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研發無縫鋼管(求收藏 推薦 月票)
秦睿帶著一群學生,將桌椅、黑板等全部搬到了周扒皮家,好在隻有一裏多地,上學也方便。
周八壟家的仆人也清理完了,隻留下了十二個人,現在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等著秦睿安排。秦睿很大方的將人扔到了學生中去,進行培訓教育,上完課把秦府打掃幹淨就可以了。
忙完了這一切,秦睿才開始好好看起這座房子,周八壟家是三處三進的四合院拚成的,因為怕逾製。每一處都是三進,中間用連廊連接起來,總占地麵積大約有二十畝。
正門進去,正對著影壁,左邊是倒座房,右邊是門房;進入一進院後,有一個垂花門,左右是抄手遊廊;穿過垂花門進入二進院,是一個占地三畝多的大院子,左右是東西廂房各三間,東邊一個廚房,西邊一個廁所,正對著垂花門的是三間正房和左右兩個耳房;穿過正房後的三進院是一排後罩房,是丫鬟住的地方,或者放雜物。
三處房子都一樣,就是院子布置不一樣。秦睿決定自己住中間一處;左邊的一處當學校,因為周八壟就是在那裏被燒死的;右邊的一處等三爺爺有空來住。
二姑一家,先搬了進來,安排在右邊一處的廂房中,正房那是留個三爺爺住的。
顧嘉父女、宋世傑住到了左邊一處三進院落的廂房中,正房被秦睿改成了教室,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正房大!左右兩個耳房,被顧嘉和宋世傑一人霸占了一個,當做書房了!宋世傑已經準備寫信回家,讓他全家舉家北遷了。
當秦睿回大樹樓桑村時,姬友已經帶著一群工匠在等他了。朱瞻基是真大方,把建造北平城的頂尖工匠都給秦睿派過來了,為了解決鳥銃炸膛問題,他也是下血本了。
秦睿怎麽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呢!二十多個高級工匠,多好的資源啊,先送到了亮溝村的秦府中住下,好吃好喝招待。
一群工匠覺得無所適從啊,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主事,正六品的大官,對他們這麽客氣,肯定不是什麽好事,這莫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一群人戰戰兢兢,如坐針氈,秦睿是壓根把自己當了官這件事給忘了。
當然了,秦睿也憋著壞呢!他的玻璃研究遇到了難題,無法均勻加熱原料,導致玻璃一直沒有生產出來。所謂一人智短眾人計長,放著這麽多技術不用,對不起朱瞻基的好心啊!
當天晚上,吃完飯後,秦睿帶著一群工匠到了大樹樓桑村,自己演示了一遍操作之後,將問題提了出來。“諸位都是老師傅,經驗和技術都是數一數二的,如果大家有什麽好的想法,可以盡管開口。”
這些工匠與鐵打交道多年,燒火的本事那是爐火純青,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於是很快提出了修改意見,秦睿光想著用火直接燒粉末,卻沒有想到隔著物體加熱,又或者采用多次加熱。
很快工匠們提出至少五個可行性方案,秦睿不由得為勞動人民的智慧感歎。在實踐操作方麵,工匠們比他這個有600多年見識的人強多了。有了工匠們的幫助,秦睿重新設計了加熱的陶瓷罐,找來做陶瓷的商號,定製了一批。
在等待陶瓷製作的時間,秦睿開始和工匠們討論鳥銃銃管的製作,秦睿先了解了一下大明鳥銃的基礎知識和製作過程。
明朝初期的鳥銃規格不統一,鳥銃整體長度大概在四尺到六尺之間,銃管長度在三尺到五尺之間,做法很魔幻:先把一尺半左右的熟鐵燒熱,然後用一根鋼芯做龍骨,用錘把燒熱的鐵在龍骨上敲打,卷成一根鐵管,在敲打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冷卻鋼芯,防止鋼芯與熟鐵熔在一起,打成的鐵管大概有一公分左右,這樣的銃管才結實,能夠用上幾十次不炸裂;接下去就是把做好的銃管焊接在一起,焊接時將短銃管加熱,用龍骨將兩節銃管串起來,中間撒上白銅粉,也就是鎳粉,然後用力敲打接口處,因為鎳有親和作用,加上外力敲打,銃管就能接到一起了。
一公分厚的銃管,一米長,重5-6斤,相當於後世的8-10斤,賊重!關鍵問題是接口處的焊接很不牢靠,廢品率很高。
秦睿倒是知道兩種合金鋼的配方,可以做槍管,問題是不知道大明有沒有這些材料,不管了,先試試吧!
熟鐵和鋼的區別在於含碳量,含碳量小於0.2%是熟鐵;0.2-1.7%的是鋼;超過1.7%叫生鐵。熟鐵軟,可塑性強,強度和硬度低,容易變形,用途不廣;生鐵硬而脆,可塑性不強,多用來做鑄鐵件。而鋼兼具生鐵和熟鐵的優點,所以才成為主流。
既然決定了,秦睿就開始設計方案來,采用原來鍛打的方式,秦睿是絕對不可能采用的,他決定采用鑽的模式,來製造無縫鋼管。
秦睿的做法很簡單,先是鐵水出來之後,直接澆築成鐵棒;他又設計一個固定住鐵棒的夾具,同時可以加熱鐵棒來保持高溫;然後用一個鑽頭鑽鋼棒。整個流程就是後世無縫鋼管的簡化版,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鑽頭和鑽頭的動力。
鑽頭倒是好說,因為冷卻的鋼硬度比熱鋼硬,在鑽的過程中,保持鑽頭低溫就可以了,是不是倒出來,用涼水衝一下就可以;唯獨動力一項,讓秦睿犯難。
秦睿的思路和工匠們的原來的做法正好相反,秦睿是先做外形再做內芯;工匠以前是先做內芯後坐外形。秦睿將自己的思路說出來之後,一眾工匠有點傻,鐵自古以來就是打的,冷不丁聽到一個鑽,一時無法接受。
秦睿用木匠活的手拉鑽給工匠們演示了一下,在一根圓木上鑽孔,工匠們瞬間就懂了。秦睿也將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在鐵棒上鑽孔和在木頭上鑽孔不一樣,需要很大很大的力氣,可能要多人協作。
一群工匠一聽這個,不禁笑了起來,沒有力氣就成不了鐵匠,他們最不怕出力,既然方案出來的,幹就是了!
一頓操作猛如虎,仔細一看原地杵。果然不出秦睿所料,鑽頭深入鐵棒一尺之後,就出現了問題,想要再推進,就很難了。
但這從實踐上,證明了秦睿的思路是可行的,剩下的問題就是解決動力問題就行了,秦睿想了兩個方法,一個是增強鑽頭鋒利程度和強度,這要很多實驗,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另外一個就是尋求好的動力,這就簡單多了,畜力、人力、水力挨個試。至於蒸汽、電力、風力、乃至核動力,那隻能出現在秦睿的夢裏。
最終在兩頭牛的動力加持下,大明第一根無縫鋼管出現了,雖然鑽內徑不是很均勻,但大致流程是走通了,剩下的細節就要工匠們自己研究了。