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雪視角> 第79章 那隻獅子

第79章 那隻獅子

  本章我們繼續接著研究《巴菲特之道》這本書,上回我們講到了第6點——關於基金的短視化投資。


  那些基金之所以不得不被迫短視化,就是因為廣大投資者都很難拔出人性中那根深蒂固的刺——短視損失厭惡。


  4、短視損失厭惡。


  隻要打開交易APP,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看到自己的持倉收益率是負的,這種觀念負收益率一天兩天沒問題,他們很反感但是他們還能忍,一兩個月或者三四個月就不行了,而幾乎所有新手投資者都不能接受自己投資一年了收益率還是負的,他們把這種短期之內的負收益視作投資徹底失敗的象征。


  現實生活中,如果拿個基金經理一年之內讓投資者不但沒賺到錢還虧了錢,哪怕虧損幅度連5%都沒到,這個基金經理也一定會被基民在論壇裏罵到死。


  所以巴菲特從來不當基金經理,而費雪這種基金經理如果當我們大A的主動型基金經理,就他那三年跑輸指數的收益,頭一年都應該被炒魷魚了。


  整個市場都很浮躁,不僅浮躁,還很可笑,借用書裏的話就是:“是什麽讓我們大家都沉迷於猜對錯的遊戲,我覺得這非常有意思,它在投資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而投資世界是一個由冰冷的數字和數據主導的世界。當要做出投資決策時,我們的行為有時會變得飄忽不定,經常是相互矛盾,偶爾甚至是愚蠢。”


  大多數人犯下了愚蠢的錯誤,原因還是歸因於一點:損失厭惡。


  這其實屬於心理學領域的範疇,最早是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來的。


  他們用數學方法證明了,人們對於同樣數量的損失和盈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損失所帶來的痛苦是盈利帶來的喜悅的兩倍到兩倍半。


  而在損失厭惡裏,總是把我們拿捏得死死的玩意兒,就是短視損失厭惡。


  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在1963年第一次提出了一個悖論,他問一個同事是否願意接受這樣一個賭注:50%的機會去贏200美元,或50%的機會輸掉100美元。


  根據薩繆爾森的記憶,同事開始是拒絕,然後表示可以重新考慮,如果滿足兩個條件,他將樂於參加,首先,必須能玩夠100次;其次,不以每一次的結果為決斷,而以100次的整體結果作為決斷。


  薩繆爾森的同事願意參與上述遊戲有兩個前提:增加遊戲的時間長度,以及減少被迫看結果的頻率。


  大家仔細想想這個例子,如果我們有一半的機會可以贏200美元,一半的機會輸掉100美元,若隻能玩一次,結果是完全不確定的,但是隨著我們玩的次數越來越多,很明顯贏麵也越來越大,因為贏的時候能夠拿到的錢是輸的時候的兩倍。


  所以這個遊戲的數學期望E(P)=200*0.5+(-100)*0.5=50。


  50>0,所以這個遊戲隻要玩得足夠多次,天平是倒向我們這邊的。


  這個遊戲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我們已經按照正確的方法構建了投資組合,不要總是短期的去評估這個組合,其實就上雪個人而言,我認為評估一個組合是否成功的標準是至少要站在5年這個緯度的,也就是2020年建倉,至少要等到2025年的時候,組合顯示的收益率才有意義。


  最愚蠢的想法,就是要求每年、每半年、每個季度、每個季度甚至每周都要打敗市場,這種想法很多投資者都有,就是因為這樣的投資者很多,所以基金公司才被逼無奈地不得不按季度披露基金季報,但這種短期投資結果我們如果看得越重,就越是不容易獲得長期的超額收益。


  上雪自認為我與以前的不一樣就是,以前的我會很在意短期的長跌幅,這種在意直接影響了我的判斷和操作,導致原本設計好的策略被我頻繁變更。


  如今我還是會看這些短期的業績報告,但我已經變得不那麽在意了,除非賣出條件達到,否則我不會賣出。


  因為我知道收益不是線性的,我也知道一項投資標的的全年漲幅其實隻用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這就導致我要忍受至少10個月的起起落落甚至跌跌不休,所以如果我總以那10個月的表現來判斷我這項投資是否正確,會嚴重影響心情,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


  一般而言,看投資結果的時間和頻率越是頻繁,虧損的次數也就越多,書中的作者發現:“當分析曆史上的投資回報時,長期投資主要回報發生的月份隻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說,在餘下93%的月份並無回報。如果你每天看一次,有一半的機會看到虧損,但如果你一個月看一次,這種虧損帶來的心靈損傷將小很多。”


  短視損失厭惡就是損失厭惡和頻繁估值的結合體,既然損失厭惡是人性中很難拔掉的刺,我們就不要總以短期的投資回報來給自己的組合打分數。


  泰勒和貝納茨說:“損失厭惡是人類的本性,無法改變。但與此相反,查看投資淨值的頻率卻是一個方式的選擇,至少在原則的設定上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股市一年之內隻開市一天,上雪相信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能賺到錢,但這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還是要磨練自己的耐心。


  列夫·托爾斯泰在其史詩般的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說:“天下勇士中,最為強大者莫過於兩個——時間和耐心。”


  當然,他是從軍事角度說的這句話,但這對於我們投資者的啟發同樣很大,很簡單,就這兩個詞,時間和耐心,簡單到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麵上做出的四周跳一樣,但要我們實際做到卻又如此困難,為了做出這個動作,我們大概率要摔無數個跟頭,斷很多根韌帶,直到最後跟羽生結弦一樣,身上已經沒有一處沒斷過的韌帶了,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上雪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我在讀者群也分享過,對我啟發很大,希望對大家培養耐心有幫助。


  我曾經到過非洲肯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那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食物鏈的野生動的感悟棲息地。


  我們這些遊客坐在有防護措施的車裏觀賞著一望無際的角馬和長頸鹿。


  當然,令我們最興奮的還是獅子。


  有一天我們的車停在公路上,有一個同事用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隻母獅子,它趴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因為它正在伏擊一隻小鹿。


  小鹿是那麽小,且它的位置離鹿群很遠,孤零零的自己吃草,對周圍的危險全無察覺。


  我們都認為那隻母獅子很快就會動手,因為它離那隻小鹿並不遠,按照我們對於獅子速度和攻擊力的理解,它勝券在握。


  但它就這麽耐心的匍匐著,前進的速度令人窒息的慢,慢到我們很多人都放下了望遠鏡,慢到堅持到最後的我手都發酸,慢到有人直接想讓司機把車開走看下一群獅子,但最後的結局車裏的大多數人都想知道,所以我們都沒走。


  最終,母獅子終於出手了,它出手的時候離那隻小鹿隻有4步不到的距離,幾乎是她一躍起,小鹿的脖頸就已經在她的口中了,近乎是一擊必中。


  那個場麵深深地震撼了我,哪怕是那麽近那麽確定的目標,母獅子都能如此沉得住氣,它近乎就是用耐心將勝率從75%提高到了100%。


  這個經曆給了我投資生涯很大的啟示,每次我頻繁去看自己組合的漲跌幅,心想著算了算了,這錢幹脆不掙了,太磨人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隻母獅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