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準備上拍柴窯

  柴窯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


  當時稱禦窯,從宋朝開始改稱柴窯,(後周的皇帝姓柴。)

  柴榮之後,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搶了孤兒寡母的江山,


  趙匡胤在位期間,禁了柴窯。


  柴窯大約燒了十幾年,比鈞瓷燒造時間還短。(鈞瓷總共燒了20年。)

  鈞瓷源於柴窯。趙匡胤禁了柴窯後,那些被遣散的工匠人員有一部分流落到了禹州神篨,由於他們身懷燒瓷絕技,還要維持生活,慢慢地又開始燒製起瓷器來,成為有名的鈞瓷。


  柴窯燒造量少。從宋代流傳到明代,明代內府有藏,到了明朝權相嚴嵩父子,借皇帝之名,舉全國之力,還能搜羅到十數件柴窯瓷器。


  到了清代,《清稗類鈔》記載,周竹卿藏柴窯小水盂;又記,清人徐應香收藏一柴窯小盂,色鮮碧,質瑩薄,人間罕有。清汪啟淑《水曹清暇錄》記載,有柴窯茶盞。


  此後,生活在嘉慶,道光年間的劉體仁,七頌堂識小錄》中,記其親眼所見:“柴窯無完器,


  已經無完器了。


  到了邵蟄民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載:“琉璃廠某古玩肆有殘瓷一片,就琢為園形,周徑約三寸餘,厚分許,釉淡青色,光足可鑒人,……。


  柴窯隻剩下一片殘片了。周徑約三寸餘,

  到了現代,“柴窯最貴,世不一見”,據傳,在日1本,有一件柴窯青百合花瓶,據傳是中國明朝皇帝將這件青百合花瓶贈給了日1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後,青百合花瓶由日1本古筆家族世代相傳下來。


  由於在當代很少有人見過柴窯,所以現在很難斷定日1本的這一件藏品是否是真品。


  專家對這件柴窯,存疑。日1本人幹得出這種事,世界上,日1本人和以色列人小手段很多,非常有心計。有的民族沒心沒肺,富有‘樂觀精神’。有的民族很剛,有的民族很柔,很中庸,有的民族,有的人種骨子裏有暴力基因,.……。


  周陽從物品欄裏提取出了天青荷葉盞。


  仔細看了一下,底款,顯德年製。


  釉麵瑩潤。


  瓷器很輕,薄度非常薄,柴窯具備四大特點: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據記載,五代的窯器最薄的達到0.15厘米,


  輕輕扣擊瓷器,聲如馨,清澈、通透、悅耳!

  顏色,剛好剛剛下過雨,雨後天晴,周陽拿著瓷器跟雨後初晴的天空背景色對比,顏色相同。


  清代朱笠亭《陶說》記載,周世宗對其禦窯下達的命令是:“雨過天青雲**者般顏色作將來。”


  這才是一件真正的柴窯。
……

  周陽不又搞收藏,準備把柴窯拍賣掉。


  第二天,早上起來,拿過手機,簽到,獲得簽到獎勵100元現金,已存放在物品欄裏,請自行提取。上午,離開杭州,從杭州坐高鐵前往北京,一來,來北京旅行,二來,上拍柴窯荷葉盞。一個木匣子,裏麵埋充棉花,外層泡棉包裹得嚴嚴實實,木匣子上鎖,放在背包裏,坐上地鐵,到了晚上約7點半,到達北京。


  手機收到短信,北京歡迎你。


  乘坐出租車,到達了一家五星級酒店,入住,身上背著一件價值至少過5億的瓷器,心虛,五星級酒店安全一點。在房間裏洗澡,背包不離視線。晚上睡覺都不敢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背著背包走出酒店,在早餐店吃了一份鹵煮,然後乘坐出租車前往北京保利拍賣,


  保利拍賣屬於保利集團,保利集團屬於政務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世界550強排行191名,

  到達了保利拍賣,支付了打車費,走到了拍品征集處。


  一個接待人員接待了周陽,“請問這位先生有什麽事嗎?”


  周陽說道,“我想拍賣一件拍品。”


  接待人員說道,“先生,請跟我來。”


  跟隨接待人員走進了一間接待室,接待人員說道,“先生,請問你帶來了一件什麽拍品。”


  周陽說道,“一件瓷器。”


  接待人員說道,“好的,我會為你安排瓷器鑒定方麵的專家。”然後,繼續說道,“先生,請問想喝點什麽。”


  周陽說道,“給我一瓶可樂吧。冰的。”


  接待人員說道,“好的。”


  接待人員走出接待室,過了一會兒,拿著一瓶冰的可樂走進了接待室,放在桌子上,說道,“先生,你要的可樂。”


  周陽說道,“謝謝。”


  接待人員說道,“不客氣,請你稍等一下。鑒定專家很快會過來。”


  周陽說道,“好的。”


  接待人員離開了接待室,等了一會兒,一個瓷器鑒定專家走了進來,“我姓丘,小友,你好。”


  周陽說道,“你好,丘研究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上過央視《尋寶》節目。中國著名陶瓷鑒定專家,保利拍賣陶瓷鑒定顧問。


  丘說道,“我可以看一下你帶來的瓷器嗎?”


  周陽說道,“當然可以。”然後拉開背包拉鏈,拿出匣子,打開匣子,首先包裹著兩層泡棉,然後是棉花。


  丘研究員說道,“你這保護做得挺到位的。”


  周陽說道,“碎了一點,我大概心也要碎了。”然後,拿出瓷器放在桌子上,說道,“丘研究員,敬請鑒賞。”丘研究員看到柴窯,隻一眼,絲的一聲,倒吸了一口涼氣,幾乎要驚呼起來,說道,“柴窯。”先不管曾在日1本武雄市陽光美術館展出的那件存在疑點諸多的青百合花瓶。前麵說到了,柴窯在明代權相嚴嵩父子,借皇帝之名,舉全國之力,還能搜羅到十數件柴窯瓷器。


  到了清乾隆年間還有幾件,有4,5件的樣子,《清高宗禦製詠瓷詩》中,有四首詠柴窯器的詩:《詠柴窯碗》兩首,《詠柴窯枕》、《詠柴窯如意枕》各一首。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柴窯已無完器了。


  到了現代,柴窯最貴,世無一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