絡縣中的大族;另外於琦采納了是儀的建議,派出許幹率領部分水師官軍,沿溧水從長江進入震澤(太湖),威逼臨近震澤的吳中重地:無錫、吳縣兩地;至於他自己,則在安撫了丹徒、曲阿兩縣的官紳百姓之後,率領萬餘大軍南下毗陵。


  在於琦啟程南下的時候,太史慈送來了他抵達毗陵後的第一封戰報,戰報中言道:毗陵防守嚴密、溝渠縱橫,甚難突破,必須一道一道的拔除毗陵外圍的防線,才能迫近毗陵城下,而且從將旗上的得知,駐守毗陵的是孫堅傳下來的大將程普。


  祖傳大將,江表虎臣!

  從太史慈的戰報中就能看的出來,太史慈現在是相當焦躁,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溝渠縱橫,這就是江南地區的特點。尤其吳中地區作為從春秋時期就被開發的成熟區域,其水利之發達,可以說是冠絕江南。


  雖然現在還沒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但遍數江南各地,吳中地區依然是農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沒有之一。


  五天後,於琦率軍抵達毗陵境內,而這個時候太史慈已經蹚平了程普布置的大半溝渠,在於琦的主力軍加入後,又用了三天,終於將兵峰推進到了毗陵城下。


  就在於琦與眾將商議怎麽攻打毗陵城的時候,在吳郡南部,孫策已經率軍擊破了嚴白虎的豪強-山越部落聯盟,嚴白虎被孫策臨陣斬殺,其殘部遁入天目山中。


  在擊敗了嚴白虎之後,孫策打開了通往會稽郡的通道,隨即馬不停蹄的率軍南下會稽,至於堅守毗陵的程普,似乎已經被孫策遺忘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