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朱橚求見
但,他們,終究還是小瞧了朱瞻基的魄力和勇氣。
朱瞻基一聲令下,再次查封了十家惡意囤積糧食,卻不開門營業的商人。
依舊是查他們近十年的賬目。
毫無疑問,他們再次被砍頭,家財全部充公!
還順帶著,懲罰了一批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地方官員!
這兩招,簡直要了整個河南商戶和官員的命!
尤其是那些有汙點的商戶和官員,整日惶恐不安!
朱瞻基見火候已到,放出話來:
凡主動認錯,認捐者,可既往不咎;
至於捐多少,你們自己看著辦!
捐多了,我一高興,說不定會給你發一枚善人勳章!
捐少了,我一生氣,會派人去查一下你家的賬!
如此手段,讓河南所有心懷投機的商人們,後怕不已,生怕哪天,就查到自己頭上。
既然朝廷給了一條生路,那麽就積極主動配合。
認錯吧,捐銀子吧,就等拿錢買命了;
認錯好認,可是捐多少銀子,太孫千歲才能滿意呢?
這是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朱瞻基通過各級官員,傳話:
“把你們三年內,偷稅漏稅的銀子,補齊,可既往不咎!”
“否則,我不介意派錦衣衛幫你們查賬!”
“你們也不要心存僥幸,因為我會派錦衣衛隨意抽查你們近三年的賬目!”
“如有弄虛作假,殺無赦!”
於是乎,一場轟轟烈烈的認捐活動,在整個河南商圈熱熱鬧鬧的上演。
河南各地的衙門,瞬間門庭若市!
河南的商戶,見麵後,打招呼道:
“恁捐了麽?”
“捐了!恁理?”
“俺也捐了。”
“日他娘,日後幹生意,可不能想著偷稅漏稅了!”
“是呀,弄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情。那些個被查的大商戶,那個慘啊,恁是沒看見,真他娘的慘不忍睹!”
“白可憐人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太孫爺的手段,厲害著哩,咱們可要擔心著點。”
……
其實這招叫抓大放小!
但,這一招,讓河南官府的財政,賺的盆滿缽滿。
不僅災後重建的銀子夠了,還很有富餘。
剛正不阿的河南布政使直接上書朱棣,說銀子太多,可以上交國庫一些。
朱棣立馬對這個糟老頭高看一眼,心說,別的地方遇到天災人禍,都是張著小嘴,問朝廷要銀子。
你倒好,大半個河南遭遇洪災,咱太孫幫你想辦法籌集到了銀子。
你卻嫌銀子多,還要上繳國庫,是個心懷天下的好官,朕喜歡。
心情大好的朱棣,大筆一揮,直接回絕,說:
河南的銀子,全部都用在河南的建設上吧;務必要協助好太孫,做好攤丁入畝事宜。
是的,現在朱瞻基正在思考,如何開展攤丁入畝的工作。
其實,整個河南,最大的地主,就周王朱橚一家子。
周王朱橚,一正妃,三側妃;
育有15個兒子,12個女兒;
周王朱橚是朱棣的胞弟,朱棣稱帝後,自然不會虧待自己的胞弟。
他的兒子們全被封為郡王,封地都在河南境內;
女兒們全被封為郡主,下嫁給河南各處的官宦人家;
這麽一大家子,在整個河南,幾乎享有最尊貴的待遇。
他們家的佃農,自然不計其數,擁有的田地,也格外的多。
朱橚及其子女,現在擁有的土地,超過三萬畝了。
這是多麽嚇人的一個數字。
如果想在河南徹底試行攤丁入畝,那麽就要先把朱橚家的這三萬畝田地,給分了。
就算分不完,至少,也要把他呢從百姓那裏購買的土地,給分了。
可是,朱橚是朱棣老爺子的胞弟,按輩分算,自己要喊朱橚一聲爺爺。
叫朱瞻基如何開得了口,去瓜分自家爺爺的土地。
哎,真是個難辦的差事。
正當朱瞻基左右為難之際,楊鴻走進來,說道:
“太孫,周王求見。”
“誰?”
朱瞻基一個激靈。
“周王朱橚,求見。”
楊鴻回答道。
“快請!”
“啊,不,我也親自前去迎接。”
朱瞻基說完,直接快步朝大門口走去。
一個精氣十足的中年人,站在門口,微笑著看著朱瞻基。
“五爺爺,孫兒朱瞻基,有禮了!”
朱瞻基微笑著迎上去。
“使不得,使不得,你是皇太孫,是君,老臣是臣,可禁不住你行禮。”
周王朱橚趕緊上前,按照君臣之禮,回禮。
“有啥使不得的,你可是我爺爺,嘿嘿,親的那種。”
朱瞻基小嘴賊甜,逗得朱橚哈哈大笑。
“爺爺,您今個咋有空,來看孫子啦?”
朱瞻基把朱橚迎進屋子裏,問道。
“前幾日接到陛下的信,說你打算在河南試行攤丁入畝,陛下讓我權力配合你。”
“我在家尋思,你可能礙於情麵,不好意思上門打我這個地主,所以我今兒個就主動上門了,嘿嘿。”
“這裏是開封,也不算離開封地,想必陛下也不會怪罪。”
周王朱橚微笑著說,隨後從懷裏拿出一本厚厚的書冊。
“這裏,是我和我兒子、女婿家的所有土地;”
“有一些,是我們封地固有的;”
“更多的,是這些年,百姓掛靠或者賤賣給我們的;”
“太孫,你看著處理,我完全支持,其實攤丁入畝好啊,能讓老百姓,真正受惠。”
“爺爺高義,孫兒萬分佩服。”
朱瞻基很感動,真的很感動。
他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周王朱橚,會如此爽快的把所有的田地,都拿出來。
“爺爺,攤丁入畝,勢在必行,孫兒不再贅述。”
“但,孫兒保證,會給您和叔叔姑姑們,一個完美的交代。”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陛下在信裏說,你聰慧決定,賺錢的法子,更是層出不窮;”
“你要是能給你這些個叔叔姑姑們,某一個賺錢的法子,爺爺就算死了,也瞑目了。”
周王朱橚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因為,他在給子女們索要田地證明時,遇到不小的壓力。
有些事,他懂,因為他經曆過;
但是他的子女們,不理解,因為他們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也要吃飯,也要生活。
地,沒了,咋辦。
“爺爺,孫兒知道,您對農業和中藥這塊,有很深的研究。”
“我確實能給您一個久遠的生財門路。”
朱瞻基自信滿滿的說道。
“啥門路?”
“爺爺,您可聽說過,孫兒在金陵弄得皇家珍寶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