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曾多次的失望,就有多少次渴望
我曾多少次對愛情失望,就有多少次內心渴望,你倘若不懂,你看看美麗的朝霞,瞧一瞧蝴蝶破繭而出。
第一次失望,是因這個時代快速的發展,已經沒有純粹的愛情,人們越來越物質,隻有當我成為那個最優秀的人,才能守得住愛情。
第二次失望,是理知的發現擁有愛情的人,更像是一個傻瓜,不能像一個智者處世,會為所愛之人做出很多荒唐事,即便是那些最睿智的人,也難以幸免其所帶來的災難。若是為那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不休,不能相互理解,我情緣孤老終身。
第三次失望,一個真正的強者,又怎麽可能依靠那虛無縹緲的愛情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或許我沒有體驗過愛情,不懂愛情,早已在那些愛情失敗者影響下所戰栗,唯有孤獨永恒。
(我希望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與其相知相愛,不求非得成為一對契合的靈魂,但求我們彼此心中有都有著彼此,相互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在人生這漫長的路上,或許真會出現幾個相愛的人,但卻隻能和其中一人攜手走到白頭,這便是忠於愛情)
第一次渴望,來自傳聞,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與織女,王寶釧與薛平貴,因為他們,這便是我心中的愛情。如若兩情相悅,哪怕前路是死路,亦挽手同歸,化身成蝶,雙宿雙飛。喜歡的人貧窮這或許不可怕,隻要他有上進心,為人忠實可靠,善良,有責任心,有擔當,即便和他過那種很平淡的生活,這亦是世間一種難得的愛情。王寶釧願意為薛平貴苦守寒窯,才有了後來成為皇後的一天。(若是在他生命中最艱難的階段沒有陪他度過,等他度過了這個最艱難的階段,那你便真正失去了他)
第兩次渴望,是見到身邊成雙成對的人,尤其是見到一對老人能夠攜手白頭,相親相愛,這更是讓我最堅強的心感受到了孤寂。此生若是沒有擁有愛情,那這何止是不完整的人生,簡直是一場徹頭到尾的災難。
第三次渴望,是在這漫長孤獨的黑夜中,黎明總是太過遙遠,難以入眠,即便睡後醒來,也會覺得一種孤寂感,需要體驗到愛情的果實。
對於那遙不可及的靈魂伴侶,無非便是始於顏值,忠於人品,陷於才華,癡於肉體。
愛情是靠兩個人維持的,若是兩個人心裏有著彼此,那便是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若是心中已經沒了彼此,那就趕快理智的分手,要不然便會成為一座墳墓,兩個人即便沒有死,心也已經死了。希望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不負年華不負卿。
………………………………
蕭伯納說過:“此時此刻在地球上,約有兩萬個人適合當你的人生伴侶,就看你先遇到哪一個。如果在第二個理想伴侶出現之前,你已經跟前一個人發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賴的深層關係,那後者就會變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人沒有培養出深層關係,感情就容易動搖、變心,直到你與這些理想伴侶候選人的其中一位擁有穩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開始,漂泊的結束。”
愛上一個人不需要靠努力,隻需要靠“際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續地愛一個人”就要靠“努力”。在愛情的經營中,順暢運轉的要素就是溝通、體諒、包容與自製(麵臨誘惑有所自製)。有許多人總是被“際遇”所迷惑與苦惱,意念不停、欲念不斷、爭逐不散,而忘了培養經營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關鍵。所以不要去追問到底誰才是我的意中人。而是問在眼前的伴侶關係中,我能努力到什麽程度、成長到什麽程度,若沒有培養出經營幸福的能力,就算真的意中人出現在你身邊,幸福依然會錯過。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愛情”是被稱為“精神戀愛”的一種真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肮髒的,認為愛情和**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狀態。柏拉圖戀愛重視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體的欲望,是一種真愛。
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原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真愛,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的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西方學者對此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
