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是相對論而不是雙標狗
沒有在劉繇處多作耽擱,領了任命文書以及印綬之後,於琦就帶著豫章太守朱皓的使者返回了丹徒。
回來之後,於琦立刻召集了各族老管事以及朱家的家主朱武議事,向他們展示了任命文書以及印綬,名正言順的發號施令起來。
“諸位,事情有變,這次我去麵見劉使君,恰逢豫章太守朱府君的求援使者,南昌那邊形勢危急,荊州牧劉景升派出的偽太守諸葛玄與朱府君正在南昌城內對峙。”
“為了保證咱們遷徙過去之後有一個穩定的安家環境,我決定先行一步,帶兵前去襄助朱府君擊敗偽太守諸葛玄。”
“我走之後,你們按照船隊的運輸能力分批運送百姓物資前往彭蠡澤,到時候我會派人接應你們的。”
“朱大哥”,於琦又對在座的唯一一個外姓說道:“我走之後,百姓們的護衛就交給你了,這次我受劉使君之命為別部司馬,領五曲,你可領其中一曲,暫為假候,等到了南昌,再想辦法給你把缺額補齊,給你把前麵的“假”字去掉。”
於琦話音剛落,朱武就起身拜謝:“多謝司馬栽培,請司馬放心,屬下一定盡心竭力保護百姓周全,但有損失,甘領軍法。”
“哎”,於琦連忙去扶朱武:“都是一家人,怎麽搞的這麽見外?”
說著,於琦斜撇著他笑道:“這話是誰教給你的?這麽文縐縐的,這可不像我認識的朱大哥啊。”
眼見自己的假模假式被於琦揭穿,朱武也不羞惱,掐著腰大聲說道:“我就說不用這樣,你跟糜哥兒救過我的命,我這條命都是你們的,給你賣命是應該的。可來之前,我二叔非叫我記下這些話,說你要是給我任命個一官半職的話,就把這些話當場說出來。”
“還說什麽上下有別,尊卑有序,尤其是軍中,不可亂了尊卑,將軍法視為兒戲。”
“哼!”朱武把臉一歪,重重的哼了一聲:“丟人現眼了吧。”
聽完朱武的解釋,於琦這才了然眼前的壯漢為何剛才的言談舉止跟記憶中差的那麽大,笑著搖頭道:“原來是朱二叔……那怪不得了。”
想到朱二叔那古板方正的性子,再看看眼前這位若無其事的樣子,於琦不禁又叮囑了他兩句:“你二叔的話,有時候你還是要聽的,不能全當耳旁風。”
“那是,”朱武情不自禁的摸摸後腦勺,一臉認同:“他真打啊。”
於琦不禁被他逗笑,原本嚴肅的議事氣氛也被朱武這句話逗的歡快了起來。
笑罷之後,於琦又對身旁的一個勁裝青年道:“十三,這次我帶走七百部曲,剩下的六百人由你暫領,按照我之前跟你說的,安排人分批護衛,遇到事情的話,就聽朱大哥的。”
“是,族長”,於十三抱拳領命。
“好吧,那就……”,於琦正要下令,忽然想到了什麽,又對堂內諸人正色道:“長途遷徙,途中難免有所摩擦,遇到事情之後,你們一定要秉公處理。”
“尤其是涉及到那些跟隨咱們拋家舍業的外姓百姓,不能仗著咱們家大業大的就欺負人,讓我知道了誰敢在這個時候給我犯渾,我饒不了他!”
“遇到糾纏不清的事情,不妨讓咱們的人退一步,咱們自己人吃點小虧不要緊,誰家吃虧了,你們記下來,回頭我從公中給他補償,也不能讓那些老百姓寒了心。”
“錢財上吃點虧,可以補,名聲要是臭了,那可是多少錢財都補不回來的。”
“二大爺,你素來公允,在這件事上你就多看顧著點吧。”
隨著於琦的話音,一個灰袍老者拄著拐杖站出來道:“請族長放心,老夫明白其中的厲害。”
“另外,族長都說到這了,老夫也有幾句話要說。”
老者先是回頭對著於琦點點頭,臉上滿是欣慰:“琦哥兒,很好。”
轉過頭來,老者重重的頓了頓拐杖:“剛才族長說話的時候,有些人不以為然,我告訴你們,你們不要不把這件事情不當回事!名聲,很重要。”
“你們想一下,咱們到了一個地方,初來乍到,周圍的人怎麽看咱們?他們是怎麽決定用什麽態度來跟咱們打交道?”
“名聲!有了好名聲,他們才不會像防賊一樣防著咱們,才會跟咱們交流、溝通,才會試著接納咱們。”
“我說一句啊”,趁著二大爺換氣的空擋,於琦接過話茬:“名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為了麵子丟了裏子。”
“咱們可以適當的吃點小虧來塑造一個好名聲,目的是要能獲得更多的好處,但不能為了名聲接二連三的吃虧,這種蠢事咱們不幹,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可不是用來喂養不熟的白眼狼的。”
“這天下亂了十年了,眼瞅著還會越來越亂,能讓咱們在這個亂世活下去的,隻有咱們手裏的刀把子,沒有手裏的刀把子,咱們就是別人的糧倉。”
“攥緊了刀把子,就能保證咱們不成為別人的糧倉,而一個好名聲,卻能讓人主動來幫著咱們種糧食,主動來做咱們的糧倉。”
“刀把子你們不用管,但是名聲你們得給我看好了,我絕對不允許有人在這件事上敗壞於家的名聲,十三,這事你也給我盯著點。”
雖然從於琦接任族長到現在僅僅過去了幾天,但這幾天於琦在內掌握部曲軍需,取得了部曲及相當一部分族人的支持;在外則取得了揚州牧劉繇的支持,取代戰死的於糜成為於家在揚州軍界的話事人;同時於琦接二連三的拜訪丹徒縣另外幾家豪族,從各個豪族那裏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實質性的支持,那從各家一車車拉出來的糧秣物資、那拖家帶口的匠人,包括舉族依附於家共同遷徙的朱家。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讓於琦這個接任族長僅幾天的年輕人,在這些叔伯長輩的眼中,真正擔起了於家上下數萬口人的擔子。
自然而然的,於琦的話也被這些叔伯們記在心裏,都暗暗打定主意,回去就囑咐好手下的管事,千萬不能在遷徙的過程中鬧出幺蛾子來。
交待完了之後,於琦又跟他們確認了一遍分批遷徙的大概安排,便點齊人馬,乘船前往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