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選擇後者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關於巴菲特的另一本著作《巴菲特之道》,這本書裏的諸多知識點我們前文已經給大家很相信的講過了,比如集中投資、概率論、凱利公式、投資心理學、市場先生、過分自信、損失厭惡、時間與耐心等等。
重複的部分我們直接跳過,但重複的內容裏如果有新的補充細節,而且這些細節上雪認為非常重要,也會給大家過一遍。
1、關於主動管理型投資方式。
我們知道投資方法分為三大類:(1)主動管理;(2)指數投資;(3)集中投資。
公募基金經理一般選擇(1),普通投資小白建議選(2),而真正的投資大師可以選(3)。
我們前文提過,(3)不要隨便選,除非你覺得你足夠牛逼,但是10%的資金去參與(3),拿其餘90%的資金做(2)是沒問題的,隨著我們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可以適當增加(3)的資金比例,如果我們拿20%的資金在3年之內達到了(3)的預期收益,我們可以繼續增加比例,注意,這個期限至少是3年。
那麽我們來說說(1)主動管理和(3)集中投資究竟有什麽區別。
因為如果大家打開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大家會看到很多基金經理選擇的股票以及匹配的倉位跟集中投資差不多,前五大重倉股基本每隻都占了將近10%,有的甚至前十大重倉股就已經占了80%以上,從資金配比來看完全符合集中投資的特征,但他們的投資方法其實隻能算(1)不能算(3)。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這些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太高了,也就是操作過於頻繁,經常動不動就買入賣出大量的不同股票。
往往這些基金在一個季度的持倉跟上一個季度相差很大,前十大重倉股中的一半都被換掉了,他們確實做到了集中投資,但根本做不到長期持有。
這些基金經理經常不停賣賣股票,其一是我們前文說的短視化投資,為了短期排名而爭得頭破血流;其二也是因為基民希望他們這麽頻繁操作,所以他們這麽做隻不過就是要讓基民滿意而已。
看到這裏有些小夥伴一定不理解為啥基民會這麽想,好像自己並不是這類人,但是很大概率你是,隻是你不知道你是。
比如你買了一個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股票,這個基金經理前十大重倉股占比達到了80%,然後他一直不動。
一年不動你覺得沒問題,兩年不動你覺得他是不是摸魚了?為什麽市場上其他漲得好的公司他不買?
三年不動你就開始罵街了,心想就哥們你這個雷打不動的持倉,我自己用資金照著買就行了,不就是買完放著不動嘛,誰不會?
我幹嘛不用我的股票賬戶按照比例自己買?
幹嘛還要每年給你交那麽高的管理費?
正是因為我們容易有這種想法,所以主動型基金經理才要每個季度都在動股票,不然客戶就要贖回他們的基金自己玩了,丟失客戶飯碗就不保了,所以也不能怪人家,人家也是打工人,也是要名要利要吃飯的,所以人家得讓我們高興。
這些主動型基金經理都認為自己可以戰勝指數,所以他們根本也就不屑於去按照大盤買股票,但很可惜,事實恰好相反,大多數基金經理都跑不贏指數,所以如果我們想超過大部分基金經理又不想學習,乖乖在指數低估的時候去定投就好了,高估時賣出。
聽上雪一句勸,選(2)真的不丟臉,不停地想賺自己認知以外的錢而不停虧錢才丟臉。
2、關於長期持有的正確解讀。
長期持有的目的並不是不交易,書裏的建議是:周轉率在10%~20%。對於持有十年的組合有10%的換手率,對於五年的組合有20%的換手率。
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
5年內換手率20%什麽概念?
比如我們現在買入100股,對於5年的組合,5年之內我們隻能賣出並買進(也就是換入)20股,其餘的80股是不能動的,必須長期拿,做不到這個,就不算長期持有。
我們在初始構建組合的時候,就必須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自然包括獲取收益的時間,如果我們決定這個是長期組合,裏麵全是千裏馬,我們就不能要求組合在1至3年之內有什麽超級亮眼的表現,我們目光應該更長遠,判斷這些公司十年後的樣子是不是比現在更好。
當然,有些公司我們看不到它十年後的樣子,但五年左右沒問題,所以我們會為這些公司構建一個5年組合,那麽我們的換手率可以高一些,因為往往5年組合裏的公司確定性沒有10年組合的公司高,波動性也往往比較大,我們可以逢低適當買入,逢高適當賣出。
3、關於概率判斷的偏差。
“投資者的任務就是,認清哪些是不可知的因素與信息,並將其逐一排除,最後留下那些最有把握的。這就是在做概率的練習。
在主觀的可能性中,真正的難題是分析你的假設。算了,不要再想它們了。假設你在科學課考試隻有1/10的順利通過的可能性,是因為考試內容更難了嗎?或你做的練習不夠?或是假裝謙虛?你推斷球隊有1/2的捧杯概率,是否因為你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以至於對其他強隊視而不見?”
我們在判斷一個投資標的的勝率時,很容易主觀,很容易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做選擇,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歡白酒醫藥,有些人就是偏愛軍工有色,而另外一些人更喜歡光伏新能源……
這些人在判斷自己喜歡的行業時很容易不理性,過大估計了勝率,或者犯了本書之前提的路徑依賴的錯誤,導致最終倉位過重而承受著巨大的心理折磨。
如何降低這種“路徑依賴+主觀偏好+過度自信”對我們投資決策造成的負麵影響?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安全邊際足夠高的價格買入凱利公式計算出來的一半倉位。
比如某公司股價在110元以下就進入了低估區,我們不著急買,因為我們要等一個安全邊際足夠高的價格。
假設我們在股價70元的時候買入,這樣我們就相當於有了一個40元的安全墊。
這時我們的問題就是如何分配倉位,假設我們判斷出來的勝率是75%,通過2P-1=X的凱利公式,我們得到的倉位應該是2*75%-1=50%,但由於我們怕自己判斷得過於樂觀,所以我們實際投入的倉位隻有50%的一半,也就是25%。
若我們每次投資都如此謹慎,那麽犯錯的概率自然會小很多,這可以避免我們因判斷錯誤而引發的重大損失,當然,自然也會降低我們因判斷正確而帶來的巨大收益。
這是一把雙刃劍,怎麽用完全取決於你們究竟是想單車變摩托,還是想嚴格控回撤慢慢變富。
這其實很大概率取決於你們究竟有多少錢,錢少你怎麽玩都行,反正錢少,錢多了,一定要選後者,重複一遍,選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