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江南書院
公元1647年11月8日,這一次“公務員”招錄考試,共有四千四百人上榜,凡是能寫一手好字的,考試時試卷沒有汙損的,文章讀上去通順的,年齡16周歲以上到50歲以下的,基本在乙、丙榜上,古人稱為末榜。沒法啊,黎城目前太缺乏能寫會算的人材了,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這一次的甲榜超乎想象,一共十六位,二甲為三百四十位。明朝的讀書人骨子裏有一種“傲”。如果黎城貼個告示說,黎城歡迎有理想讀過書的人前去擔任實職,沒有一個讀書人願往的,原因是不明不白上不了台麵,而黎城也不會出這樣的告示來拉低人民政府的檔次和形象,這些讀書人就會想,信奉無君無主的政權,連官職也不值錢。沒有那個政權不自立的,不自立到底想幹什麽?想要擁立也沒著力點,沒有著力點,那來的從龍之功,沒有從龍之功去冒險,還不如不去,內心裏就會生出一種莫明抵觸。目前,張煌言、錢簫樂、堵胤錫就是這樣的心態。可要是真的在黎城黨校學習後,就會意識到以前所學的思想不夠用了。不是有句話麽,裝睡的人,你怎麽叫也叫不醒。比如劉宗周,還是絕食而死,又比如擁立永曆帝周圍的呂大器、陳子壯、丁魁楚、趙子龍、瞿式耜這些人,這幾年來也在看《黎城周報》上麵的文章,除了不接受外,相反還嗤之以鼻,分別按上不忠、不孝、無君、無父之詞,就說左中允方以智,覺得黎城的學說,就是救國救難之道,先不去說,擁不擁立永曆的事,光提出“國家”這個全民族的概念,很值的稱道。可結果呢?方以智最後還是跟周圍格格不入,被汙貪物排擠出局。
有一位大儒,卻看的比誰都透,後人稱為民末“三大儒”之一的顧炎武,也是《黎城周報》上所推崇的文人之一,所以這一次,顧炎武在家收到了黎城委員會的任命書,出任江南書院山長一職。顧炎武,家住南直隸蘇州昆山,江南書院山長品級跟黃宗曦的浙江省教育部部長平級,月酬30元人民幣。而新的江南書院將坐落在距昆山不遠的陽澄湖畔,占地三千五百畝,這裏將建設成為全國全科專業學校,學院內建有各種學科的教學樓達五十幢,全國規模最大的藏書樓及實驗樓。可一次招收五千名學子學習,吃住。
顧炎武顫抖著雙手,看完這紙任命書後,激動地大呼,國家幸、民族幸、吾雖死而往矣!
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設就這樣在毫無征兆之下拉開了帷幕,吳一帶來了一個由八艘明輪的船隊,運來了挖掘機五十六台,主要是平整土地,挖溝排水,許多必要的建材,如鋼筋水泥。
同船來的還有柳如是、卞玉京及解放軍文工團。外國傳教士湯若望在黎城得不到營造教堂的回複,辭去了學院教授職位,也跟著南下,說是看看江南的風景。這一次吳一下江南,就是要建設江南書院及在江南發展宣傳工作,配合《江南周報》,同時還帶來了廣播發射台及黎城新出的收音機,收音機大小外殼為木製,長25公分,寬14公分,高15公分,內有一隻4吋紙盆喇叭,目前黎城正在下大力氣攻克主要電子元件,好在有實物作為參考,還有就是強大的儲備資料,各種半導體元件的製作等,收音機裏麵主要是一個檢波二極管,隻要有了這個二極管,就等於有了收音機,這個二級管主要成份是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正好夾在金屬和非金屬之間。鍺雖屬於金屬,但卻具有許多類似於非金屬的性質,在化學上稱為“半金屬”。就其導電能力而言,優於一般非金屬,劣於一般金屬,故在物理學上被稱為“半導體”。
鍺一般從鉛鋅冶煉或燃燒煤過程中以副產品回收。原料用火法冶煉或濕法冶煉從主金屬分離並富集成鍺精礦後,再氯化和分精餾或萃取提純成純四氯化鍺。純四氯化鍺水解獲得高純二氧化鍺,經烘幹後氫還原成金屬鍺,再進行區域提純為高純鍺,最後用直拉法製成單晶鍺,在以前一個二極管隻要幾毛錢,可是現在就是高科技。
站在前人及後人的肩膀上,就這樣簡單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半導體元件,這就是穿越者獨有的金手指啊,跳過了礦石收音機、電子管收音機步驟,直接進入半導體時代,別的全可以替代,比如電容,各種大大小小的電容裏麵其實沒有什麽東西,就是幾個薄膜箔紙卷在一起,電阻就更容易直接做幾個電杆,用細銅絲繞繞就成,穩定性更高。
