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贅郎> 第358章 風雲湧動(6)

第358章 風雲湧動(6)

  根據江南巡撫的交代,這段時間往來於京城和江南最頻繁的就是刑部尚書周康家內的人。


  會不會京城幕後的黑手就是刑部尚書呢?其實對於這點馮寧的心中並沒有多少的底氣,刑部尚書本身就是出身於江南的豪門,自然人家和江南的官員往來密集這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畢竟這是人家是的基本盤,如果依靠著這樣斷定刑部尚書是黑手是不是有些武斷了?

  再說了刑部尚書也不是自己能夠輕易招惹的人,江南巡撫雖然品級上麵和人家刑部尚書相差不是很遠,但是在社會地位上麵,在文朝的製度上麵江南巡撫和人家刑部尚書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一個是地方官員,一個是京城官員,單單是這兩點就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自己有權利動人家江南巡撫,並非是自己權利有多麽的大,而是官家賦予了自己這個權利,但是刑部尚書自己絕對沒有資格去挑戰的,甚至是權傾朝野的蔡荊和剛正不阿的李綱對於人家刑部尚書都是有所忌憚,無疑人家的背後是一個大家族的支撐。


  三百餘年的時間,文朝特別是江南地區其實出產了無數的讀書人,這群讀書人往往還是詩書傳家,自然累世的進士家族甚至是官吏家族都是不少,無疑這些人依靠著科舉,依靠著蔭恩也是形成了一個個新的世家,無疑這樣的世家絕對不是一兩個官員的倒台能夠撼動。


  刑部尚書在江南就是這樣子,馮寧清楚的知道縱然刑部尚書真的是幕後的主謀,或許皇帝生氣之下會撤掉刑部尚書,甚至是會流放三千裏,但是刑部尚書獲罪對於江南的周家來說隻不過是缺少了一個朝廷內部的支柱而已,對於家族的影響卻並不是那麽的大。


  聽起來有些誇張,畢竟當年門閥士族製度在文朝已經銷聲匿跡了,但是這確實文朝一個很現實的存在,百年的時間無論是當初製定的任何完善的製度都會被人家發掘漏洞的,國人對於漏洞的利用是十分的擅長,這樣的事情不能避免,同時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經過了數月的搶修之後江南和中原連接的道路勉強的打通了一個缺口,隻不過相比較而言這個缺口和往日那種繁華的商道卻還是有這鮮明的對比,自然江南海量的消息也是隨著這個缺口快速的傳遞了出去,同時馮寧也是決定對於罪大惡極之人明正典刑。


  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韓榮在一次的找到了馮寧,須知道因為上一次吏選官的事情韓榮已經半月沒有和馮寧碰麵了,甚至大街上麵碰麵韓榮都是調頭就走,根本就不給馮寧人和打招呼的機會,不過這一次人家韓榮卻主動上門尋找到了馮寧。


  其實對於韓榮的到來馮寧沒有一點的意外,因為馮寧知道韓榮對自己是要說什麽事情,絕對就是求情這件事情,但是其他的事情馮寧或許和韓榮之間還是有商量的餘地,但是唯獨這件事情,馮寧和韓榮之間決然沒有任何商量餘地,別的不說江南的冤魂和那些禁軍的冤魂就不答應繞過這些人,如果自己放過了江南巡撫這一係列官員的話,那麽自己有何麵麵目麵對江南百姓呢?

  不過韓榮張口卻讓馮寧感覺到了一絲意外,韓榮的到來竟然不是反對自己明正典刑?這樣一個老古板竟然不反對自己?馮寧下意識的看了看自己頭上的太陽,看下今日的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出來了,不然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太陽的初生是正常的,同時人家韓榮的思維也是正常的,韓榮固然是一個倔強的老頭,固然也是一個遵守朝廷規矩的官員,但是眼前發生的一樁樁一幕幕的事情韓榮都是看在眼中,吏選官的事情韓榮和馮寧對著幹是因為這嚴重的破壞了朝廷的製度,影響到了朝廷的平衡。


  但是對於這些人明正典刑就不一樣了,因為江南的這群官員,包扣廂軍的那些官員都是實實在在該死之人,慶父不死魯難未平,江南經曆過大的瘟疫之後社會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同時社會也是出現一群人出來承擔責任,江南巡撫大大小小的官員正是承擔罪責最好的人,因為本身他們就是罪有應得。


  似乎是表決心一般,韓榮甚至在上書朝廷的奏折上麵率先的簽署了自己的名字,不愧是清流的領袖,文章之內的君子,就算是馮寧也不得不承認人家的文章和自己比較起來好的不是一個檔次,內容倒也是沒什麽問題,隻需要自己簽名就算是齊活了。


  不過這倒是讓人家馮寧更加的疑惑了,對方這究竟是什麽意思?難道單純的就是表明自己的態度是什麽?想來應當不會是這麽的簡單吧?莫不是還有什麽隱藏的話沒說?果然馮寧落筆簽名之後韓榮說出了請求馮寧在江南地區不要大規模使用吏選官這樣的一個製度。


  果然馮寧猜測的不假,韓榮擔心的根本問題還是吏選官的問題,江寧巡撫這群人殺掉對於士大夫階層來說並沒有什麽重大的影響,簡單的來看這個問題,縱然是殺掉這群江南的官員,那麽也不過是對於士大夫階層的內部洗牌,反對的聲音不能說沒有,但是卻也不是那麽的強烈,畢竟這群人走了能給一大群人機會。


  但是吏選官製度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本身文朝的上升渠道就是比較的狹窄,正所謂是千軍萬馬獨木橋也不過是文朝現在這樣的情況而已,甚至文朝的情況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吏選官的製度機會就是把這樣微乎其微的過橋的機會有再一次的削減了。


  不過韓榮並不知道的是縱然是自己這次不前來,馮寧也不會繼續的沿用餘杭的吏選官製度,整個江南地區還是朝廷的製度,餘杭不過是一個試驗田而已,驗證的就是這項政策是不是能夠實行起來,僅此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