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以後可得悠著點
就在眾人感到詫異之時,賀飈說著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函,雙手呈上,道:「啟稟大帥太夫人送了封書子來,您一看便知!」
張成芳走上前接過書函送至張誠身前的案几上。
張誠也在心中疑惑,自己離了北路也才兩個多月,會有何事發生呢?
他從案几上拿起書子,拆開細看,不由一陣放聲大笑起來。
眾將官都在疑惑他因何發笑,就聽張誠興奮的說道:「哈哈哈。二夫人有喜了,連小柳燕這妮子也遊戲啦?』
大帳內眾將齊刷刷起身離席,來到中間空處,紛紛俯身跪拜:「末將恭喜大帥,為大帥賀喜!」
在眾將的恭賀聲中,張誠也在暗思:自己這是咋啦,原本就只一個兒子,後來想要個女兒,好幾年都懷不上。這咋到了大明,竟突然之間生精虎猛,身邊女人一個接著一個有喜。
看來,以後自己可得悠著點了!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入援大軍次第開拔,沿遼西大道浩浩蕩蕩的往松山堡方向進兵
先鋒官遼東總兵劉肇基率部在前,其後間隔約十多里是策應總兵楊國柱部,再后才是餘下諸鎮兵馬。
洪承疇偕同總監軍張若麒率領大批文武要員,在近萬名督標營的步騎精兵的護衛下,從寧遠出發,吳三桂也領一群留駐寧遠的文武諸官將出城,為其送行。
寧遠距松山堡是一百里多一點的路程,而距寧遠中左所駐地塔山堡則是近六十里的路程,這一段較為平靜,連韃賊哨騎都很少見到。
雖是如此,但大軍行進中依舊十分謹慎,遼東總兵劉肇基的前鋒隊伍,距策應總兵楊國柱的路程,相距一直保持在二十里以內。
而楊國柱所部的兵馬,距離后陣大隊又是相隔在三十里以內,如此,大軍緩緩慢行,彼此間相距都只在一天路程之內,若騎兵快行,也就是一、兩個時辰的事情。
一旦遭遇敵襲,只要不是被一戰沖亂擊潰,只要堅守一日以上,各部軍馬之間便可快速支援,盡可在一、二日間匯合一處,共抗強敵。
即便是遇到敵軍主力,以前鋒與策應兵馬的力量,至少也可原地結陣堅守,為主力大軍爭取一日時間,重新結好陣列,與奴一戰。
在遼西大道上,操著各種口音的軍士結成一個個軍陣,不斷前行,宛若一條鮮紅的長龍,前後綿延竟達百多里遠,滾滾向前。
各軍隨行都有不少輜重,而中軍大部隊的後面,更是無數的民夫、雜役,運送著大軍的糧秣物質,各樣驢車、馬車、騾車、獨輪車都有,甚至還有駱駝和挑夫等等,密密麻麻的望不到盡頭。
大道之上,更不時可見哨騎往來賓士,前方所探軍情,每一個時辰便要通報一次,穿著青綿布齊腰甲,戴明盔,掛令牌、持令旗的旗牌官也是來回奔策,不斷確認著各部兵馬的位置和狀況。
前方情報不斷傳遞,劉肇基已領前鋒兵馬過了高橋堡,正在往杏山方向邊探邊進,在這裡,也開始遇到一些韃虜哨騎的攔截與騷擾,均被前鋒大軍派出的擊潰,共計斬首奴賊七級。
楊國柱的策應兵馬也過塔山堡,他派出的千餘精騎在前鋒劉肇基部周圍衛護,協助他清掃前來襲擾的韃虜哨騎。
這一日,遼東總兵劉肇基突然傳來塘報,發現韃賊正紅旗、鑲紅旗馬步萬餘人,內披甲奴約數千人,正備盾車、長梯,在猛攻杏山城堡。
坐鎮杏山的松山防營副將夏承德已連派兩撥精騎,前來向劉肇基部急切求援,勢甚危急劉肇基特向中軍請示,可否前往杏山應援,據塘報言,未見韃軍攻城陣列中有紅夷炮車出現。
中軍陣列內,洪承疇稍加思考後,即派令兵傳告劉肇基,若韃賊披甲奴確是只數千人,可領軍前往應援,但需廣布哨騎,以防虜賊在杏山四處設有伏軍。
另外,命策應總兵楊國柱部加速進軍,該部騎兵不可參戰,沿大道向松山方向摸索前進,以護杏山側翼,其步兵可參與救援杏山之戰。
劉肇基所部約有一萬二千餘人,汰去老弱與雜役約三千餘,剩下八千餘兵馬中有騎兵三千,他們的裝備,冷兵器多選用馬刀、鏜鈀、騎槍、斧錘等騎戰兵器,而也有近半騎士使用三眼銃的。
他們所用的三眼銃,其銃身外都加打了鐵釘尖刺,燃放后可直接用來擊敵,有若三眼狼牙棒一般,面對身披重甲的奴軍,有時竟比刀棍還好用些。
還有兩個步營,人數各在二千五百左右,每營又各有八十輛戰車,每車配兵二十名,分為奇正二隊。
這些戰車幾乎全是二輪輕車樣式,車前和側面皆有遮牌,車前牌下更有長槍數根探出,可拒戰馬衝撞,車上多為火箭、小佛狼機等火器。
遼東各軍中的步兵多喜用百子銃,其有若大號的虎蹲炮與九頭鳥,內可盛小鉛子數百枚,打射距離約為一百五十步左右。
不論多厚實的硬板及甲胄都難以抵擋其威力,所以,劉肇基麾下的步軍中,還裝備有大量的百子銃,除去炮手與隨車銃手,餘下步卒也是使用火箭較多,遼東各軍中很少有用鳥銃的。
劉肇基本就是沙場征戰經年的老軍伍,搏戰技藝嫻熟,馬上馬下,都是了得,還可左右開弓,憑一口氣射出多箭,頗為悍勇。
而且,他也是出身遼東將門,世襲的指揮僉事,現又為遼東總兵,往日駐地也多在松杏二堡之間,從他內心來說,是很想救援杏山堡的。
再者說來,劉肇基更加渴望立下軍功,他雖然身為遼東總兵,本部兵馬東拼西湊也只一萬餘人,內里能戰之兵不過八千之數。
而新任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麾下可戰遼兵竟已有二萬之眾,內中只強悍家丁就有二千餘人,比自己的家丁多了一倍有餘,更是深得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器重與賞識。
試想,如果自己再不表現一下,拿些軍功在手,這遼東總兵之位怕是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