吳一這次帶來的就是這種最簡單的收音機500台,發射電波專用的20套,這種電波發生器比做收音機還要簡單,還有各種戶外喇叭及線纜,黎城出品的鉛酸蓄電池,幾台以前帶來的廣場舞功放及擴音器材。
黎城每到一地,首先就是建設磚窯,選址造水泥廠,等有了水泥後就是建房鋪路,明末時期基礎設施實在太少了,而黎城來的人很不習慣踩著爛泥滿身是土這樣的環境。
剛剛發榜後的第一次江南招聘結束,就聽到在昆山將營造一個規模巨大的江南學院,不到半月,就有許多學子動身前往了,有以前的童生、秀才,大部還沒有獲的功名的學子,趕不上這一次秋闈的讀書人,這一次起碼要去遊學一番,看看這個江南學院。
公元1647年12月6日,滿載著四千四百人的黎城船隊,在八艘明輪的拖行下,共計60多艘大船隊,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 經過4年來,江南對黎城有陌生慢慢轉變成為向往之,其中有行商的途說,直到《黎城周報》的信息傳播,江南明人對黎城的看法還是很正麵的,生活中慢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黎城商品,大多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卻是生活中的必備。就說說這八艘明輪,不用人力,不用風帆而動,還能拖拉7-8艘300料的大船一起行進,所以一路上,每天組織一批剛登榜的人員,輪翻著前去明輪上觀看船是怎麽行駛,怎麽動的,這種新的動力方式,讓這些死讀書的聽的目瞪口呆,看的也目瞪口呆。幾天後才說道,要不是親見,打死也想不出會是這樣的方式來開動大船。這燒沸的水,冒出來的水汽有這麽厲害?可是在以後的旅途中,還有比之開船更加震驚的東西在等著他們,那是一種全方位的生活方式,這些讀過書的明人,還以為自己讀了書,就什麽全明白了,在黎城這邊看來,此去山西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就此為官,而是去學習的,還要在黎城高等學院學習半年,再去中央黨校學習半年後才會分配到山西、河北、河南各地。
薩爾哈岱帶著不到百人,敗退回了南京,天下震動,北京更是驚慌,占了杭州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兵進南京,多爾袞及順治小皇帝無計可施,可以說勒克德渾率領滿蒙精銳,是最後清廷能出的兵源了,薩爾哈岱的滿蒙精騎是滿八旗中的翹楚,接下去就是在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的兵力了,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吳三桂為前鋒;一路由豫親王多鐸率領,孔有德為前鋒。肅親王豪格進攻四川正在大殺四方,可以這樣說,目前清軍入關後,到這次南京被圍,八旗兵以戰死了三分之一。如果這三路的軍隊回撤江南,勢必放棄了目前對永曆朝的追殺,後果很嚴重,而且還有一個消息,堵胤錫收編了大順軍一部,組建新的軍隊忠貞營,又聯合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共通抗清,目前兵駐安化,這是一支孤軍,可是聲勢很大,本來多爾袞對這支孤軍正在頭痛著,就等勒克德渾進兵杭州後,守住錢塘江一線,抽兵去滅之,現在看來衡陽可能不保,因為何騰蛟有回轉長沙的跡象。還有就是鄭成功會同鄭彩不停在福建沿海攻打,也不敢放鬆。就這麽一想,就想到了黎城,清廷不是不知道這一次浙東軍的反撲背後有黎城的影子,從南京帶回來的覺羅富森留書上,就明確地指控了有黎城軍助戰,所用的炮火犀利非常,比之紅衣大炮高出一等,而體積卻隻是弗朗機炮相同,以後相戰不能用以往之戰術,在3裏內全是施殺之戰場。覺羅富森用死得出之經驗,不得不讓人帶有任何疑問。
經過議政大臣會議和朝堂討論後得出,這一切的關鍵就在黎城,以往清廷對黎城是很看不起的,還自認為隻要起兵,黎城隨時就會瓦解,到去年感覺黎城強大了點,也當成是一個土財主,隨時可以收割,直到黎城賣出火槍,才驚奇地發現,原來這樣犀利的武器是黎城出品,想提高警覺才知這一年來整個江南局勢不穩起來,沒空關注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