“柏拉圖式的愛情”的要旨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麵:
1、柏拉圖式的愛情,不是所謂純粹的精神戀愛――沒有任何肉體接觸的純浪漫情懷,而是指“身體愛欲與靈魂愛欲”的統一,或“身心合一者”。
2、柏拉圖式的愛情也強調愛情高於性(“愛欲”高於“快感”)。
3、柏拉圖式的愛情也暗示著性與愛情(像“屬民的愛若斯”)、愛情與婚姻(像“憑靈魂生育”;“身體方麵的生育欲”)、性與婚姻(像“同性戀愛與異性婚姻的區別與結合”)的可分離性(或功能獨立性)。
4、柏拉圖式的愛情,又不過是通過愛慕一個又一個美的身體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種永無止境的“理想”。換句強勢的語氣(口吻)說,柏拉圖式的愛情是指,愛情說到底是屬於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東西,在現實(世俗)世界中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柏拉圖有關愛情的闡述主要見於其《會飲篇》中。其中有從低到高各種層次的愛,有凡人的愛,也有近神的愛。
首先,愛情是內在的本原的需求。柏拉圖提到了這樣一種神話:起初,世界上有三種人,太陽之神代表的男人,大地之母代表的女人,以及月亮代表的陰陽人,兩倍於人的官能和力量。宙斯為了削弱人類,把人劈成兩半,一石兩鳥,一方麵個體人類隻有原來一半那麽強大,另一方麵他們的數量加倍,由此可以更好地侍奉神族。所以,人類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原始的男人和女人的後代便有同性戀傾向,原始的陰陽人的後代便是異性戀傾向。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特別是兩位男性之間,那麽“盡管很難說他們想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麽好處,但這樣的結合推動著他們終生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的愛情中,那些純粹的性快樂實在無法與他們從相陪伴中獲得的巨大快樂相比。他們的靈魂實際上都在尋求某種別的東西,這種東西他們叫不出名字來,隻能用隱晦的話語和預言式的謎語道出。”這一切實際上都是人類原始狀態的殘餘,我們本來是完整的,而我們正在企盼和追隨這種原初的完整性,這就是所謂的愛情。而全體人類,他們的幸福隻有一條路,這就是實現愛情,通過找到自己的伴侶來醫治我們被分割了的本性。愛神愛若斯(Eros)將在今生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愛人,並給我們的來世帶來希望。隻要我們敬畏諸神,那麽愛神終有一天會治愈我們的病,使我們回歸原初狀態,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之中。
其次,柏拉圖的愛神是走向至善形式的靈魂衝動。靈魂是愛的基礎,至善是愛的終極追求。在《會飲篇》中,先知迪奧提瑪說道,愛就是對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盡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為目的的交往是延續輪回的低級追求,而最高等級的愛是熱愛最終可以達到善的形式的智慧和哲學。人的肉體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個人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壯誌也就愈大,因為他們愛的是永恒。純粹的、高尚的、以至善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學為追求對象的愛情,沉浸其中的兩人關係會更加牢固,他們的交往會更加完整,勝過夫妻的情分,這是因為“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肉體的子女更加美麗、更加長壽”。在這一層麵,愛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與它相比,財富、門第、權柄都不過是浮雲腐土罷了。
第三,愛是各種流變狀態的極致,美和醜,愛和怨,平凡與高貴,愛處於兩種極端的中間地帶。在柏拉圖筆下,愛神卡洛斯的誕生是貧乏之神趁著豐富之神醉酒的機會接近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並與之結合的產物。因此,他是一個天生貧乏卻又充滿追求欲的孩子。他天生處於兩種極端之中,他的父親貧窮而愚蠢,母親富有、充滿智慧,這就決定了他生命的道路必須與智慧為伍,終生不斷追求,視智慧為生命。他具有豐富和貧乏兩個方麵,是有限的和不完美的,但也保留了善和美的痕跡。柏拉圖就這樣把“愛情”置於一個概念的罅縫中,愛神卡洛斯成為了一個抽象的概念,因為他“處於任何常態和可描述的形態之間”,代表的是像“蘇格拉底的無知”那樣促人向上的動力,獲得智慧理想的內在力量。柏拉圖認為,這種力量包含了情感、欲望、意誌和感覺,這也是柏拉圖對愛情元素的定義,愛情促使人產生一種追求幸福的欲望。這正是對話錄千年不衰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