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 第115章 朱棣與鄭和的心思(求月票)

第115章 朱棣與鄭和的心思(求月票)

  接下去的日子,秦睿對應天府的新鮮勁已經過了,開始過正常人的生活了。


  “小傑啊,大明現在用兵的方向有四個,一個是交趾,這個地方山高林密,瘴氣叢生;一個是北元餘孽,來如風,去如電,居無定所;三是來自海上的倭寇,大海茫茫,不知道從哪裏登陸;最後一個是內部的百姓造反。要仔細研究這些敵人的特點,有針對性行的練兵,兵貴精不貴多,精兵三千勝弱兵十萬……”


  秦睿給張傑講課和答疑,主要內容是士兵技能訓練和戰鬥意誌,技能從單兵到班組的特種作戰,再到成建製的戰鬥;從偵查、滲透、引導到破襲,從刺殺、綁架、收買到顛覆、斬首。對於戰鬥意誌,表現在戰時,關鍵在養成,悍不畏死不是真的不怕死,而是有嚴格的軍令在後麵看著,督戰隊就是在現在軍隊中也有!

  秦睿也不懂,但不妨礙秦睿將後世在軍事論壇上看到的內容,講給張傑,張傑不懂就問,秦睿能解答就盡力解答,不能就兩人商量,秦睿給出方向,畢竟600年的見識在腦子裏。張傑每次聽完課之後,回家再講給張輔聽,中間過一手,就會有很多東西遺漏,這些秦睿就不管了。


  夏原吉也來找了秦睿兩次,果然對於銷毀寶鈔他以及朱棣持反對意見,但對於建房賺錢以豐國庫這件事,朱棣十分讚成!夏原吉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將大明寶鈔與鹽引綁定,這個方案倒是讓秦睿覺得很新奇。


  大明自開國以來,食鹽采用“邊中海支”的開中法專賣製度,即鹽商在邊塞繳納糧食,換取食鹽運銷資格——鹽引,這就是“邊中”;拿到鹽引之後,再到朝廷在海邊的鹽課提舉司或者都轉運鹽使司支取海鹽。簡而言之就是用糧食換鹽,不用出錢。以物易物的好處是減少損耗,但沒辦法讓資金流動起來。


  鹽引與糧食的比例是一引鹽200斤換一石到五石糧食,因為邊塞的距離由遠有近。也就說一引鹽的平均價格大概在3兩銀子左右。


  如果將鹽引與大明寶鈔綁定,就能分流一部分大明寶鈔,一年一億斤鹽的需求,至少能分流近五千萬貫寶鈔,這就相當於另外一個池子啊!這些錢會回流到大明朝廷中,用不用全靠朱棣的心情!

  秦睿對此十分讚同,積極支持!但秦睿的支持算個屁啊,夏原吉的方案一提出來之後,就遭到了眾多的反對,因為這觸及到了現有鹽商的根本利益!


  為了賺取最大的利潤,鹽商在邊境地區租用了大量的土地,這樣種完糧之後,直接交給邊軍,省了長途跋涉運糧的損耗,本來平均三石糧換一引鹽,他們就可以換三引鹽,這利潤有多高?


  當然了,這個利潤不是鹽商自己吃下去的,朝廷裏有保護傘、地方上也有保護傘,就連運輸都形成漕幫、鹽幫,朝廷裏沒有反對的聲音就怪了!


  這些秦睿是管不了了。


  鄭和來找過秦睿兩次,還是帶團來刷秦睿的,這些人都是航海方麵的專業人才,問得問題都很深,比如水道深度、風向、浪高之類,秦睿哪知道這些!最後高舉免戰牌,隻把自己知道的、能想起來的,全部說了出來,鄭和才算心滿意足!


  皇宮,武英殿!


  “陛下,奴婢想去那亞美利加探一探!”鄭和站在禦階之下,躬身說道。


  “怎麽?大伴被秦睿那小子一說,就心動了?”朱棣最近一直在靠率秦睿說的三條建議,最容易實現的就是秦睿嘴裏的下策——高產糧食種子,控製生育、海外就藩,在這個時代無異於癡人說夢!要控製生育,除非有絕育手術或者小套套;海外就藩,藩王也得願意啊。如果朱棣真敢鐵了心的這麽幹,保不住那些藩王狗急跳牆!

  秦睿嘴上說說容易,萬裏之遙讓享受慣了的藩王去搏個前途?在大明要啥有啥,美人、美酒、美食、華服、高樓,人生至此,夫複何求!藩王們腦袋秀逗了,主動海外就藩,建邦立國!除非在大明活不下去了,又或者真有野心,否則誰會幹這事?


  “倒也不是,這兩年陛下沒有下西洋的計劃,大明寶船放在那裏也是浪費!秦睿有一點說得很對,有了新糧種,至少百姓會對陛下感恩戴德!”鄭和其實也知道自己五下西洋帶來的後果,看上去是宣威海外,實則是盤剝百姓!底層百姓對朱棣和鄭和耗費民財的做法,極其厭惡,隻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朱棣有朱棣的打算,他作為大明的一把手,看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百姓不看別的啊,就看收稅多少,自己能不能吃飽,手裏有點餘糧那就更好了!所以百姓對朱棣不能說恨之入骨,也是心裏將朱老四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鄭和隻是順帶的而已。


  鄭和也希望改變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這一點秦睿也是後來了解到,他隻是在曆史上看到鄭和下西洋,備受後世吹捧,但脫離了時代背景的吹捧都是扯淡。


  一將功成萬骨枯,功成名就的人可以享受萬人敬仰,名垂史冊;但功成名就路上的那累累白骨,甚至連一領草席都沒有,就被刨個坑埋了,甚至有人屍骨無存!誰去記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了?


  在跟秦睿的交談過程中,秦睿言之鑿鑿的語氣,讓鄭和看到了希望,如果他能從海外帶回高產糧種,他就是萬家生佛,百姓能給他立生祠,世代享受煙火!宣威海外的豐功有了,撫育萬民的偉業也有了,人生至此,夫複何求!鄭和是打定主意要搏一把了!


  朱棣聽了鄭和的想法之後,不由得也是心裏震動。朱老四之所以搞永樂大典、北征蒙元餘孽、下西洋,是因為他心虛。他殺了自己的侄子,曆史上一個弑君篡位,得位不正的名聲是肯定了,要掩蓋這個名聲,就要有煊赫的文治武功,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天選之子。這和李二李世民是一個性質。


  每個皇帝生前都會為身後事考慮,諡號、廟號他們都會考慮。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太祖,作為繼位之君,沒有大的功績,通常是以某某宗來定廟號。朱棣的功績,目前來說當個太宗是沒問題了,但要往“祖”上麵努力,就必須有開拓性創舉或者大功績。因為禮法有規定,“祖,始也,言為道德之初始,故雲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雲宗”,簡單概括起來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


  永樂大典算是文治,北征蒙元算是武功,下西洋可以說是揚名域外,剩下的就是百姓了!如果真如秦睿所說,將高產糧種從亞美利加弄回來,在大明進行普及,那麽他的威望將再上一個台階,那麽一個“世祖”或者“聖祖”的廟號,應該可以了!這樣後世就不會再拿他殺建文帝的事來說了,因為祖就相當於富一代創業者了!


  鄭和想去亞美利加,朱棣想提升自己在百姓間的威望,兩人一合計,去了!

  於是曆史在這裏拐了個彎,鄭和改下東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